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疫”三千年

2020-05-08钱强文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屠苏酒官府对付

钱强文

2020年,一场疫病令人猝不及防。当我们回看历史,会发现疫病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人类周围。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疫年”的说法,大意就是瘟疫流行的时年。在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多年中国历史中,大大小小的疫病出现过成百上千次。

现在的我们,知道对付传染性疾病要“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实际上,早在先秦时代,古人们就已经有这些觉悟。对付疫病,他们自有一套战而胜之的办法。

预防为先,卫生为上

预防疫病,古人已经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

首先是个人卫生。

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洗脸、洗手、洗脚和洗澡的记录,出土文物中的壶、盘等洗漱用具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古人对洗漱的重视。秦汉时期,洗澡还被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当时的法律规定,官员每五天放假一天。放假干什么呢?洗澡!

其次是饮食卫生。

古人强调,不要吃不干净的水果或者食物,特别是被老鼠或虫子污染过的食物。唐代的“药王”孙思邈还特别警告人们不要吃生肉。即使在现代的卫生条件下,来路不明的生肉中,大多带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吃了不生病才怪呢。

古人还规定,疯狗、疯马一类的动物,千万不能扔入水中,因为这样会污染水源,而且捕杀之后严禁食用。看来,狂犬病的威力,古人早已领会过。

古人还希望通过饮食来避免疫病。《元日》中的屠苏酒就是其中的代表。传说,屠苏酒由多种草药泡制而成,人们在大年初一喝上一杯,一整年就不会得瘟疫。当然,屠苏酒就像压岁钱一样,更多的是表达新年祝福。

还有就是环境卫生。

商周时代,人们就开始将房屋建在向阳和干燥的地方,并且修建地下排水系统,排走污水。在这样的环境中,细菌和病毒相对不容易滋生。人们还知道要和家禽家畜分开居住,防止疾病在彼此之间传播。

古人还特别注重公共环境卫生,比如重视垃圾的处理和厕所的建设。战国时期的秦国就立法惩罚乱倒垃圾的人,还要求城市垃圾必须按规定处理。汉代的城市中则遍布公共厕所,唐代更是有专门管理厕所卫生的官员。不知道是不是叫“所长”?

最后还有精神卫生。

古人意识到,对付传染病,还必须在精神上做好战胜它的准备,也就是要做到“敬慎”:既要充分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性,对它敬而远之,又要小心对付它,做好预防和战胜它的准备。古人还强调,在疫病面前不要害怕,不要退缩。

疾病发生,层层应对

在古代中国,如果疫病遇上战乱,往往会大暴发。东汉末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曹植就曾记载公元217年的一场大瘟疫:“疠(Ii,瘟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yT,死),或覆族而丧。”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中,就有五位被这场瘟疫夺走性命。如果是在和平年代,瘟疫的破坏性就要小很多,因为人们已经有一套对付它的办法。

在疫病发生时,官府会加强宣传,让人们对疫病有所警觉,并知晓一些预防疫病的知识。疫病暴发后,官府会将简便易行的药方雕刻在木板或石碑上,然后立在交通要道或村镇出入口,广为宣传。宋代官府还曾利用印刷术,大量印发医书,向普通百姓宣传预防疫病的知识。

古人还知道消毒的重要性。一旦发现有人得了疫病,不但他住过的地方要从内到外打扫干净,而且病人的衣物也会被全部处理掉。根据《云梦秦简》记载,外地人入城时,秦国人会用烟熏火燎的办法,对马车进行消毒,以防止马身上的寄生虫附着在马车上四处传播。流传至今的熏艾杀菌,也起源于古人认为艾草有消毒灭菌的功效。

疫病发生时,官府不但要派医生带着药品深入到乡村一线,有时候官员自己也必须出门查访。唐文宗就曾颁布诏书,要求地方官员亲自巡查,并寻访对付疫病的办法,而且必须向朝廷汇报。

知道多一点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被称为《云梦秦简》。这些竹简书写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代,包括了秦国(秦朝)的法律、行政和医学等内容,是研究

秦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

疫情紧急,迅速隔离

对付疫病,切断传染源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也就是我们说的“早发现,早隔离”。

隔离病人的做法,先秦时代就已经产生。秦汉时期,官府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检查和隔离传染病人的措施。《云梦秦简》中就记录过相关的故事:

一位“居委会主任”发现辖区内一位居民疑似传染病人,于是向上级报告。但病人却不承认,只说自己的症状是小时候患病的后遗症,并不是传染病引起的。上级部门当然不会只听他的一面之词,便派医生来检查,发现果然是传染病。

《云梦秦简》中还记载,如果发现了传染病人,会将他们送到专门的隔离场所“疠迁所”隔离医治。

发现,上報,检查,隔离,医治,多么完备的防疫体系。

古代的隔离场所也分两种。一种是像“疠迁所”一样的常备隔离场所,一直处于运转当中。另一种是在疫情暴发之后,临时建立的隔离场所,就像武汉的“方舱医院”一般。

古人不但知道要隔离病人,与病人接触过的人也要隔离。晋朝就规定,如果大臣家中出现了感染时疫的人,即使大臣本身没有发病,也必须在家隔离100天不许上朝。

疫情过后,休养生息

疫情逐渐消除之后,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抚人心,恢复生产。古代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开仓赈济灾民,让活下来的人能够吃饱穿暖。国家还会减轻赋税,让灾区能够缓一口气。

除此之外,官府还会安排专人掩埋死者,收养遗孤。这既能安抚生者,又能防止疫情再度暴发。

瞧,古人对付疫病的办法,与咱们现在战胜新冠疫情的办法,是不是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地方呢?在抗击疫病上,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临危不惧,绝不退缩。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无论病毒再怎么狡猾,我们必定能战而胜之,让它无法卷土重来!

猜你喜欢

屠苏酒官府对付
《周礼》职官与官府辨析
春风送暖入屠苏
孙思邈与屠苏酒
旧房子也不好对付
清代社会管理的流弊
对付小偷的境界
心境
恐龙怎么对付干旱?
加拿大人想尽办法对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