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剂脑病合并药物诱导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 例

2020-05-07张然黄超联刘祖发孙华王丽婷裴树亮王李金宝师文彦于洁陈晓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潜血罗非班肝素

张然 黄超联 刘祖发 孙华 王丽婷 裴树亮 王李金宝 师文彦 于洁 陈晓杰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46岁。2014年12月17日因“胸痛伴有后背痛、出汗2.5 h”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既往吸烟20余年,平均每日吸烟约30支。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未见ST段抬高(图1)。内科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第一钝缘支散在斑块形成,近端完全闭塞病变,可见大量血栓影(图2),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0级;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中段局限性狭窄约90%,TIMI血流分级Ⅲ级(Medina 1.0.1)。予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在第一钝缘支近段置入1枚支架(XIENCEV 2.5 mm×18 mm),支架内残余狭窄0,TIMI血流分级Ⅲ级。术中予肝素7000 U,替罗非班5 mg,术后予替罗非班1.5 μg/(kg · min)静脉泵入,维持至12月19日;达肝素钠注射液5000 U,每12 h皮下注射,维持至21日。18日起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每日2次,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 mg、每日1次。12月25日行第2次手术,予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在LAD中段至第二对角支(diagonal branch,D2)段,LAD中远段各置入1枚支架(乐普 2.75 mm×15 mm,3.0 mm×29 mm),支架内残余狭窄0,TIMI血流分级Ⅲ级。术中予肝素7000 U,替罗非班5 mg。手术开始后约1 h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阳性体征见四肢肌张力增高,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存在。血压、心率、呼吸均正常。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残余狭窄0,TIMI血流分级Ⅲ级。术后查头颅CT未见颅内出血。症状持续约30 min后自行缓解。术后予替罗非班1.5 μg/(kg · min)静脉泵入,达肝素钠注射液5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2月26日查体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血常规结果回报血小板计数为0.00(图3),凝血功能正常,便常规潜血阳性。停用达肝素钠注射液、替罗非班注射液、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予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泮托拉唑钠注射液8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经治疗,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图3),便潜血转为阴性。复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图4)。12月30日恢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12月31日安全出院。出院后患者于门诊规律随访1年(2周1次),血小板计数未再下降。

2 讨论

2. 1 意识障碍的分析

对比剂脑病(contrast 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是在血管内使用对比剂后出现,多为短暂性,部分患者症状较重,甚至死亡[1]。经常发生于注射对比剂后 2~12 h,一般在24~72 h内症状消失[2]。本患者术中使用的对比剂为碘海醇,具有相对亲水性高、化学毒性低、安全性较好等优点,但也有不良反应,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失语[3]等,临床表现绝大部分呈一过性病程。CIE是一个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神经系统症状,才能确诊,症状轻的CIE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患者术中突发昏迷,呼之不应,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术后复查头颅 CT未见明显改变,急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性不大。本例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见四肢肌张力增高。此症状既可见于非典型癫痫发作,也可见于CIE[4]。但患者无癫痫病史,出院后随访,没有类似症状发作,癫痫发作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昏迷的主要病因考虑为CIE。CIE是一个可逆性疾病,经水化及对症治疗,预后好,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可快速恢复。本例患者意识障碍迅速恢复,无后遗症,预后良好。

2. 2 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分析

患者既往无血小板减少病史,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考虑为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术中、术后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抗凝药物包括肝素、达肝素钠注射液。随访1年,患者一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血小板计数未见下降,因此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能性不大。所以,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考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GⅡb/Ⅲa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GIT)。

图 1 患者入院心电图

图 2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图 3 血小板计数变化趋势图

图 4 头颅CT

HIT分为Ⅰ型和Ⅱ型[5]。Ⅰ型HIT多在肝素应用后1~2 d 内发生,血小板计数8×109/L~15×109/L为一过性,无血栓形成,继续使用肝素可自行缓解,肝素诱导的血小板激活试验(heparin-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HIPA) 以及抗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抗体都是阴性的[6]。Ⅱ型HIT发病机制为肝素/PF4 复合体作为抗原物质,产生免疫球蛋白G抗体,该抗体识别肝素/PF4复合体,并与其相互作用,导致凝血酶、组织因子、前凝血微粒、PF4产生增加和激活,从而引起大量血小板激活聚集,数量下降[7]。表现为血栓形成,包括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50%~89%[8]。抗PF4 或HIPA 显示阳性。 本院不能检测抗PF4 抗体或HIPA,无法依靠实验室检验结果排除HIT,但本例患者血小板计数重度下降(0.00),查体皮肤散在出血点,大便潜血阳性,颈动脉、四肢动静脉超声均未见血栓形成,HIT的可能性较小。

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在替罗非班应用24 h内血小板计数<20×109/L,十分罕见[9]。临床症状常常以出血为首发表现,如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穿刺部位出血,甚至严重的脑出血[10]。患者第2次手术后24 h内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下降至0.00,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凝血功能正常,便常规潜血阳性,予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静脉滴注,泮托拉唑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经治疗5 d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便潜血阴性。结合血小板重度下降、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便潜血阳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反映良好、血小板计数减少持续时间,考虑本例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是由替罗非班诱导的可能性大。对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所致血小板减少症,首先应该停止应用相应药物,并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11]。

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未发现CIE和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在同一患者的病例报告,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仍期待更多的临床报告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潜血罗非班肝素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金属离子/环糊精包合物在潜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尿潜血“+”是肾炎吗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尿潜血如何诊断治疗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