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2020-05-08徐琦
【摘 要】 被动句在日语和汉语中的运用都非常广泛,近年来有关汉日被动句对比的论文并不少见,但本文是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汉日被动句进行对比。
首先对日汉被动句的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次探讨了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最终得出结论:除日语的间接被动句外,直接被动句和物主被动句都可以在汉语被动句中找到对应形式。
【关键词】 日语被动句 汉语被动句 类型学
1. 日汉被动句的类型
1.1 日语被动句的类型
森山卓郎(2000)等人认为日语被动句可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北原保雄(1995)等人则把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和物主被动句。除此之外还有以下观点。
仁田义雄(1980)的分类:
(1)まともの受身 次郎が太郎に殴られた。
(2)第三者の受身 父は子に死なれた。
(3)持ち主の受身 次郎が太郎に頭を殴られた。
铃木康之(2000)的分类:
(1)直接対象の受身 三郎が次郎に殴られた。
(2)相手の受身 花子がイヌに噛みつかれた。
(3)持主の受身 次郎が太郎に自転車を壊された。
(4)第三者の受身 兄は雨に降られた。
从以上分类可知日语被动句的分类方法众多。笔者在本文中依据《综合日语》(2010)中提到的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和物主被动句的三分类法进行论述。
1.1.1直接被动句
a. N1(人)が/はN2(人)にV(ら)れる
这种被动句中,主语一般是表人名词,由原主动句中的“を格”名词充当,用「は/が」表示,原主动句中做主语的动作主体变为补语,用“に格”表示,谓语动词是他动词。它与主动句完全相对应,二者可以自由转换。
(1)先生が学生をほめる。→学生が先生にほめられる。(《综合日语》)
b. N1(事/物)が/は[N2(人)に]V(ら)れる
被动句的主语为事物性名词,多用于客观地描述某一现象。这种被动句的动作主体一般为非特定的个人,有时无须指出可以省略。笔者认为,此种句型以无情物(无意识的东西)为主语,不带感情色彩或利害关系,相当于《现代日语实用语法》中提出的「非情の受身」(无情物被动句),区别于a.的有情物被动句。
(2)多くの人がこの本を読んでいる。→この本は多くの人に読まれている。(《综合日语》)
c. N1(事/物)が/はN2(人)によってV(ら)れる
被动句的主语为事物性名词,谓语是表示发明、创造、创作或发现一类的动词时,补语一般用「によって」表示。此种句型也相当于上一类的无情物被动句,以无情物做为主语。
(3)イギリス人のデザイナ一がこの製品を作りました。→この製品はイギリス人のデザイナ一によって作られた。(《综合日语》)
d.N1(人)が/は[N2(人)に/から]N3をV(ら)れる
被动句的主语是由原主动句的“に格”名词转化而来,原主动句中做主语的动作主体充当补语,用「に/から」表示,有时可以省略。这类被动句的谓语动词一般是表示感情、态度和语言行为的他动词。在笔者看来,这一类的直接被动句与「相手の受身」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铃木康之提出「相手の受身とは能動態の文で「ニ格のひと名詞」を主体とする文であり、両者の関係は以下のようになるであろう。」(「相手の受身」相当于在原主动句中以“に格”的人物名词为主语的句子,两者关系如下。—笔者译)
(4)太郎が次郎に助言を与えた。→次郎が太郎に(から)助言を与えられた。(『中日対照言語学概論』)
笔者之所以认为这一类直接被动句与铃木康之提出的「相手の受身」有共通之处,是因为从例句中我们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被动句的主语「太郎」是由原主动句的“に格”名词「太郎」转化而来,原主动句中做主语的动作主体充当补语,用「に/から」表示,有时可以省略原主动句的动作客体不变,扔用“を格”表示。「助言を与えた」也正是表示语言行为。但是另一方面,此句型中“N2”指代的是人,而铃木康之却没有明确规定。
但是被动句的谓语除了他动词之外还有一些自动词。除此之外,主动句中当第一人称代名词做“に格”补语时,一般是不说的。所以(5)中的主动句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不仅如此,在《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一书中提到,“他动词中,第一人称动作主被动句,在日语中不出现。”赵博源(1999)在《汉日比较语法》一书中也提到“如果汉语句的施动者是第一人称,则日语句应该用主动态,不能用被动态。”也就是说(6)中的被动句也是误用。日语第一人称不能做被动句的施事,施动者为第一人称要用主动句表达。由此可知,此类句型的被动句和主动句是不完全对应的。
(5)周りの人がわたしに反対した。→わたしは周りの人に反対された。(《綜合日语》)
(6)わたしは周りの人に反対した。→周りの人がわたしに反対された。(笔者译)
1.1.2间接被动句
N1(人)が/はN2に[N3を]V(ら)れる。
被动句的主语一般在原主动句中不曾出现,用“は/が表示,原主动句的主语做补语用“に”表示。谓语多是自动词。表示某一事态的发生间接给说话人带来不良的影响。这类被动句与主动句之间不存在完全对应关系。
(7) 3年前に母親が死んだ。→彼は3年前に母親に死なれた。(《综合日语》)
1.1.3物主被动句
N1(所有者)が/はN2にN3(所有物)を(ら)れる
被动句的主语是客体的所有者,用「が/は」表示,原主动句中做主语的动作主体用“に格”表示,原主动句的客体不变,仍用“を格”表示。
(8)弟は私のパソコンを壊しました。→私は弟にパソコンを壊されました。(《综合日语》)
1.2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根据先行研究,汉语被动句以王力(1985)的分类为代表,绝大多数人赞成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意义上的被动句。有形态标志的被动句,即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被”“让”“叫”“给”等,以“被”为代表,所以也称为“被”字句。笔者主要分析根据高桥弥守彦(2017)提出的以下三种句型。
1.2.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e. N1+“被/为”+N2+(“所”+)V
这类被动句又被称为“被”字句,书面形式较强,又有文言色彩。双音节词前的“所”可以省略,单音节不可省略。如(10)中“感动”是双音节,句中的“所”可以被省略。“被”和“所”同时出现强调了被动性。
(9) 车队被洪水所阻。(房玉清2008:219)
(10) 我被电视的情节感动,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李宝贵2005:274)
f. N1+“被”+(N2+)“为/做/所/成”+名词性语句
(11) 他被(大家)选为代表。(梁鸿雁2004:223)
g. N1+“被”+(N2+)V+其他
此类句型中的N2可以泛指人,也可以被省略。与前两类相比,构造比较复杂,形式多变。
(12) 这种电脑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徐昌火2005:224)
h. N1+“被”+N2+“给”+(N3+)V+其他
该句型加上“给”使句型更加口语化,同时也强调了被动性。
(13) 我的钱包被人给偷走了。(白晓红·赵卫2007:148)
1.2.2意义上的被动句:N1+(N2+)V+其他
与“被字句”相比,它的强调性弱。许多专家将汉语的被动句分为有形态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态标志的被动句(意义上的被动句)两种。而据高桥弥守彦(2017)将无形态标志的被动句又分为意义上的被动句和词汇上的被动句。
(14) 茶碗打破了。(大河内康则1982)
1.2.3词汇上的被动句:N1+“遭/受”+N2+“的”+V
词汇上的被动句中要用“遭到/受到/挨”等类动词表示。不仅如此,高桥弥守彦还提出「語彙上の受身表現も受身義を表す意味構造「受け手+仕手の影響を受ける行為や感情など」の文意があれば、受身表現と言えるであろう。」(词汇上的被动之所以称为被动句,是因为它具备“承受者以及受施动者影响产生的行为和感情”这一条件。—笔者译)
(15) 她挨了那人的一顿臭骂。(陆庆和p.448)
(16) 代表团收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陆庆和2006:447)
在笔者看来,(15)中“她”作为承受者,“一顿臭骂”是受施动者影响产生的一种感情。同样可以分析(16)。
2.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日汉被动句类型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已经详细分析过了。为了便于将日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类型进行对应,笔者把日语被动句分成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和物主被动句,其中直接被动句又细分成四种类型(a.b.c.d.)。笔者根据高桥弥守彦(2017)提出的句型,分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意义上的被动句与词汇上的被动句,其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又分为四种类型(e.f.g.h.)。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只对以上类型进行对照分析。
2.1直接被动句
a. N1(人)が/はN2(人)にV(ら)れる
此类被动句属于直接被动句,并且N1和N2都是有情物。日语被动句“学生が先生にほめられる”可以译为“学生被老师表扬”,与汉语被动句中的“被”字句句型相似。而且汉语“被”字句的施动者和受动者无特殊限制,即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因此日语受事和施事者是有情物的直接被动句与汉语的“被”字句之间是可以对应的。
b. N1(事/物)が/は[N2(人)に]V(ら)れる
被动句的主语为事物性名词,多用于客观地描述某一现象,所以此种句型不带感情色彩或利害关系。“N2”一般为非特定的个人,有时无须指出可以省略。 丁佳在《日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中提出:“日语被动句中当受事者为无情物,施事者是有情物,且施事者是群体性名词时,可以与汉语‘为~所~或‘深受~相对应。”也就是说可以与汉语的“被”字句和词汇上的被动句相对应。例如,日语中的被动句“桜が日本人に大変好かれている”可翻译成汉语词汇上的被动句“樱花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因此可以认为此类日语被动句可以与汉语的“被”字句或词汇上的被动句对应。
c. N1(事/物)が/はN2(人)によってV(ら)れる
梅晓莲在《汉日被动句比较研究》中指出:“当施事者用‘によって出现在被动句中,谓语动词具有生产性,汉语则用无生命做受事主语的‘由……字被动句或被动句表示,也可以用主动句表示,或者用‘是由……的句式,汉语比较灵活。”比如“この製品はイギリス人のデザイナ一によって作られた”可以译为“这项产品是由英国设计者制造”或“英国设计者制造了这项产品”。因此类型的日语被动句可以和汉语的“由……”字被动句或主动句互换。但是高桥弥守彦(2017)在被字句分类中未提及“由”字被动句,而国内的一些学者如王还(1983)等提出“被”字句的标志词除了“被”之外,还有“让”、“叫”、“给”、“由”、“为”等。所以笔者有理由认为此类型的日语被动句与汉语的“被”字句相对应。
d. N1(人)が/は[N2(人)に/から]N3をV(ら)れる
丁佳在《日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中提出:“此类型的日语被动句只有在N2的动作影响到N1并且关联性强,同时带有负面感情才可以与汉语被动句相对应。”这说明有一部分此类型的日语被动句不能译成被字句。如“卒業生は校長から卒業証書を渡された”,译为“校长向毕业生颁发了毕业证书”似乎比译成汉语被动句要更合适。另一方面,此句型也可以与汉语的“被”字句相对应。例如,“彼は子供に石をなげられた”可以译为“他被孩子扔了石头”。由上可知,该类日语被动句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与汉语的“被”字句相对应。
2.2 间接被动句:N1(人)が/はN2に[N3を]V(ら)れる
(17) わたしはたちは1年生に運動場を占領された。(《综合日语》)
(18) 遠足の日に、雨に降られて困りました。(《综合日语》)
王忻在《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中提出,“第三者被动句(间接被动句)是体现主观识解语言特色的产物”。“它的主语多是发话者,发话者采用主观识解[ 池上嘉彦在1981年出版的『「する」と「なる」の言語学』中指出,日语偏重将事态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是「なる」型语言。王忻在《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中提出,主观识解类型的语言,动作主的存在背景化,淡化动作主发出的能量,主要凸显变化。]的把握方式,主语隐藏即句中省略情况普遍,偏客观识解的汉语里无此用法。”例(17)(18)中的主语都是发话者,采用主观识解的方式,指出事件的发生间接的给“我”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王忻在本书中提出,“日语属于主观识解语言,而汉语属于客观识解的语言。”也就是说,间接被动句是主观识解的日语特色产物,客观识解的汉语中没有,所以在此类日语被动句中无对应的汉语被动句。
另外,之前提到过日语的间接被动句中的动词多为自动词,而汉语的被动句中大多是他动词,这也是两者不能对应的原因之一。
2.3 物主被动句
N1(所有者)が/はN2にN3(所有物)を(ら)れる
(19)わたしは電車の中で(男の人に)足を踏まれました。(《綜合日语》)
这类被动句有明显的受害意识,“を格”表示的客体多是主体的所有物,身体的一部分或者是某一个侧面。例(8)“私は弟にパソコンを壊されました”可以翻译成“我被弟弟弄坏了电脑”或者译成“我的电脑被弟弟弄坏了”。例(19)“在电车上,我的脚被(那个男的)踩了。”此中的施动者“男の人”由于没有必要或不清楚的情况下被省略了。这刚好与汉语中有标识的被动句中的“g. N1+‘被+(N2+)V+其他”这一句式完全对应。因此这类日语句型与汉语的“被”字句相对应。
3. 结语
被动句作为在日语和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运用十分广泛。本文首先对日汉被动句的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次探讨了日语被动句类型与汉语被动句类型的对应形式。最后得出结论:除日语的间接被动句外,直接被动句和物主被动句都可以在汉语被动句中找到对应形式。因笔者的水平有限,故只探究了日语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物主被动句与汉语的“被”字句、意义上的被动句、词汇上的被动句的对应关系。对日汉被动句差异的内外原因也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日汉被动句间的关系复杂,要想透彻地研究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困难,所以只能做较为粗浅的研究,但也留下了我今后的研究课题。
【注 释】
[1] 池上嘉彦在1981年出版的『「する」と「なる」の言語学』中指出,日语偏重将事态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是「なる」型语言。王忻在《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中提出,主观识解类型的语言,动作主的存在背景化,淡化动作主发出的能量,主要凸显变化。
【参考文献】
[1] 高橋弥守彦.『中日対照言語学概論』[M]. 日本僑報社,2017年。
[2] 刘金钊.《现代日语实用语法》[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3] 冷丽敏、丸山千歌.《综合日语》[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 王忻.《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5] 赵博源.《汉日比较语法》[M].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6] 丁佳.《日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D]. 吉林:吉林大学, 2012.
[7] 梅晓莲.《汉日被动句比较研究》[D]. 湖南:湘潭大学, 2009.
作者简介:徐琦(1995) 女 汉族 山东省临沂市 学历:研究生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