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促进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2020-05-07吴燕萍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幼儿核心素养

吴燕萍

[摘要]阅读是幼儿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成效,关系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前教育要将阅读提到影响幼儿终身发展的高度,在阅读兴趣、阅读环境、阅读材料、阅读指导、家园共育等方面下大力气钻研,将阅读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幼儿;阅读习惯;策略

发展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在学前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形成归根结底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说,只有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内化发展才能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不愿意阅读、不会读,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并没有到位。对此,我们该采取哪些策略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呢?

一、立足情感。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础。对于心智刚开始发展的幼儿来说,说服、劝导、讲道理的作用不大,情感渲染才是激发兴趣的不二之选,也就是说,只有调动起幼儿想要阅读的情感因素,他们才能主动阅读、有效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幼儿阅读情感的途径有:

一是以幼儿熟悉的内容为着眼点,将幼儿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与阅读书目联系起来,或是由此自然过渡到彼,或是提出认知冲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以达到积极阅读的目的,例如,很多幼儿都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对其中的故事内容、语言风格很喜欢,那么在阅读《狼和小羊》《小红帽》等绘本时我就以此引入:灰太狼失败后总说“我还会回来的!”这一次灰太狼的哥哥——大灰狼来了,它也想吃小羊。你知道它都做了什么吗?最后有没有吃到小羊?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不一样的狼和小羊的故事。

二是以鼓励表扬等正面评价来激发并巩固幼儿的积极阅读情感,正所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当一个孩子主动阅读或能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时,要给予肯定:“你读得又快又好,真棒!”“你能说出这样的想法,真是个聪明的小朋友!再开动你那聪明的小脑袋,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当幼儿阅读出现拖拉、错误时,一定不要语气严厉地批评,更不能有撇嘴、皱眉等微表情,而是要态度委婉地鼓励孩子再想一想,以呵护幼儿的阅读积极情感。

二、开辟空间,留足时间

一个安静、温馨的阅读环境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幼儿思考力、想象力等核心素养的必备因素。创设利于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主要注意两点:

首先,是开辟安静、独立、舒适的阅读空间,最好能够单独建立一个阅读区,并在此区域内设置与幼儿身高相符的书架,让他们一伸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图书,随时阅读。当然,建立阅读区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采光好,即有自然明亮的光线,方便幼儿看书也能保护他们的视力;二是独立性强,一定要与活动区、游戏区、表演区等热闹区域隔开,使幼儿能够在安静的氛围内集中注意力读书;三是控制好阅读区的人数,根据实际场地大小合理确定,人数多了,则可能出现拥挤打闹的现象,影响幼儿静心阅读。

其次,给幼儿留出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阅读是人与文本的对话,就算是年龄很小的幼儿也能与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情感激荡,只要教师能够留足阅读时间让他们自己读,他们就能用童真的眼光审视奇幻的故事世界,从儿童独特的视角去想象、去思考,生发出与成人思维完全不同的奇思妙想、独特认识,如此才能在童言童语中收获智慧的果实,切实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千万不能囿于休息、活动等客观因素剥夺幼儿的阅读思考时间,以免造成形式化阅读现象,对幼儿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遵循原则。选择书目

丰富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重要载体。合适的阅读材料能够促使幼儿养成科学、正确的阅读习惯,反之则会给幼儿的终身阅读埋下隐患,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目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差异性原则,学龄前幼儿虽有其共性,但不同阶段的幼儿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表现,教师要正视这些差异并合理区分,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不同的阅读书目,如小班幼儿观察推理能力很弱,有效注意时间也不长,给他们准备的图书内容要短、重复语言或重复情节要多、色彩要鲜艳、内容要贴近生活,像是《好饿的毛毛虫》《幼儿园》等,而大班幼儿观察理解能力已有发展,思考力、注意力都有长足进步,给他们选择的图书则要情节连贯、新奇有趣,像是《爱心树》《小熊和他的爸爸》等;二是兴趣性原则,即阅读材料要与幼儿兴趣紧密相关,他们熟悉并喜欢《熊出没》《小猪佩琪》《宝宝巴士》等动画片,我们就给他们购置相关的图书,他们对丛林探险、动物世界感兴趣,我们就添置《丛林历险记》《恐龙世界》等,以兴趣诱导阅读、以兴趣养成素养;三是广泛性原则,也就是教师选择书目要尽可能多地涉及不同领域,让幼儿既能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动物世界的热闹,也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传承千年的历史人文,避免幼儿一直在某个范围内“转圈圈”,形成单薄的知识基础。

四、多管齐下,正确引导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胡乱读、无序读等很差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影响阅读效率提升的主因,也是阻碍幼儿素质发展的限制因素。为此,教师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从多方面进行引导:一是阅读方法的指导,先从如何拿书、如何翻页这些简单细节教起,逐步深化到如何读封面、看目录、观察图画、搜寻文字信息等,使幼儿扎实掌握阅读一本书的正确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示范,每一个步骤都手把手地教给幼儿,让他们明白具体的方法和意义,还要随时关注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及时介入并纠正不规范的阅读行为,在一对一的指导中使其掌握阅读技巧;二是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即将现代媒体、手工学具等整合起来,全方位调动幼儿的阅读体验,在多感官刺激下发展思维素养,以《小老鼠过河》为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我将小老鼠过河时几次沉浮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幼儿直观地理解什么是“沉”、什么是“浮”,既理清了故事脉络,也强化了科学素养;三是集体阅读的展开,即全体师生聚拢成半圆形共同读一本书,先请一位或几位同学观察图画、讲述故事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幼儿认真倾听、思考,然后请其他小朋友进行补充或反驳,这样以自主探讨、分享交流的方式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探究、倾听、表达、合作等核心素养。

五、家园共育,长期坚持

持之以恒的家园共育是养成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助力。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与父母等长辈共同度过的,其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良好阅读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和保持,从而在家园合力中夯实好习惯。具体来说,一方面家长要给幼儿做好阅读示范,即在家中多购置图书,有时间就读书且一边读一边做笔记,让孩子常与书香为伴,耳濡目染下爱上阅读,而不是一天到晚地捧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给孩子留下不良印象,另一方面家长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即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开展有效的亲子阅读,引导孩子大胆地读、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只要在迷茫处点拨、犹豫处肯定、疑惑处鼓励即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父母轮流在睡前给孩子读书,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个小故事,既强化了亲子关系,又开阔了幼儿的知识视野。需要注意的是,家庭阅读活动必须强调长期性、坚持性和规范性,科学有序地進行,哪怕每次亲子阅读时间很短,只有20分钟、半个小时,也不能轻易取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取;更不能随心所欲,今天兴致来了读一个小时,明天没空就读5分钟等,都不是能够见成效的行为方式,更不利于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幼儿核心素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