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
2020-05-08韩旭邢炳然张宇
韩旭 邢炳然 张宇
摘 要:文章对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而后从党支部成员思想认识、党建工作内容、党支部活动形式、机制保障、党建工作队伍等方面对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更是贯彻党的高等教育路线方针的可靠力量。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更是高校基层党支部中的优秀代表,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的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保证党对高等教育的坚强领导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提出:“高校中的党支部,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团结带领全校师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堡垒。建设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可以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保证党对高等教育的坚强领导,使得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在高校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二)充实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建设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使其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可以充实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发展。
(三)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更好地完成育人使命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广大党员师生日常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党组织密切联系师生员工的有力纽带。党支部建设的强有力,其在全校师生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会得到提高,[4]这更有利于党组织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各项建设尽职尽责添砖加瓦,从而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建设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可有效调动党员师生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活力,为高校创新创造氛围的营造起到助推作用。
(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效举措
建设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可有力激发党支部的内在生机活力,可有力地推动支部成员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提高,使其在不断实现自我进步的过程中勇挑重担、实现新作为、保持先进性。在此基础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五)助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可将相关工作思路、工作经验同当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或村党支部等进行交流学习,推动支部共同发展进步,助力该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也在井然有序地展开,师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党支部成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高校教师党员肩负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职称晋升压力,学生党员肩负学业和未来就业压力,因此出现精力不足,思想认识偏差等问题。部分支部成员对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重视不够,缺乏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缺乏参与支部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部分党员身份意识薄弱,服务意识欠缺,并没有积极地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创先争优”意识不到位,导致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和先进性,支部建设工作开展也阻碍重重。
(二)党建工作内容缺乏系统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其中包括:“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5]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党建各项任务和内容的全面系统把控,难以做到各项建设相辅相成、有序配合。另外,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缺乏将支部建设与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相结合的有效经验和途径,这也使得支部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相融合、相促进的局面难以形成。
(三)党支部活动形式单调陈旧,缺乏创新
當前,部分高校党支部的理论学习活动多表现为理论学习、会议交流,实践活动多表现为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等,这些传统的活动形式在党建工作中的确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模式化、公式化问题,实时性和互动性差,活力和吸引力较为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成员参与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另外,部分党建工作者和支部成员缺乏创新创造活力,墨守陈规,没有探索与时代背景相符的党建新方法的意识和热情,这也对党支部的“创先争优”存在一定影响。
(四)缺乏科学完备的机制保障
当前,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缺乏科学完备的机制保障,具体表现为:党支部工作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党建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党员教育管理尚未形成常态化制度。
(五)党建工作队伍人员配备不够科学,专业素质不足
当前,大部分党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皆由专职教师兼任,并没有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这意味着大部分直接参与基层党建的工作者存在着政治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此同时,兼职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要处理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工作,分身乏术、精力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党支部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路径
(一)提高党支部成员思想认识水平
高校各基层党支部要通过细致深入的方式,使党支部成员深刻认识到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巨大意义,做好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示范性党支部,要求所有党支部成员的思想政治意识、服务奉献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创新进步意识都要走在前列,并且经得住各方面考验。党支部成员要注重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实际行动为示范性党支部建设增强动力。
(二)提高党建工作内容的系统性
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工作要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几大方面系统展开,并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针对上述内容,党支部应制定本党支部党建工作规划,并将加强思想引领、铸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重点,为党支部的发展提前制定高标准蓝图,为“创先争优”奠定目标基础。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是激发高校基层党支部生机活力的发动机,是调动广大师生党员“创先争优”的助推器。党支部成员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纳入日常重点工作,是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丰富创新党支部活动的形式
建设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要大力创新党支部工作方式和活动形式,做到与时俱进、生动有效、特色鲜明。第一,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时代需求和支部成员特点,提高理论学习的交流性和互动性、实践教育的生动性和针对性,激发支部成员服务群众、争创先进的意识。第二,深刻性和特色性相结合。充分发掘地区优秀特色文化、大力弘扬校园文化、提高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的特色性,以传承地方先进文化、发扬大学精神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支部成员在浓厚文化氛围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第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社会先进典型代表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正能量,开展向先进典型代表学习、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系列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党支部成员不断突破自我、勇往直前。
(四)将示范性党支部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要保障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并进一步将党支部建设成为示范性党支部,必须持续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筑实基础、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将制度建设贯穿到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当中去。第一,严格按《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第五章关于组织生活的规定,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如: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等,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第二,建立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高校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对各基层党支部建设情况和党支部书记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的系统评价,对考评结果较好的党支部给予适当奖励,充分调动党支部成员争创一流的积极性。第三,严格党支部成员日常表现监督管理制度,将其作为党员互评、民主测评、评优的重要依据。
(五)建设专业完备的党建工作人员队伍
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建工作人员队伍,为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注入动力。一方面,将思想过硬、德才兼备、专业素质强、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强的正式党员选派到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岗位,积极落实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提高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党建工作专业素养和全面素质,并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对党建工作人员开展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培训要讲究专业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实效性和持续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尤其注重对党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64.
[2]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11):14.
[3]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60.
[4] 潘伟国,孙金香,高一丹.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3):152-154.
[5]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61.
[6] 劉莹,魏晓慧.新时代激发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9):71-73.
[7] 刘志兵.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9(08):102-105.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驻保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8157。
作者简介:韩旭(1988- ),男,硕士,中级,研究方向:高校党建;邢炳然(1995- ),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张宇(2000-),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专业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