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20-05-07张宇
张宇
[摘 要] 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以及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对国家发展的重任缺乏足够的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群体的爱国精神、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也有助于将青年人打造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社团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对学生群体产生广泛的影响,因而可以将其作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
[关 键 词] 学生社团;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5-0138-02
对外开放引起的外来文化冲击以及当前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客观变化对学生群体在价值体系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迷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且在各个方面都能对学生群体的价值体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社团作为一种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文化团体,在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需要
(一)社会环境变化带来文化冲击
国际、国内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地变化,且这种变化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将我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带到了全球前列,且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巨大的飞跃。物质水平的提高在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出一系列不良的社会问题。例如,有些年轻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产生了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不良价值认知。如果放任这些不良价值观继续在社会上传播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的健康成长。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很多青年一代通过网络、电影、图书等媒体接触并认识其他文化体系,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那些文化所塑造,甚至还有不少年轻人漂洋过海去国外求学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加亲密地接触其他文化体系。西方价值体系中既有值得借鉴的部分,也有一些是应该被摒弃的,这种巨大的外来文化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学生群体产生了影响并导致其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本逐渐生疏。第三,学生群体既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因而需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极大地冲击了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体系,并对其中一部分人产生了负面影响[1]。
(二)传统文化的作用
历经千年沉淀和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从历史中一路走来所留下的足迹,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智慧以及道德鞭策等都是保障中华民族继续前进的重要文化根基。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爱国。青年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在成才之后更好地报效祖国,且在其学习生涯中也才能更好地鞭策自己。其次,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处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人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经常会遭遇迷茫、不知所措、焦虑、急功近利等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科学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予以处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心里健康和长远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大家中的孟子、庄子、老子等都在解决人生困惑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并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学生群体应该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好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并促进个人取得更加平稳和长远的发展。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在健康的心态下保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状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想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并采用乐观的心态来直面不好的遭遇[2]。
二、社团的文化传播优势
(一)提高自主性和积极性
引导大学生群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部门下发的明确指示,因而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涉及的内容。大学阶段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来宣传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往往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社团中往往是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自行开展活动策划,因而也就能更好地激发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在社团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可以更加自由讨论、分析文化现象和文化思考,进而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
(二)扩大教育覆盖面
每一所大学都有数量可观的社团,且越是历史悠久的大学其社团的数量和类型就越多。大学学生参加社团的比例非常高,规模小的社团参加人数达到几十个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规模大一些的社团可能达到几百个人甚至上千个人。社团中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社团以外的更多同学。由此可见,如果将这些社团充分地利用起来就可以很好地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覆盖面进而促进整体的教育和传播效果。
(三)增加传统文化感染力
学校的社团类型非常丰富,因而每一个社团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所采用的方法和表现形式可能也都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并增加其表现力。首先,作为社团活动组织者的学生能够在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过程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其次,通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的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力。例如,有些大学的话剧社可以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感染力会得到很大的加强[4]。
三、实践探究
(一)增加引导
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不太容易自主地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社团活动主题,因而需要老师加以引导。首先,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经历了强度非常大的应试教育因而进入大学之后难以对相对比较枯燥的传统文化提起兴趣。如果老师在社团活动开展方面不加以引导就可能会导致社团活动进入一种盲目的、自由发展的阶段,学生也很难想到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团活动的主题。其次,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还应该在活动主题的选择方面以及活动方法的開展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仅仅依靠学生自己不一定能够策划出高质量的活动内容,因而需要老师给予精心的指导,而且很多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和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因而也需要以老师作为主要的活动发起人[5]。
(二)搭建平台
首先,社团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备,学校在这方面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从而促进校园社团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的诗歌朗诵活动中就需要为学生提供音响设备、教室或者专业的会场。其次,老师可以以国庆、建党、建军等有重大纪念意义和教学意义的节日为契机来引导社团组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而老师则负责帮助学生搭建活动相关的软硬件平台。例如,在国庆节之前老师可以引导学校里的社团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并组织更多学生去学校的专业会场参与观看。最后,在大学期间学校之间还经常联合起来组织活动,老师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为学生牵头,促进其相互之间的交流。
(三)打造精品活动内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且每一届学生都要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因而老师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专门从事相关文化宣传和教育的社团,并在社团的设备、资金和宣传推广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社团的特点培育出一系列高质量的传统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内容。将这样的社团和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且这样的社团还会随着老生的毕业和新生的加入一代代传承下去,在日后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必然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将自己学校的话剧社或者文学社作为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并根据话剧社的特点编排一系列感人肺腑的传统文化活动内容,也可以引导文学社的学生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由文学社牵头向全体学生征稿,以达到更加广泛的宣传效果,并且这样的活动要在长期的开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含金量,使之成为高品质的社团活动[6]。
(四)加强社团骨干培养
仅仅依靠老师的引导远远不足以完成通过学校社团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作为社团活动组织和参与主体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工作内容,因而其组织能力的强弱和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的质量和宣传教育的效果。因此,老师在日常的引导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社团骨干力量的培养。首先,老师可以在社团骨干的选择方面给予学生群体一定的建议从而帮助社团选出综合素养比较高的骨干。其次,老师可以对骨干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或者为其提供较多的锻炼交流机会以便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实际上,社团骨干的培养对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且优秀的学生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去,进而促进宣传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历经几千年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教育年轻人热爱祖国,并引导其处理好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当以学生群体为达标的中国年轻一代在价值体系的塑造过程中遭遇外来文化和国内环境剧烈变化的双重冲击时,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学校中的社团凭借广泛的学生基础和多样化的类型在宣传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以学校社团为依托来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磊.以学生传统文化社团为切入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28-29.
[2]刘燕.学生社团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南方论刊,2018(5):128-129,131.
[3]倪卓.学生社团对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延边大学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143-144.
[4]李宗云.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6):91-93.
[5]蒲彦羽.高校社团在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中的作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2):92.
[6]乔恩杰.論高校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的主要功能[J].西部素质教育,2015,1(4):113.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