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对外扩张思想脉路探析
2020-05-08俞智文
【摘 要】 日本社会文化中固有的非理性主义,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将其理论化和系统化之后,最终形成了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对外扩张思想。本文通过对近代日本一些重要思想家的思想进行阐述和分析,呈现出近代日本对外扩张思想的形成脉路。
【关键词】 对外扩张思想 思想脉路 军国主义 战争
日本近代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仅和中国保持着稀疏的政治与经济往来。1852年美国准将佩里赴日进行谈判以及签订的《日美亲善条约》标志着延续200多年幕府锁国体制彻底崩溃。面对西方列强的堅船利炮,日本“革命派”意识到德川幕府封建专制统治是日本走向近代化道路最大障碍,为此,先后通过“尊王攘夷”、公武合体运动、“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方式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因此,明治维新不仅是政治过渡时期,也是日本成为近代统一国家一个始发期、准备期。1889年《明治宪法》的颁布确立“富国强兵、万邦对峙”的国家目标,随即,占领朝鲜,入侵中国,力图通过对外扩张实现崛起。
一 日本对外扩张思想产生的渊源
日本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地域面积狭小且资源匮乏。处在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中,造就了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意识学习意识。与大陆隔绝,就很少受到其他民族的侵略,或者受到其他民族的巨大影响。646年的大化改新运动,以唐朝的政治经济为改革蓝本对日本进行全面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而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与文化,将日本变为了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日本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使其具备化劣势为优势的能力。宗教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而神道教作为日本国教是一个没有经卷,没有系统教义,没有开山宗主和教义,没有戒律的宗教。神道教具有强烈的现实利益倾向,和民族地理、民族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连。日本神道教重视共同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集团利益,并且在各个层面塑造了大和民族的价值观,因此,神道教日本对外扩张的宗教文化原因。历史上看,日本发动过多次对外战争,从白江口之战到“文永之役”、“弘安之役,再到“庆长·文禄之役”,日本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攻击性。特别是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迫不及待的想要发动对外战争。1585年,他说道:“如今为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晋升,邻国在握,财富充裕,以无他求。唯望自己的名声和权势遗留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后,将日本于兄弟,自己为征服朝鲜和中华,决议渡海”,因此,近代日本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只不过是对丰成秀吉扩张思想的继承与延续。所以,综上所述,近代日本的外侵略扩张选择并不具有偶然性,而是有逻辑上的必然性。
二 明治维新时期对外扩张思想主要代表人物
日本对外扩张思想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产生巨大的能量,少不了杰出思想家的提炼与总结。本多利明在《西域物语》及《经世秘录》等著作宣传了对外扩张思想。他强调东亚对日本的重要性,为日本的“南进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他提出通过贸易、海运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是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者”。左藤信渊在《经世秘策》中,认为天皇统治下的国民具有至高无上的种族优越感,这为日本民族至上主义思潮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他指出想要征服中国,必须先从中国东北入手,他的这一扩张思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期间得到了实践。本居宣长是日本江户时期的国学家,认为天皇的存在是“天壤无穷之神敕”的证明,这一思想被明治政府大肆利用,加强天皇权威,成为了赞美国体之依据。平田笃胤创立的平田派则提出天皇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政治思想。平田弟子大国隆正进一步提出了“大和魂”的含义。作为日本近代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吉田松阴,提出对外扩张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意图将库页岛、琉球纳为己有,并且占领 朝鲜、台湾、满洲和菲律宾来进行“爱民养士”的政治。他还提出了绝对尊王的思想,并将此作为国家改革的框架。面对国家颓势,转移国内矛盾,他把国内改革与对外扩张联系起来,提出了“失之欧美,取之亚洲”的思想,他的两条核心理念:对内尊王、对外扩张成为了日本当权者制定对外扩张政策主要的思想来源和思维逻辑。福泽谕吉作为日本近代最重要的人物,崇尚极端的国家主义,主张对外扩张侵略,特别主张对华扩张。福泽谕吉在他的《压制乃愉快也》大加赞赏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他将日本视为亚洲的最文明的国家,认为日本有义务保护东亚的“安全”,所以用武力逼迫中国和朝鲜作出让步是合乎情理的。就这样,福泽谕吉通过宣传扩张思想,煽动民族对立,为日本对外扩张战争寻求合法性依据。在甲午战争之前十年,日本国内很多人受到福泽这一思想的影响,为以后日本对外扩张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三 近代日本对外扩张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思想的形成是建立在转移国内矛盾之上的,倒幕成功之后,日本社会依然封建意识浓厚,因此改革触动了传统利益集团的利益,引发了阶级矛盾,在新生的明治政府无法解决这一矛盾的情况下,选择通过转移国内矛盾,依靠侵略邻国为自己国内变革赢得时间。在贯彻对外扩张思想的具体方式上,日本以双重标准来看待其他国家,通过鄙视、污蔑别的国家来为扩张侵略找借口,将对外侵略合理化。天皇制是日本对外侵略思想形成的政治基础。特别注意的是,军国主义就是以天皇为核心的尊王则最终演变为了利用天皇权威的绝对专制主义,这也使明治维新的历史积极意义大打折扣。在扩张思想指导下的日本,造成整个国家和民族陷入战争泥潭,这不仅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也使日本由于战争损耗而处于长时间的低迷。
【参考文献】
[1] 大久保利谦,《明治维新的政治过程》,殷演军译,吉川弘文馆,1986年,第2页。
[2] 井上靖,《日本人与日本文化》,周世荣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69页。
[3] 周永生,《日本神道文化及其力量》,世界宗教文化,2017,(03),58-62
[4] 安万侣,《古事记》,周作人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第5页。
[5] 殷燕军,《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74页。
作者简介:俞智文,男,汉族,硕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