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与适应研究
2020-05-08阙烨马铮
阙烨 马铮
摘 要: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与适应研究对其职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职业目标的选择也关系到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目标时还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关的建议,启发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明确自我职业倾向,科学的进行时间管理,培养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最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职业目标。
关键词:职业目标;自我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
大学生职业目标选择是基于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以满足其个体需求动机为目标所进行的职业选择行为,即大学生个体在考虑职业的地位、报酬、工作环境以及晋升机会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其择业观、兴趣爱好及能力素养等特征,同时在准确定位自身职业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自身适宜职业的选择过程。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有助于其顺利就业,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职场,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王乾丰和孟新福(2009)从金融危机方面研究了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认为金融危机对国家的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加重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目标时要进行职业规划,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处理好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实现主动就业、多渠道就业。李可(2012)认为职业兴趣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择业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借助霍兰德兴趣类型的理论内容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帮助他们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而选择适合的职业目标。崔春(2007)认为高校教师应研究大学生的求职心理,及时向大学生传达职业目标确立的必要性及当前社会的就业现状,帮助其建立适宜的职业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刘晓筝(2015)讨论了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重要意义及其实现策略,并阐述了确立职业目标对高校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的意义。刘仰智(2012)研究了影响大学生选择职业目标的因素分析,讨论了大学生应如何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一、大学生职业目标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目标一般指在校大学生未来职场所欲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大学生职业目标选择是指大学生基于自身能力素养情况,充分考虑自身职业倾向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职业选择行为。
(一)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
当代大学生对职业目标的概念模糊,对自己的专业、职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还不太明确。据调查了解,大部分的学生在选择高考志愿及专业时大多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父母觉得好就业的专业,很少考虑自身喜好与兴趣,使大部分的学生丧失学习动力。
笔者在2019年随机抽取了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445名学生,对他们的专业、职业选择与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一入校就办理了转专业手续,还有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半年之余办理了专业的转出与转入,更有的学生荒废学业。这些情况都反映了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还不太了解,不能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太了解该专业的职业目标该如何确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身优势与职业选择的认识相当有限,回答对自身优势了解的同学占总数的43%,有64%的同学认为学习该专业只能从事教师行业,有70%的同学不知道如何结合自身优势进行职业选择,还有86%的同学担心自身无法适应所选职业。由此可见,许多大学生在职业目标的选择上缺乏清晰的认知,需要专业教师给予指导与帮助。
(二)大学生忽视职业目标的选择
高校大学生选择职业目标应该切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合自己的发展走势,使社会需求得到满足。但是根据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其在职业目标的选择与适应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大学生忽视职业目标的选择[1]。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大学生普遍对未来就业情况没有信心,缺少职业目标与规划。通过调查研究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发现:55.6%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未来的就业没有目标和方向,因此选择考研来逃避这一选择;3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但对于未来职业还没有过多的思考,更不要谈制定职业目标与职业规划了;只有7.4%的学生制定了职业目标与职业规划,对未来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
(2)大学生选择职业目标时没有建立良好的心态。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目标时一味地关心当前就业单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而不去思考该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关注北上广等大城市或沿海发展地区,很少在择业时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造成就业难,可选择的职业少;当代大学生过多的依赖父母和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容易受周围同学或家长的影响,甚至有的大学生还很骄傲地说我父母已经给我安排好了工作,就等我拿到毕业证了。
(3)大学生对职业目标进行选择时缺少自我剖析。通过对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调查发现:只有10%的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等自身特点;80%的大学生都知道事业和职业是不一样的概念,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成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是一件非常棒的事,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真正考虑的同学只占18%;50%的大学生要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选择,但在择业的过程中真正选择自己擅长的职业的学生只占20%。以上几点发现都是因为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目标的选择时没有对自我进行认真的剖析。
(4)高校大学生不善于对职业环境进行分析。不少大学生对所要从事的行业及公司文化都不太了解,对行业的未来发展也不清楚;对未来所要从事的岗位的发展空间不了解,对该岗位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不了解,对所需具备的工作要求也不清楚等等。笔者对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80%的毕业生只要看到有单位应聘,就各种投简历,也不去了解所投单位的职业环境,入职以后才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甚至完全不是自己擅长的工作,然后又很快的跳槽,给单位和个人带来损失;有18.7%的毕业生甚至都不清楚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和岗位需求;只有30.5%的毕业生对所要应聘的单位进行过了解,其中9.4%的学生在心仪的单位实习过,加深对该单位的了解,最终确定是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根据《中国青年报》[6]调查,26.1%的毕业生觉得工作的岗位与自己的专业“不完全对口”和“完全不对口”;有50%的毕业生工作没多久后换了工作,流动性很大,甚至达到75%;有33%的毕业生都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选择工作时不太慎重,觉得不满意了还可以换工作;只有不到10%的毕业生表示所选岗位还不错。
二、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与适应策略
(一)学会自我剖析,准确定位,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
大一学生刚入学,完全不懂什么是职业目标,没有任何职业意识,作为大学教师需要引导大一学生产生职业意识,对专业展开深入分析,做好大学期间的短期目标与毕业后的长期目标。“自我剖析,找准定位”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它不但包括对职业兴趣、个人特质、职业能力与职业价值观等基本评估,还包括对个人技能、家庭状态、智商、情商等综合评价。综上所述,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及树立职业目标时,一定要切合实际,找准定位。
(1)明确自我职业倾向。自我职业倾向作为个体职业观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在个体进行职业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职业选择一致性趋向行为。由于个体的教育经历不同,加之生活环境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个体具有一定的价值偏好,因此对某些或者某种职业具有一定的崇拜和兴趣,使得个体进行职业选择时会优先考虑。大学生可以从性格维度、兴趣维度、价值观维度及能力维度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认知,学会职业探索,明确何种或何类职业适合自身发展,在此过程中也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身的人格特质、能力素质以及价值观等特点,明确自我职业倾向,及早对职业目标进行规划,开启未来生涯规划之门。
(2)明确个人特质。自我认知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个体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众多方面的影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认知。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别人比较、他人的评价或职业测评等方式进行自我认识。在职业目标的选择与确定时,要善于深入分析,根据自身特质及职业倾向推断未来的工作方向。只有明确自己的长处,并善于利用与施展,才能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3)明确职业选择。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时,应优先考虑与自己专业相符的职业,这样可以避免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等情况,文章的研究对象为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高校大学生。笔者针对该专业的学生展开研究发现,其主要从事的方向有:数学理论研究工作、各种级别的教学工作(高等、中等、初等学校)、金融保险精算师、程序员、金融机构(主要有证券公司、国有银行、咨询机构等。该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职业倾向于个人特质选择相应的职业,提前规划好职业目标,不断为此目标奋斗,培养相应的能力,并最终适应所选职业。由于个体的职业倾向与学习的专业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在继续学习专业的情况下需要强化自身职业选择的主动权,不仅要保证自身专业的学习,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所倾向职业的能力培养,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分析职业发展环境。现在的大学生,很少对职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解,也很少能接触到职业环境,缺乏个人经验,因此选择正确的职业目标对大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高校老师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人的职业发展主要靠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环境相互作用的,职业发展环节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的职业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8]。选择职业目标还应对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职业发展环境进行深入探索,并了解当今社会对该专业需求情况以及向往岗位的未来发展形势。通过对职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有助于掌握社会需求情况,选择合适的职业目标。
(二)行为与心理准备是选择职业目标的基本前提
职业目标作为个体未来从事职业倾向的重要体现,个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欲望,并辅以一定的准备工作,是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正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行为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是选择职业目标的前提条件。
(1)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众所周知,能力是通过锻炼来获得和提升的。实现职业目标,不但需要个人掌握目标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还要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管理自我等技能。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能经历过大风大浪,抗压能力较弱,因此,大学生要注意培养自理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科学竞赛,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相关技能训练,以确保实现职业目标。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想实现职业目标,就要学会向自己提问,思考是正确选择职业目标的一种智慧力量。
(2)大学生选择职业目标时应树立良好的心态。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过程中,应当调整好心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职业选择。首先,大学生应当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职业选择时可能遇到一些“拦路虎”,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同时要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磨练自身意志,为后续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其次,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就业市场,分析自身优劣势,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职业目标,不能苛求一次成功而放弃当前打好的就业机会,可以尝试先就业后择业,逐步优化,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树立就业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绪;要冷静思考,理性决策;要学会掌控情绪,以沉稳的心态去选择职业目标。
(3)学会时间管理,科学规划时间。彼德·德鲁克说过:不会管理时间你就不会管理一切。大学生想要实现职业目标,就一定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假设我们将日常时间划分为三种:“聚精会神的工作”、“无意义浪费时间”与“休息时间”,通过对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很多人把75%的时间花在“无意义浪费时间”上。世界在全面的发展,但是大家每天还是只拥有24小时,如果虚度光阴,所损失的时间是无法失而复得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应该合理科学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培养积极地心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自律、自控、自觉,运用科学的时间管理规划,进行有效的个人时间管理,不断拉低现况与职业目标间的距离,
(三)大學生适应职业目标的意义
适者生存,适者成功。成功永远不会恩典不务正业、玩世不恭的人。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首先要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7]。当今社会,职业环境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想要在激烈的职场中快速成长,比选择职业目标更加有决定性的能力就是适应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接触社会少,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需要接受更多的关于职业目标的选择与适应教育,不断培养自身的职业目标适应能力。首先,高校大学生从踏入学校起就应该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来进行学习与实践,了解工作岗位的需求情况,训练自己的职业素质并确定职业目标,在校期间应合理安排时间,持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及时进行角色的转变。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使用丰富的学校资源,不仅要专注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加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最后,还应该主动调整心态,调节行为,勇于承担责任,锻炼自己的沟通品质,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环境。
三、关于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与适应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规模也是逐年攀升,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存在应届大学毕业生无法在当年顺利毕业的情况。再者,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劳动力需求进一步萎缩,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所以,帮助大学生选择职业目标变得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们在校期间不仅要锻炼好相关技能,还应该及早分析未来的就业状况。每位同学选择的职业,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代大学生们对生活的追求,以及未來的发展情况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只有掌握当前社会的就业环境及形势,才有可能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祖国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更应该多方位了解自己,尽量扩大职业选择范围,科学合理地评价自己,了解、归纳和发展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爱好,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未来的生涯规划过程中探索,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乾丰,孟新福.金融危机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80(04):94-96.
[2] 李可.霍兰德兴趣类型理论与大学生专业、职业选择研究—以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03):96-98.
[3] 崔春.浅论大学生职业目标的确定[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1):46-49.
[4] 刘晓筝.浅谈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重要性及其实现策略[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02):65-67.
[5] 刘仰智.影响大学生职业目标确立因素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2,9(324):125-127.
[6] 顾雪英.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N].中国青年报,2006.
[7] 周建华,陈旭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导航[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文章为淮南师范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YJ1812。
作者简介:阙烨(1992- ),女,淮南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马铮(1989- ),男,淮南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