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与病例分析
2020-05-07蒋兔珠
蒋兔珠
【摘要】目的:分析2019-nCoV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增加确诊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新冠肺炎。结果 :新冠肺炎8例,肺部表现阴性1例,充血水肿期及消散吸收期5例,进展至增生、纤维化期期2例。讨论 CT扫描对新冠肺炎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诊断;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106-0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为最早发病与中国湖北深武汉市进而蔓延至全中国及世界多国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国及周边国家发现病例较多,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相关确诊病例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笔者搜集本院8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完整资料,总结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在38-94之间,湖北籍输入患者5例,本地患者3例,8例2019-nCoV患者均以接触后呈家族聚集性发病,入院后6例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阳性,2例为深部痰检测为阳性。
临床主要有干咳,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症状,重症患者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使用西门子双源CT机(DefinitiomFIash)扫描,120KV,148mA,扫描层厚5mm,扫描方法HRCT,重建层厚0.6mm,8例患者均进行HRCT高分辨扫描后薄层处理重建。
2.结果
2019-nCoV8例,其中5例病变早期双肺呈多发不规则磨玻璃样模糊影,边界不清,部分融合成大片状磨玻璃样模糊影,治疗后3天肺内病变范围减小、密度较前减低,治疗5-7天后,磨玻璃样影呈消散吸收征象。其中2例治疗8-10天后,肺内病变范围减小,密度減低,肺组织呈实变影,其内可见扩张的支气管炎、肺气囊影、“碎石路”征及结节影。其中1例患者入院至出院时CT双肺影像均为阴性。
3.讨论
2019年12月以来,以湖北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2019-nCoV患者,继而以湖北为中心向全国及周边多个国家蔓延,病原学认为;2019-nCoV属于P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长为多形性,直径在60-140nm,其基因与蝙蝠SARS-COV和MERS-COVZC45同源性上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ncov96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2019-nCoV作为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随着疾病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对影像学诊断也提供了相应的诊断标准。
2019-nCoV与SARS及普通间质性肺炎有相似的影像学特点,从影像医学发展分为三期,(1)充血水肿期:早期表现肺内多发小斑片状影及间质改变,部分可见融合呈大片状磨玻璃样模糊影,以双肺外围区呼吸部为主,病变不掩盖肺纹理。磨玻璃样影存在,常表现病变具有活动性[A1/B1/C1]。(2)消散、吸收期:肺内磨玻璃样模糊影病变范围吸收减小,边界较为清楚,密度增高,其间可见浸润影[A2/B2/C2]。(3)增生、纤维化期:肺组织呈实变影,其内可见扩张的支气管影、肺气囊影,肺气囊呈类圆形及不规则形,肺气囊影范围多在0.5-1.0mm,小叶间隔增厚,可见条状及多条不规则线状影,“碎石路”征出现,间质及实质结节影,边缘可见分叶及毛刺征象,此期影像表现为不可逆性[B2/C3]。病程迁延至增生纤维化期失去NCP的影像学早期特征,诊断较困难。此病胸腔积液少见。
笔者认为, HRCT薄层扫描及重建超薄层CT图像,对2019-nCoVP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显示2019-nCoV直接征象,最主要了解病变内部结构,做出影像分期,为临床处理提供可靠证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张文宏等,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2月。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的通知,2020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