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05-08江聪
江聪
【摘要】目的:分析在产科临床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11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分娩,观察组予以无痛分娩技术,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时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可降低产后出血量,缩短总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关键词】无痛分娩;产科;应用
宫缩时宫颈及子宫扩张和压迫是产妇分娩疼痛的主要来源,会严重影响到产妇的生产过程[1]。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一种既可以降低分娩痛苦又可以确保母婴安全的分娩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孕妇的需求,这也是提高临床围产期质量的趋势[2~3]。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产科临床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选择2017年2月~2019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11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组初产妇33例,经产妇22例。对照组初产妇32例,经产妇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产前两组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娩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分娩中产妇不应用镇痛药物,家属可以陪伴,由医护人员对产妇实施分娩知识宣教和安抚鼓励。按照产妇的实际状况使用一种或多种有助于分娩的措施,包括分娩球、自由体位分娩等,确保在分娩中产妇可以充分放松,避免出现不良情绪。如果发生危及母婴安全等情况,及时会阴侧切或者中转剖宫产分娩。观察组予以无痛分娩技术。产妇宫口开到2 cm时,产妇出现疼痛感即实施麻醉,保持侧卧位,消毒处理局部皮肤,在腰椎L2~L3或者L3~L1间隙进行穿刺,直到蛛网膜下腔,宫缩间隙推注2%利多卡因3~5 ml+生理盐水5 ml。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硬膜外管连接自控式电子镇痛泵,泵内药物包括0.2 g的芬太尼和20 ml的甲环酸罗哌卡因+100 ml生理鹽水,以每小时4~5 ml的速度给药,15 min后,测定针刺感觉、温度感觉消失平面、肌力,产妇宫口全开后停止给药。胎儿分娩出来后打开镇痛泵,但产妇出现剧烈宫缩时要加大药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新生儿窒息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版本实施数据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怎样在确保母婴安全的状况下缓解产妇临床分娩疼痛是这些年来产科临床的研究核心、热点之一,为了让广大产妇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顺应医学发展趋势,加上医学技术的更新改进,“无痛分娩”应运而生,并逐渐应用于临床[4]。
无痛分娩技术的关键是要选取合理、科学的麻醉方法,确保产妇的分娩安全,这也是降低产妇分娩疼痛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相对多见的无痛分娩麻醉方法就是腰麻-硬膜外麻醉,能通过抑制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度、阻滞产妇感觉神经等推动产妇子宫平滑肌正常收缩,维持血压正常,让产妇在清醒的状态下完成分娩。无痛分娩技术能有效提高产妇的分娩信心,确保分娩期间胎儿酸碱平衡,防止产妇胎盘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胎儿缺氧现象,缓解产妇宫缩乏力症状,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并合理地降低血液内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分娩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无痛分娩有着理想的效果,不会影响到母婴。
参考文献:
[1]徐彩峰.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z1):33-34.
[2]武巧娥,马芙蓉.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125-126.
[3]佘静.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0(6):48-53.
[4]王海珍,周剑,陆时卿.水中分娩与无痛分娩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