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途径研究

2020-05-08黄硕张艳茹郑智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途径大学生

黄硕 张艳茹 郑智

摘 要:文章对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进行了论述,而后从文化自信教育内容、文化自信教育形式、文化自信教育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途径,包括提高高校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文化自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丰富创新文化自信教育形式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承担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使命。如何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全体公民文化自信的整体提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关键时期,从思想、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实现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内在文化价值的深刻体悟、深度认同和深入实践,对于其文化自信的建立具有极强的作用。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他们来自千千万万个家庭,未來将走向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引导其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带动全体公民文化自信的整体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增强其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可以激发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斗志。总之,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的提升,全体公民文化自信的提升,都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二)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群体。只有对大学生群体加强文化自信教育,使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强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可以激发其成为文化继承者和创新者的强大斗志,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产品是必要条件,而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设使命感的人才是创造这一必要条件的关键要素。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使其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力量。同时,具备高度文化自信的大学生能够自觉对中华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和创新,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让世界各国的朋友更好的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动力

在高校中,文化自信教育的开展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思政实践教学,其中都包含着文化自信教育的相关内容。而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助于提升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效果的发挥,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育人效果。

(四)为地方文化建设事业提供助力

我国高校众多,分布在很多城市,地方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离不开各地高校大学生提供的助力。只有对大学生展开文化自信教育,才能引导其积极学习、弘扬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鼓励其深入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在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光和热,为地方文化建设增添助力。

二、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已将文化自信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当中,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大背景下,高校对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文化育人的强大作用仍需进一步认识。

(二)文化自信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而目前一些高校文化自信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仍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丰富性,缺乏对教育内容的深入性挖掘,同时缺少针对性和特色性设计,习惯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教育学生,难以形成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文化自信教育形式传统单调

当前,部分高校文化自信教育的开展依然停留在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形式上,实践教育特色文化活动因各方面原因没有得到高频度、大范围开展,同学们的主体性无法被凸显,对教育过程的参与度、体验度还有待大幅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也不高。

(四)文化自信教育缺乏体系和制度保障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文化自信教育从内容上还未形成体系,从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还未构建成熟模式,加之既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又缺少各部门的合力保障,导致文化自信教育的开展和收效都会受到影响。

(五)大学生学习自觉性不足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文化自信教育重视度不够,学习、弘扬和践行中华文化的自觉性不高,导致其在学校开展的文化自信教育中参与积极性较低、学习效果不显著。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进一步提高高校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视程度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高校应把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把文化自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视,既要体现在文化自信教育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又要体现在文化自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上,既要体现在学科建设发展上,又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培育上。

(二)将文化自信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手段新颖、贴近学生。将文化自信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既有助于文化自信教育更广泛有效的展开,又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也是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之一,所以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文化自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将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建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三)提高文化自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只有不断丰富充实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提高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才能使文化自信教育更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3】高校在教育实践中,要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每一位大学生心中。革命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可貴精神品质,要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引导大学生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动体现和时代呈现。高校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尤其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一所高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修养提升、思想进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充分挖掘大学精神、校内先进榜样、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景观等的文化育人功能,使大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提升文化修养。总之,高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主要内容支撑,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体系,再辅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实现文化自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四)丰富创新文化自信教育形式

丰富创新文化自信教育形式,有助于教育效果的显著提高。第一,多样化与创新性相结合,将过去单一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科学转变成多样化与创新性并存的教育方式,例如: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志愿服务、特色比赛、文艺演出、微电影、舞台剧、创新创业项目等。第二,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第三,有效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且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收集,以求不断调整和创新,寻找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第四,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高校应建立文化自信教育新媒体平台,并注重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使其成为提高教育生动性和有效性的强大助推力。

(五)建立长效完善的文化自信教育制度保障

强大的师资队伍、教育合力的形成、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是建立长效完善的文化自信教育制度保障的关键所在。文化自信教育的师资队伍构成,既要包括校内的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文化自信相关专业课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工作负责人员,也要包括时代楷模、道德榜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社会优秀代表。高校教学管理等各部门应加强协调合作,针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进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为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高校应结合时代背景、教学开展情况和教学效果反馈等内容,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备可有效实施的文化自信教育运行模式,以保证教育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开展。

(六)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要素,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觉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自我教育,也是文化自信教育开展的必备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40.

[2] 吕旻,陈敏.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2019(01):216-217.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40.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驻保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途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8161.

作者简介:黄硕(1988- ),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艳茹(1996-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研究生;郑智(1999- ),男,河北邢台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新时代途径大学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