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说明文教学的创新探索

2020-05-07陈义学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四年级说明文教学创新

陈义学

[摘要]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文体,具有知识性、实用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语言逻辑思维和文章结构体系等进行培养,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对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进行相应的创新,体现说明文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小学四年级教材为例,对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说明文;教学创新

说明文是文体的一种,选入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具有结构条理清晰、说明对象客观明确以及逻辑性强的特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说明文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培养效果,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说明文教学的创新,提升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四年级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科学趣味教学

将说明文教学课变成简单的字词教学课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语文课堂失去趣味,无法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枯燥的字词教学还会让语文课堂变得无趣、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对说明文进行科学的分析,忽视了说明文中蕴含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科学趣味知识,仅仅将教学的目光集中在了字词、短语等简单语文知识的传授方面。由于说明文没有记叙文那样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起伏的故事情节,如果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其蕴含的科学趣味往往被忽视掉,说明文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没有得到体现,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注重说明方法,忽视语言表达教学

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教学精力集中在说明方法的教学方面,大部分都是按照提问文章大体意思时默读课文、分段——学习说明方法——教学总结的流程进行课堂组织,忽视了说明文重语言表达的教学以及说明文承载的科学知识教学,说明文的文本价值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实际上,说明文的语言表达具有简洁、缜密的特点,并且一些重点词语的背后往往会有更加深层次的内涵,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重点词语的教学挖掘,说明文文体承载的遣词造句方法、结构段落布局等语言表达知识的传授并不到位。

(三)缺乏逻辑教学设计,新知运用难度比较大

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学生在学习一篇说明文的时候明白了几种说明写作的方法,但是一旦切换语境,学生的思维适应不过来,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关于写作逻辑相关内容的教学,只是简单地教授说明的方法、划分文章段落等,对于文章为什么是这样写、这样安排并没有交代清楚,导致学生只是结合具体的内容刻板地掌握了说明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说明方法背后的思维逻辑,这也就导致学生很难灵活地将说明方法进行知识迁移,学习到的新知识也没有办法有效地應用到其他说明文阅读和文本写作教学中。

二、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改进创新的途径和措施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具有知识体系丰富、逻辑思维严谨以及符合时代现状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改进和创新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一)基于语言和结构进行文本解读

做好说明文文本解读是创新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首要前提。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建议小学语文教师从语言和结构两个维度对说明文的文本进行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活动。首先,在语言解读方面,除了要做好字词知识的教学,还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说明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学习,这既是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夯实学生写作基础的重要教学活动。其次,在文本结构解读方面,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写了什么以及如何写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进行分析、解读,并且对其蕴含的写作逻辑思维进行引导教学。不论是语言解读还是结构解读,这里都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引导,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研究文本、思考文本,进而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文本结构逻辑思维方式。

例如在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这篇说明文的教学中,在语言知识教学方面,要学会和掌握蝙蝠、清朗、敏锐和铃铛等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文本结构教学方面,要让学生掌握这篇说明文的三个叙述部分,即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三个部分还蕴含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写作逻辑思维,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文本解读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对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说明方法和逻辑思维等进行学习和掌握。比如在上述提到的《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依次出示蝙蝠、雷达的图片和相关视频、飞机夜间航行即将碰到障碍物的视频,并且提出“夜间航行的飞机前面突然出现了障碍物,怎么能避开撞上的危险呢”这样的教学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对课文的第二部分即科学家的实验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总结“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最后教师再带领着学生对雷达如何工作、雷达与蝙蝠的联系进行分析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勾画、阅读,比如对“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第六自然段进行齐读。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说明方法的有效教学,也就是除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说明方法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对这种说明方法进行举例造句或者是仿写,提升学生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对说明文中的科学精神进行感悟

小学语文说明文最大的特色就是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深厚的科学精神,这也是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一些限定性的词语,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行相应的培养。例如在《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中,有一些限定词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的,比如“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等,这些都反映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研究中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这部分人文精神进行培养,彰显说明文的文本价值。

三、结语

说明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必须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说明文文本的特点和价值出发,从文本解读、教学组织和科学精神培养三个角度做好说明文教学的创新,提升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

猜你喜欢

四年级说明文教学创新
说明文阅读专练
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让作文教学更快乐
巧为径,乐为舟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