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赌博的现状分析和防治建议

2020-05-07熊诗丽曹玉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职生防治动机

熊诗丽 曹玉敏

摘 要:深入了解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生赌博行为的现状、心理动机和形成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防治措施。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关键词:网络赌博;高职生;动机;监管;防治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直接影响着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然而,本文注意到一股歪风邪气正在慢慢的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无尽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摧毁着当代大学生。“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这居然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部分学生甚至视其为金句。可以想见,赌博这项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其中,以“网络赌博”这种形式最为广泛,常常以电子游戏的形式出现,特别容易吸引到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迫在眉睫,对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相对于一般本科大学生来说,高职大学生更具有自我认识偏差、自制力弱等特点,因此本文以高职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江西省选取了8所高职院校共计3000名在校大学生就赌博意向、行为和动机开展了抽样调查研究,并据此提出防治意见。

1 高职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现状

网络赌博,顾名思义,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博彩行为。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2%的高职生不同程度的参与过网络赌博。网络赌博的种类多种多样,高职生参与最多的网络赌博种类分别是:网络赌球、微信红包以及各种网络游戏,例如斗牛、德州扑克等。而从高职生最初接触网络赌博的途径来源来看,以朋友或同学介绍居多,其次是看到的各类宣传,包括短信、微信、网站小广告等。

网络赌博这种形式之所以能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蔓延,主要基于它本身的四个特点:(1)隐蔽性强,盈亏都在网络中操作;(2)设备简单,手机、电脑等,只要能联上网就行;(3)容易上手。赌局大多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设计简单且刺激;(4)赌注起点低,诱惑大,大部分参与者的心态跟指望天上掉钱差不多。再加上高职大学生本身自制力低,有时又是信任的人介绍入局,更容易在赌局中越陷越深。

通过探访不同程度赌瘾的大学生并询问网络赌博对他们造成的影响,本文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专注问题。在网络赌博中无论输赢,其刺激性大大影响了学习中的专注,没心思继续学习了,甚至放弃课外的兼职工作。一个月几百/上千块的兼职工作,在他们眼里还不如参与赌局赚得多、赚得快。有些大学生甚至因此开始出现厌学、逃学等问题。

(2)身体健康问题。赌局吸引学生长时间面对手机或电脑,长此以往,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视力、肩颈椎等逐渐出现问题,更有学生因此染上抽烟、酗酒的陋习以此来麻痹自己。

(3)心理健康问题。持续参与网络赌博,长期承受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大部分参与网络赌博的学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躁、易怒、自残、轻生等抑郁症倾向,造成与家人、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紧张,社交出现问题。

(4)经济压力问题。网络赌博,十赌十输,跟其它赌博并无差异,然而大部分学生并未意识到这个真相。初尝小利之后,赌注越下越大。输了之后,更想回本,如此往复、越陷越深。很多参与网络赌博的大学生不但输了生活费,还可能欠下一大笔赌债。最后被逼无奈,为了偿还赌债,甚至参与到更为恶劣的诈骗犯罪活动中去,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悔恨。

2 高職生网络赌博的成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本文分析了高职生参与网络赌博背后的原因,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1)对“赌博”的认识不够。

在参与网络赌博的高职生中,大概有8%的高职生一开始选择参与网络赌博只是单纯的想要贴补家用、改善贫困的家庭环境,加上同学或者亲友的教唆,认为“网络赌博”是最省时、省力的赚钱方式。

一个高职生赌徒说:“一切都是从一开始赢了几千块开始……”网络赌博大都把赌注门槛设定的很低,几块、几十块就行。大学生当作“玩玩”,一开始确实赢了点钱,尝到了甜头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掉进赌博的陷阱之中。

(2)心里动机。

当代大学生崇尚“享乐主义”者居多,总想赚“快钱”,心理素质又不过硬,对于金钱也没有概念,加之虚荣心作祟,这就给了“网络赌博”可乘之机。对那些已经欠下赌债的,又不得不继续赌,指望赢了之后可以支付赌债,哪知道是恶性循环。

(3)校园监管不力。

首先,校园借贷问题层出不穷,也进一步恶化了高职生的网络赌博问题。对于社会上的贷款公司来说,崇尚物质享乐、单纯无知的大学生无疑是理想的放贷对象。在类似于高利贷的高息贷款压力之下,慢慢打工存钱是来不及了,从而铤而走险走上赌博之路,恶性循环。

其次,学校网络监管有限。“网络赌博”大多以短信、微信、网页弹窗等方式进行宣传,非常容易传播到学生手上,学校监管防不胜防。

第三,校园内打击赌博的力度不够。在被调查的高职学校中,对于一般性的赌博参与事件,学校的处理都只是警告、通知家长等以罚代法的方式,重视力度不够,对学生的约束效果不大。

最后,学校不重视法律教育,大多数高职生赌徒表示不清楚参与网络赌博所导致的法律后果。

(4)家庭原因。

赌博其实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社会问题,成年人的赌博问题更为广泛和严重。在调查中,本文发现将近40%的高职生进行赌博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或是被亲戚拉着参与麻将、扑克等赌博活动,或是从小就看着自己的父母经常参与赌博。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就随波逐流。另外,据统计,不重视教育的家庭出身的高职生参与网络赌博的概率也远大于重视教育的家庭。

3 学校关于高职生网络赌博的防治措施

网络赌博是整个社会都存在的问题,涉及人群非常之广泛。“自2001年4月19日辽宁省警方侦破全国首例网络赌博案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重视网络赌博问题。

大学生参与网络赌博,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同时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对高职生网络赌博这一陋习进行防治是迫在眉睫的。本文根据高职生参与网络赌博的成因分析,再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从以下方面提出防治建议: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消费情况。

据了解,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消费情况并不清楚,主要是跟家长、学生的双向沟通不充分、不细致。如果学校能通过问卷调查、探访调查等方式,增加与家长和学生的双向沟通,一旦发现学生的消费异常、心理异常,就能及时发现赌博问题进而提早干预。

(2)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

首先是增加对民间借贷、赌博危害的宣传手段和力度,增加法律知识的校内普及工作,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清楚参与民间借贷、赌博的法律后果,尽量把基础法律深入到每个专业的基础课中,作为考核范围。从探访一些主动戒掉赌瘾的高职生得知,他们是真的理解了赌博背后的原理才彻底明白了“十赌十输”,最终选择主动远离赌瘾的。因此,学生自我约束的效果远大于外力强制干扰。

其次是增强校内保安的巡视工作,细致观察学生是否有参与任何赌博、民间借贷的迹象,并提高对校内网络环境的监管水平,严控、封堵、清除网上的有害信息。

最后是加大对大学生贷款、赌博的惩罚力度,对进行民间借贷的、参与赌博(不限于网络赌博)的学生根据不同程度设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一旦发现借贷、赌博行为,绝不姑息!

(3)把《心理学》类课程纳入必修课。

从选定的8所高职院校来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非常少,有也只是“选修”,很多专业甚至没有相应的课程。

根据2017年石永东和蒲小红关于《大学生负性情绪与赌博认知偏差和赌博成瘾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负性情绪不仅对赌博成瘾有直接作用,而且還通过赌博认知偏差对赌博成瘾有间接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不重视教育的家庭出身的高职生参与网络赌博的概率也远大于重视教育的家庭。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感,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赌博行为。

建议高校增加心理学类、文化类课程,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提高高职生对“快乐”需求的认知,提高快乐的质量。大学生赌输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宝贵的时间,本该用来进行自我丰盈的时间却浪费在“必输”的赌局上。债务可以还清,戒赌却并不容易。

(4)帮助大学生加强互联网自我监管意识。

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大学生也是一样。互联网的世界又是那么纷繁复杂,单纯的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不光是网络赌博问题,还有互联网游戏也是害了一大批大学生。

如果大学生面对互联网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光靠学校来监管,无异于是双手抓沙,总有漏掉的。所以,学校加强监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帮助在校大学生增强对互联网的自制力和分辨力。

参考文献

[1]战秋萍.中国网络赌博法治现状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07,(12):81-84.

[2]石永东,蒲小红.大学生负性情绪与赌博认知偏差和赌博成瘾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07).

猜你喜欢

高职生防治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动机不纯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