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地方特色档案建设的思考

2020-05-08高宏璟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资料物质

高宏璟

【摘要】历史在不断变化中发展,除了屹立不倒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与承载者,它凝结着过去人们的文明,也承袭着当代人们的智慧,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成果,也是国家、民族发展需要重视的珍贵资源。而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较晚,相关的保护措施仍未全面落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地方性特色档案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现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档案的关联进行分析,并列举具体优化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建设;地方特色;优化思考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地方档案对当地特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逐步发展拓宽档案类的信息资源,并从最初的收藏向应用转变。地方特色的档案不同于通俗意义的档案收藏,它更富于地理上和文化上的地方特色,反映的是坐落地区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演变传承和发展。自21世纪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人们关注、保护,而档案作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收藏记录场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地方性特色档案更是尤为重要。地方性特色档案的信息资源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其建设有利于人们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所以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下,应当增强度地方特色档案的建设,完善相关方案。通过建设好地方性特色档案,来促进那个地方特色信息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达到保护传承的目的,同时充分利用档案中的信息资源,推动地方生产力的发展,弘扬地方特色,实现文化的继承发扬。

一、地方特色档案的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一)地方特色档案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它不断经历着变化也印证着历史的变迁,是历史研究中珍贵的文化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袤土地上扎根生长的同时,也凝聚了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精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汇碰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体现。地方性的特色档案信息资源种类丰富,当地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当地特产、名人轶事、民俗传统、工艺技术等等,不难发现这些资源当中很多都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通过对各地区特色民俗的记录,来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才能更好地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创造出独特的地域性档案资源。

(二)建设地方特色档案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没有具体的承载物,但它具有多元性和专门性的特点。历代传承和发扬,无形中赋予了它珍贵的价值,文化意义之外,它更印证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人民技术的更迭。地方性的特色档案所收集的信息资源本身就带有民族特征,对某个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记录和收集,正是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细致分析,整理归纳,并记录存档的过程。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些收集、记录,也便捷了后人对它们的传承与发展。档案记录的方式,在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的同时,最大程度上留存了它的多元性和专门性,这是其他方式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地方特色档案的建设现状

在建设地方性特色档案的过程中,受种种原因限制,资料收集难、整理难等问题已经屡见不鲜,繁重的任务又缺少成体系的建设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迟迟不能取得显著效果,所以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方特色型档案的建设现状必然要关注。

(一)相关资料难以收集。地方性档案的建设,首先面临的任务即是收集资料。档案的存入要经过信息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保存等多个步骤,但要整理出一份真实而完整的档案,往往需要从各地寻找资料,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资料的准确性会有所降低,信息的搜寻也更加困难,已经整理好档案的妥善保存也需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很多资料因为战乱或自然灾害而流失,为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档案的遗失损坏之外,部分地区性档案的管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花费大量资源收集到的资料没有得到合理的管理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地方性特色档案的建设受到阻碍。

(二)档案整理工作繁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智慧结晶,它诞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也应用于人们的文化传承和文明见证。所以更多的时候,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民间着手,从市井探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具体的承载物,多数只凭人们口口相传,代代相继,但也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纸质形式留存下来。这些历史资料如果缺乏管理保护,必然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损坏。所以发现遗产,妥善保存遗产是当前档案建设的重要工作。而地方性档案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更是面临许多困难,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坚守岗位的同时,细致耐心地对待手中的资料。而来自各个领域的资料,种类不同、形式不同、保存方式不同,工作十分繁复,是对管理人员的考验和挑战。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地方特色档案的优化措施

(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基础的支持,富有地方特色的珍贵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这些需求,用艺术化的形式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产出。要实现地方特色档案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尝试不同形式,如艺术表演、视觉呈现等。通过对地方性资源的传承创造,来提升其传播性和影响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附加价值,与文化产业相呼应,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音乐、绘画、手工艺等技艺得到更为科学的应用。地方特色档案的建设应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精髓,保证文化产业所需信息完整性的同时,也能带来更多的创新空间,为内容提供更多的真实依据,扶持地方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色,文化产品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联,需优化其资源应用,保证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二)与旅游产业相融合。近年来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消费需求由物质转向精神文化。旅游产业与地方性特色档案的融合,在满足人们文化精神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发展,同时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行方式。把地方性檔案建设为特色型的文化旅游项目,向游客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档案资源,从当地的文化历史入手,结合地方性的文化传承,吸引游客。也可以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建设特色的地方游玩项目,民俗体验、艺术展示、走访等,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以各种项目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增强区域性的特色档案建设,带动当地经济文化进步。

(三)健全自身管理机制。任意一种事物的发展建设都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地方特色档案建设也不例外。健全完善的地方特色档案管理体系,能够更有效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保障。在地方特色档案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协调好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以完善的机制促进其相互配合,共同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并且良好管理机制的施行,也能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配合,减少失误发生。同时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帮助资料更全面收集,对地方性的文化遗产资料细致分析,系统整合,完善地方档案的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力量。

四、结语

建设好地方性特色档案,能够借助地理优势收集整理当地文化、政治、经济信息。对当地的文化精神进行丰富拓展,同时推动当地经济产业的开发建设。作为地方档案的重要信息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档案的建设对其保护作用也是其他措施无可取代的。所以在建设地方特色档案的过程中,不妨结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挥创新效用,借由完善的管理机制来促进完善自身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红贞.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以衢州市图书馆为例[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8(3202):40-43+51.

[2]古丽巴哈尔·塞麦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木卡姆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3]苏洋.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建设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2(13):148-149.

[4]黄志强,于宁宁,张园园.论博物馆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67-69.

[5]刘明阁.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江汉论坛,2012(10):119-125.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资料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