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研究

2020-05-07赵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管理教育

赵媛

摘 要:通过调研中部省份G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相关情况,总结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内容针对性不强、对象难以全覆盖、管理模式较单一、成果转化率不高。通过分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非公有制企业趋利导向与党性要求的矛盾、党员教育管理被动性与发挥主动性的矛盾,剖析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注重思想引导,实现从被动配合到主动担当、有所作为;抓好内容对口,实现从“吃大锅饭”到量体裁衣、因企施策;建立健全制度,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有规覆盖;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从单一形式到“五个改变”、与时俱进;聚焦中心工作,实现从滞后欠账到精准切入、服务大局。

关键词:非公有制企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4.063

从三个“没有变”到两个“毫不动摇”,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表述,一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发展社會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无论在经济建设领域、社会建设领域,还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民营经济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从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组织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意见》的出台对于重塑广大民营企业家信心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表明中央坚定不移支持民企发展的立场和态度。

然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长期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特别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是其薄弱环节和重症所在,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短板所在。

1 G市非公有制企业基本情况及其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1.1 非公有制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G市共有非公经济组织1468户,其中有一定规模的正常经营户415户,从业人员15786人,党员918名,其中流动党员646人。全市职工在50人以上的企业95户,有党员的企业92家;职工在100人以上的企业31户,有党组织的企业20家。企业负责人是党员的168家,担任党组织书记的23人。从党组织组建情况来看,共有党组织97个,其中按党组织类型划分:党委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94个;按组建形式划分:单独组建20个、联合组建77个。党组织覆盖企业395户,覆盖率达到95%。

1.2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开展以来,G市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非公党建扩大“两个覆盖”、建强“两支队伍”、发挥“两个作用”这一根本任务,全力抓党员教育管理,推动基层党建和“双强六好”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G市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了《G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编印了《G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手册》,对各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培训,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开展,确保主题教育覆盖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二是加大党员培养力度。将党建工作企业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融合,以“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一个党员一面旗”为载体,在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大力开展党的工作“四培养”活动: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为生产技术能手,把企业骨干培养成为党员,真正让优秀员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帮手”。三是强化典型带动。按照“双强六好”标准,坚持从“队伍建设过硬、阵地建设过硬、制度建设过硬、党建成效过硬”入手,不断加大对党建工作开展较好企业党组织的推选、培育和管理,常态化地开展“学示范、创示范、学典型、创典型”活动,培树了一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让好的企业党组织“领跑”,让一般的企业党组织“跟跑”,让较差的企业党组织“赶超”,真正使党组织“活起来”,党员“动起来”。

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上,G市灵活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党建活动充满活力。一是创新学习平台。主题教育期间,通过“互联网+党课”、微党课等党员教育新模式,提升传统党课内涵;灵活运用闲暇时间,将“三会一课”开在生产一线,确保党员“不缺会、不漏学”。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党员中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二是通过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载体大力开展非公党组织“双强六好”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非公企业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95次,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51名,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7个,提供帮扶项目2个,提供帮扶资金4.17万元。三是多渠道开展纪念“七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70周年活动。“七一”期间,积极组队参加市“悟初心、践使命”知识竞赛,到瓦窑头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讲党课等系列活动,感悟入党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十一”期间,通过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等活动,点燃非公儿女爱国热情。

与此同时,与其他类型的党组织相比,非公有制企业在党员教育管理中还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内容针对性不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党员教育管理经常与企业会议糅杂在一起,不区分党内党外身份,教育管理内容大部分是业务知识、企业制度,少部分是政治理论知识、形势与政策。具有针对性的党性教育很少,大部分停留在上级党委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应付式的交差思想导致没有主动考虑过党员的个性化需求,更谈不上因人而异,导致党员普遍反映“大锅菜”没有味道,缺少“党味”。

二是对象难以全覆盖。受多种因素影响,非公企业党员中流动党员的比重很大,以G市为例,流动党员比重高达70.4%。基于此,党员教育管理的覆盖面难以达到100%。有的党员抱着打工“不打东家打西家”的想法,经常跳槽,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来回流动,党组织关系长期不稳定,给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是管理模式较单一。当前非公企业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多半是照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如党务政务公开、“三会一课”、党员评议、党员公开承诺、民主生活会等规范性活动,依托党校主阵地,发挥网络、报刊、广播、宣传栏等载体的作用,没有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企业的效益提升、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平时党员教育活动除了上级通知要求落实的外,活动形式缺乏新意,没有达到良好的预期教育效果。

四是成果转化率不高。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要達到什么效果?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效果说到底是要转化为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助推器和提振企业员工精气神的催化剂。然后,在现实中,党员的教育管理看似成为企业的额外“负担”,教育管理的效果难以转化为企业红利,也导致党建工作愈加艰辛,违背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初衷。

2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本身蕴含者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一对基本矛盾。普遍性指的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其他任何领域的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和标准是一样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这明确规定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就是要在非公领域中贯彻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管理好非公企业党员,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关于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比如“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对于非公领域一样适用,没有例外,否则,非公党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或是“名存实亡”。特殊性指的是从所有制上看,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属于私人所有,或是外资企业主,或是民营企业主。产权的私人所有决定了不论是党组织的建立还是活动,都必须征得企业主的认可、同意和支持。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包括干部的任免权、经费使用的审批权均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党组织没有这些权力,在企业中看似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面临着随时可能被弱化、淡化、虚化的趋势。因此,非公企业党建最大的难题就是在没有权力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党建工作,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这对矛盾关系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非公党建特殊性,在工作方法与思路上突破常规思维,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2 非公有制企业趋利导向与党性要求的矛盾

私人资本与生俱来就具有逐利性,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它的影子。这与党建中所倡导的党性要求存在一定的不相适应性,比如追求利益与追求理想、等价交换与奉献精神、多元思想与纪律规矩、张扬个性与强调集体等。这些价值观上的不适应造成企业主党建意识不强,担心党的一些规章制度会与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相冲突,认为建立党组织会占用企业行政资源、生产资源和时间资源,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主观上将党建工作拒之门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真正认同党建工作的企业主很少,大部分认为党建务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的,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些企业主认为企业经营和党建没有关联,市场经济看重的是效益,不看理想信念;甚至有些非公党员感到力量势单力薄,身份不尴不尬,因而不愿表明自己的党员身份,长期成为“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徘徊在党组织生活之外。解决趋利导向与党性要求的矛盾成为非公企业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的关键所在。

2.3 党员教育管理被动性与发挥主动性的矛盾

受时间、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侧重单向灌输,显得被动。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将对其的教育管理视为“要我学”“要管我”,非公党组织将党员教育管理看作是上级党组织下发的各种压力传导。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内生动力,自主性、能动性发挥不明显,“我要学”“我要管”的思想不占主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45%的非公党员认为党员教育并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29%的非公党员认为十分重要,还有26%的非公党员认为无所谓。这与非公党员教育管理想要取得的预期效果相违背。

3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分析

3.1 注重思想引导,实现从被动配合到主动担当、有所作为

党组织的建立、活动离不开企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因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转变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做非公企业主的思想工作,实现他们观念转变,根本途径是找到企业效益与党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价值观上的结合点,真正实现“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这样的结合点主要有几点:一是企业效益的结合点。企业追求效益是生存发展的第一需求,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第一需求,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等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开展党日活动凝聚人心、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二是人才资源的结合点。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党建工作核心就是人的问题,要用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同时将先进员工发展成为党员,壮大党员队伍,成为企业冲锋陷阵的战士。三是组织凝聚力的结合点。党组织和企业都是按照一定规则、章程成立的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目的在于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同时又可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生产力。找准这三个结合点,非公党建发挥作用就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企业就可以依托红色引擎引领,凝聚起最广泛的红色生产力。

3.2 抓好内容对口,实现从“吃大锅饭”到量体裁衣、因企施策

2019年5月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党员教育管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的原则。非公企业党员具有思想多元、思维发散的特点,对他们教育管理更要结合实际,避免“吃大锅饭”,争取教育管理的效果能够入得了耳、进得了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非公党员教育管理中,要结合企业发展所需和党员个人所想,选好教育的内容,认真备好党员教育的“教材”。比如有的企业开展员工创新论坛、员工“三分钟晨学”、形势任务报告会等学习活动,开展“企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企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我应怎么办”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员工技能大提升、技术大比武,这些活动紧紧结合企业长远发展,量身定做党员教育内容,既有党员服务和人才服务,又有企业规划和发展蓝图,真正做到了量體裁衣、因企施策,有利于党员和企业双向互动,实现双赢。

3.3 建立健全制度,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有规覆盖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以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即抓好“两个覆盖”为奠基工程,以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即发挥“两个作用”为重要任务。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非公企业重视“两个覆盖”远远高于“两个作用”,片面追求覆盖率达标,而忽略了覆盖质量和水平。有的党组织成立之后无人问津,既没有组织活动,也没有上级党委指导、督促,成为新的党建工作的“盲点”和“空白区”。归根结底,还是非公企业党建规章制度的滞后所致。一些非公企业盲目照搬国有企业一套成型的规章制度,不适应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制度没有适用性,就不能转化为党建成效。还有一些非公企业的规章制度只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对一些具体问题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也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

为此,首先,要不断拓宽覆盖的广度,实现有形覆盖。根据企业情况分类指导,既有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组织设置形式,牢牢抓好“两个覆盖”应建尽建。其次,要提升覆盖质量与水平,实现有效覆盖。在已建党组织中,认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服务党员成长和企业发展。在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党组织影响,为建立做好准备。最后,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有规覆盖。非公企业要尽快补齐制度短板,如党员考核评价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用制度的力量规范党组织和党员,实现有规覆盖。

3.4 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从单一形式到“五个改变”、与时俱进

基于非公企业形式灵活、人员分散的特点,我们应探索不同于其他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新模式,真正实现非公党建“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应做到“五个改变”:第一,在教育内容上,改变过去通读一本“教材”,精心备好党员教育精准“教材”,既有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又要突出非公企业经营知识、技能知识,确实解决党员关心、企业需要的问题。第二,在教育方法上,改变过去“一支笔、一张嘴、一本笔记本”的陈旧形式,杜绝“一锅煮”式的简单集中方式,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在学习组织里精心挑选、推送优质资源,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第三,在活动时间上,改变过去大量占用工作时间的情况,精简会议,将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有机结合,减少工作和活动之间的矛盾。第四,在日常管理上,改变过去定性分析多定量考核少的倾向,建立量化的考核方法,对党员的工作、生活进行全方位考核,用精细化的管理管好、管活、管住党员,用精准化的结果考核党员,提高党员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第五,在活动评价上,改变过去重形式轻结果的情况,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扎扎实实取得活动实效,用“党建是否推动企业发展”作为检验党建工作的唯一标准。

3.5 聚焦中心工作,实现从滞后欠账到精准切入、服务大局

非公党建在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塑造企业先进文化、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应做到几点:一是始终紧跟形势,聚焦中心工作。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置于全市组织工作的一盘棋中,找准着力点、牵住牛鼻子,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将非公企业党建与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年前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年中党建工作现场会、例会、推进会,年终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年度党建考核会等进行同谋划、同部署,明确非公党建工作思路、目标、措施和要求。二是充实人才力量,夯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党建起步晚、起点低,需要党务人员的指导与帮助。首先,通过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吸纳优秀人才介入非公企业。其次,善于培养和挖掘本企业优秀党务人才,加强教育培训,开展观摩调研,学习先进地区先进经验,提升党务水平。三是积极担当作为,彰显非公力量。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凝聚企业职工力量,激发党员积极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将基层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优势、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活力。非公企业要找到服务大局的接入点,围绕中心、精准发力,全力贡献非公力量。

参考文献

[1] 侯俊.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中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2] 臧华.非公企业党员管理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