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大学生自主管理规律研究和模式构建

2020-05-08张元乔剑肖金学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自主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张元 乔剑 肖金学

摘 要:自主管理改革是对标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的实践。其工作基调与推进方向就是要突出学生自主性,要全员参与,要推进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总要求。学生自主管理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聚焦的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大学生自主管理有其固有的规律可循,不是放而不管、也不是管而不放,而是要在正确引导下大学生实现“四自”教育,在有规律可循基础上,构建大学生自主管理有效育人模式,使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进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管理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模式构建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大学生自主管理规律研究的目标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人、完善人,推动大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突出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具体举措。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因此,自主管理的最高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为中心,这个理念实际上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理念,自主管理就是体现这样理念的一种工作实践。

在这一最高理念引导下,通过学工人员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达到“四自”,使学生由纯粹的被管理者、日常生活的执行者,变成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大讲到,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通过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要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统一,使广大学生能够有家国情怀、有集体荣誉感、有情感、有温度,不是培养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人。如总书记所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

通过系列工作实施,最终要养成学生自主管理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自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使学生由应付学习、被动地完成学业,转化为主动自觉地学习,当大学毕业时,能够满载着知识和收获去奉献青春、服务社会;由高分低能、不良习惯影响发展,转化为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读大学最怕的就是只会学习考试。要做到全面发展,达到“仁义礼智信”的境界;由盲目从众,抗压力弱的性格,转化为兴趣专长,有鸿鹄志,做奋斗者;由因循守旧,难融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转化为善于创新,引领风尚的人。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规律

通过组织体系的重构,使正式和非正式学生组织都发挥积极作用,使学院、班级、宿舍多层面的组织体系都动起来、活起来,健全体制,理顺机制。使学工人员由学生教育管理的全面组织者、包办代替者变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谋划者、研究者、指导着、监督者、评价者;使学生由纯粹的被管理者、被动的执行者变成学生教育管理的主动参与者、自我组织者、积极实践者。

尤其是使学生干部、学生精英要充分认识推行自主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自主管理的内涵、基本内容,要结合学院和专业实际,自觉地、自发地引导和组织广大同学开展相关活动,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在相应的组织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因此抓住学生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进行培训和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自主管理不是口号,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贯彻理念,时时融入自主管理,事事体现自主管理,方能使自主管理有持久的生命力。

综上,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组织与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的塑造与探索、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日常活动融入自主管理,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为目标,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和教学方式改革,以实现班级和宿舍成员自律、互助、发展为重点,构建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指导及帮助下,形成自主处理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等事务的管理模式,形成高效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进一步增强,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组织协调、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推动者、执行者和受益者。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构建探析

(一)成立和完善校、院两级学生自主管理指导委员会

构建校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会、研究生会)、院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会)和班委会“校—院—班”三级自主垂直管理体系,进行团学组织改造和学生组织再造和功能重塑,在原学生会的基础上,根据自主管理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会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行。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指导委员会,让自主管理的三个层面(校、院系、班)与学生成长成才的三维架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有机结合,推进自主管理多渠道、多形式地融入学生教育管理,见图1。

图1

(二)加强党团组织和学生各类组织建设

以党团组织、学生社团联合会、班级各类社团、活动小组、跨学院、跨班级、跨宿舍学习生活活动小组等为补充,进一步明确各级学生组织的功能、职责、目标、任务,重视发挥党团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学生的广泛参与;各级学生组织结合自身功能和定位,不斷优化和创新,自主管理组织的服务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学生自主管理组织,见图2。

图2

(三)多部门联动共同发力,凝共识,聚合力

密切学生组织与教学管理组织的联系互动协同推进日常教学检查、学风巡查、考试巡考等,推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协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将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紧密结合,促进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良性互动。落实加强学风建设的精神,推进学风建设制度化,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常态化,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规范化。积极加强与后勤服务组织的联系,协同推进校园自主管理氛围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元.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化研究刍议[J].学园,2016(02).

[2] 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J].中国教育现代化,2019(02).

[3] 蒋国勇.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M].华龄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文章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专项课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大学生自主管理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019FDYYB12。

作者简介:张元(1985- ),男,蒙古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乔剑(1983- ),男,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肖金学(1983- ),男,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自主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