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叶绿素那事儿
2020-05-08Jessie
Jessie
植物青翠欲滴的秘密
如果只能选择一种颜色来代表鲜活的“生命”,那没有什么比绿色更合适了。嫩绿的枝丫、翠绿的叶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植物依托绿意展现着它们的生机与活力。
那么,你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植物的绿色从哪里来?
植物青翠欲滴的秘密在于一种神奇的物质——叶绿素,它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在生长季节里,新叶绿素不断代替老叶绿素,使得叶片保持常绿的状态,且叶绿素含量越多,叶片的绿色越深。所以,不要嫌弃那些绿得发黑的叶片。
事实上,叶绿素不仅是植物的“染料”,也是实打实的“养分制造车间”。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的生命所需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而叶绿素便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叶绿素的前世今生
从古希腊开始,科学家们就开始对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全来自土壤。到了18世纪时,荷兰生物学家英格豪斯则通过实验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才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自此,“绿”开始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而叶绿素的真实身份也渐渐显露出来。让我们一同跳入历史的画卷,听听科学家们的讲述吧!
细说叶绿素家族
叶绿素可是地球上的元老了,在35亿年前的蓝藻体内,就有它。
目前,我们在自然界中能够找到6种叶绿素,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叶绿素d、叶绿素f和细菌叶绿素。
不同的叶绿素家族之间既有共同的传承,在分布和喜好方面,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知道多一点
为什么没有叶绿素e呢?这是因为关于叶绿素e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还无法明确描述它的特征,但它的提出时间又比叶绿素f要早,所以暂时就跳过了它。
叶绿素的极限挑战
叶绿素可不是安分的小家伙,它们性情活泼。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分分钟就变个颜色给你看。我们在做凉拌菜时,原本鲜嫩的绿叶菜经过食醋的熏陶,常常变得又黄又蔫;涮火锅的时候,经过高温烹煮的青菜也会褪去绿色的华服,变得非常暗淡。这是为什呢?
这些颜色的变化都是因为叶绿素分子结构的改变——在高温或者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元素,很容易被其他元素替换掉。在微观层面上,失去镁原子的叶绿素不再“镁”丽,它们会变成暗绿色、黄绿色甚至橄榄绿色。而在宏观层面上,我们肉眼看到的绿叶菜,就像是褪了色的旧衣服,暗淡无光。
虽然变色后的绿叶菜颜值没那么高,但其中的营养成分并不受影响。如果可可豆们想吃到美味又好看的蔬菜,沙拉是个不错的选择;再不然就是缩短烹饪时间,并避免用醋去拌绿叶菜。
知道多一点
叶绿素极不稳定,无法当作添加剂使用。经人工改造而成的叶绿素铜钠盐,才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绿色色素。
来杯“超能”叶绿素?
这些年,不少保健品生产厂家鼓吹叶绿素补充剂是万能的“灵丹妙药”——补血、抗癌、提高免疫力,甚至预防骨质疏松!这些都是真的吗?我们不妨从叶绿素的分子组成来看看。
叶绿素的分子中含有一个关键的镁原子。这个镁原子很淘气,遇到高温或者酸,它就会离家出走。叶绿素摇身一变,就成了脱镁叶绿素。那么,镁原子和脱镁叶绿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人体内大约50%的镁藏在骨骼中,其他的镁则分布在各细胞内外,协助完成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调控血糖、血压、心率,调节免疫力,等等。所以,镁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人体对镁的需求量很低,正常的饮食就足以补充,普通人无需额外服用叶綠素补充剂。
叶绿素的分子结构和人体的血红素(主要功能是从肺部把氧气传输到身体各个组织)非常相似。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中心原子。叶绿素的中心原子是镁,而血红素是铁。德国生物化学家费歇尔研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很容易失去中心的镁原子,成为脱镁叶绿素,此时如果加入铁原子进行人工合成,就有可能制造出人造血红素。但有些商家说这一过程能在人体内自然发生,达到“补血”的作用,那就纯属胡说八道了。
另外,叶绿素补充剂是否足以治愈疾病,还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与其吃叶绿素补充剂,不如保持餐盘中“绿意盎然”,每餐多吃点绿叶蔬菜,然后多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棒棒。逮住叶绿素
准备材料
医用酒精、热水、蒜臼、剪刀、盆、吸水纸、滴管、玻璃杯,竹签或筷子,勺子、铅笔、直尺、夹子、滴管,离心管或小试剂瓶。
安全提示
1.医用酒精是易燃物,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请在通风并远离火源的场所进行操作,并在必要时佩戴手套和护目镜。整个过程必须有爸爸妈妈的监护。
2.使用热水和剪刀时请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操作步骤
1.将叶片洗净放入盆中,用开水浸没。在高温环境下,细胞中的酶会失去活性,叶绿体的结构也会受损。
2.夹出叶片,用纸巾轻轻地吸干水分。
3.用剪刀把叶片剪成极细小的碎片,并放入蒜臼中。
4.用力碾磨破坏细胞结构,使叶片组织中的色素被充分释放出来。
5.将捣碎的叶片装入玻璃杯中,然后倒入大约5毫升医用酒精,不断搅拌,确保两者充分接触。
6.将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你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杯子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下层是破碎的植物组织,上层的翠绿色液体则是饱含植物色素的提取液。此时,我们需要用滴管吸出相对澄清的液体,放入离心管或其他密闭的容器中保存。
7.取一条宽3厘米的吸水纸,用夹子固定在竹签上。取一只干净的玻璃杯,把竹签架在杯口。调整纸条的长度,使其垂直悬挂,末端刚好触到杯底。
8.向干净的玻璃杯中倒入少量提取液,液面刚没过杯底即可,仔细观察纸条的颜色变化。
9.当我们倒入提取液后,这些微小的液体分子便开始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地盘”了。
大约20分钟后,你可以在纸条上清楚地分辨出几条痕迹,它们依次显示出隐藏在叶片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色素。
知道多一点
不同的色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它们在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也不一样。溶解度较大的色素(如胡萝卜素、叶黄素)是“先头部队”,它们可以迅速地扩散开来,在短时间内到达纸条上端;而叶绿素的动作则比较迟缓,虽然铆足了劲儿,也赶不上其他色素的速度。根据纸条上的不同颜色,我们可以初步识别叶片中的色素种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植物体内光合色素的组成成分,含量千差万别,想要知道精确的结果,我们还得求教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