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锁定系统联合微创接骨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
2020-05-08周旭东
周旭东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锁定系统联合微创接骨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创伤病区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锁定钉板系统治疗,研究组采用动态锁定内固定系统联合微创接骨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负重锻炼时间、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锻炼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SS评分、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肢体缩短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将动态锁定内固定系统联合微创接骨术应用于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能够早期完全负重、促进患肢功能康复,提升股骨远端骨折愈合率。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动态锁定系统;微创接骨术
股骨远端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4%~7%。由于股骨远端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端极不稳定,且多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术后易引发愈合不良、畸形愈合、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美国最新研究数据显示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骨折不愈合概率为10%~20%[2],故选择一种满意的复位固定方式,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重点。近年来微创技术以及钉板系统的发展,锁定钉板系统逐渐应用于四肢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本研究将动态锁定系统与微创接骨术结合,用于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并与普通锁定钉板系统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以探讨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创伤病区2016年1月~2018年1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16±4.29)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9例,摔伤16例,其他5例;骨折AO分型:A型15例,C型1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96±4.1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1例,摔伤15例,其他4例;骨折AO分型:A型14例,C型6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膝关节上7~9 cm骨折或股骨远侧1/3骨折,膝上肿胀、畸形,可触及骨擦感,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定期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排除标准:再发骨折或病理性骨折;患肢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疾病;伴有其他手术禁忌证;非手术治疗。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6 h禁食,常规导尿、备血。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
1.3.1 对照组 采用普通锁定钉板系统治疗。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膝盖,膝关节弯曲45°。A型患者切口位于大腿膝部前外侧,骨折端复位成功后,跨过骨折端将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置入骨外膜与肌肉层间,于骨折远端及近端均作一小切口,将锁定螺钉沿套筒钻孔置入内固定。C型患者切口于膝前外侧处延长,踝间骨折复位成功后手术步骤同A型患者。
1.3.2 研究组 采用动态锁定内固定系统联合微创接骨术治疗。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肢,膝关节轻度屈曲,于股骨远端作一切口,长约4 cm,充分暴露股骨远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初步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的动态锁定钢板沿股骨髁向近端骨折插入,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X线机下二次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分别于骨折近端和远端各置人4枚以上螺钉固定,再次透视确认钢板及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无菌辅料包扎。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负重锻炼时间。(2)骨与关节损伤评分(HSS)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SS评分采用苏佳灿《骨与关节损伤评分》[3]评价,分数越高代表关节恢复越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活动范围、肢体缩短程度。(3)临床疗效。痊愈:患者取出固定钢板及钢钉后,可自由行走,且无并发症;显效:患者痛疼感稍强但可自动行走,无并发症;有效:患者痛疼感较大,可扶墙走动,出现轻微感染;无效:患者疼痛剧烈且出现多个并发症。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锻炼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比较
研究组HSS评分、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肢体缩短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臨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3。
3 讨论
解剖复位关节面、恢复肢体长度、恢复力线和旋转心是临床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基本原则。锁定钉板系统为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内固定方案,即通过对锁定螺钉的加压促进患者骨折端复位以及妥善固定。该术式生物力学是偏心固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4]。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锁定钉板系统治疗,结果显示骨折愈合时间、负重锻炼时间均较长,且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不是很理想。经分析,普通锁定钉板系统中锁定接骨板角度固定在负重后,骨折端呈不对称微动,会增加骨板断裂的风险[5]。同时骨折端不对称微动导致骨痂不对称生长,也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力学环境[6]。此外,术中需反复调整钢板位置以避免螺钉进入关节腔,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及医患对放射性射线的摄入[7]。
随着近来新型带变向螺钉的锁定钢板的出现,动态锁定系统在以往基礎上,很好地解决了螺钉与钢板之间存在10~40°变化范围的问题,使螺钉锁定不依赖锁定板的位置,提供了钉板之间更灵活的搭配[8]。与普通锁定钉板系统相比,动态锁定螺钉提供了一种既能够不影响内置物固定强度,又可以减小内固定系统刚度的内置物,最终达到促进骨痂生长的目的。此外研究组将动态锁定系统与微创接骨术结合,治疗过程中减少了骨折部位的外露面积,保护了骨折端口的骨膜与软组织,利于术后快速康复[9]。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负重锻炼时间、肢体缩短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SS评分、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动态锁定系统可减少应力遮挡,降低骨板内植物的整体结构刚性,早期完全负重,提升骨折愈合率。同时联合微创接骨术,保护骨折端血供,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进一步促进康复。国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表明,动态锁定系统能够产生对称性的骨折端微动,促进骨折端骨折形成。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0]。
综上所述,将动态锁定内固定系统联合微创接骨术应用于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能够早期完全负重,促进患肢功能康复,提升股骨远端骨折愈合率。
参考文献:
[1]侯树勋.现代创伤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30.
[2]Bottlang M,Lesser M,Koerber J,et al.Far Cortical Locking Can Improve Healing of Fractures Stabilized with Locking Plates[J]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2010,92(7):1652-1660.
[3]苏佳灿.骨与关节损伤评分[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11-15.
[4]王全收,万青红,王晓光,等.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3):234-236.
[5]杨金辉.股骨远端A型与C型骨折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对比逆行髓内钉干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0):1183-1185.
[6]杨永胜.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应用中药治疗高龄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12):3009-3010.
[7]Toby EB. Commentary on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volar hybrid and locked plate fixation in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J Hand Surg Am,2011,36(4):598.
[8]王长勇.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41.
[9]程和武,周芳.微创接骨板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2):4641-4642.
[10]Frigg R,Appenzeller A,Christensen R,et al.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tal femur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J].Injury,2001,32(3Suppl):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