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内蒙古当代女性画家创作中独特的审美特征

2020-05-07包双梅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创作

文/图:包双梅 教授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群马系列之四 苏雅拉其其格 水彩画 49cm x 113cm 2018 年

一、艺术创作与内蒙古美术发展主流接近,题材选择具有鲜明的草原特色民族地域特色

内蒙古一直属于少数民族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不难看出,其艺术环境也存在性别差异,艺术话语权依旧掌握在男性艺术工作者手中。但是在多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形成不可忽视的艺术创作群体,并且让更多的人们接受并喜爱女性艺术,由此也推动了内蒙古女性艺术的发展。

草原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现代美术占有的地位不断增强,内蒙古女性艺术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创作以草原题材为切入点,融入地方审美创作,使内蒙古女性画家的创作得到真正关注,作品更加充满自信。同时,内蒙古女性画家坚定文化自信,深入生活,辛勤创作,用画笔记录生活的美好和时代的进步,创作题材不断丰富,风格多样,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等竞相发展,尤其是对草原文化题材、对地域文化的钟情和喜爱,对蒙古族以及三少民族题材的关注和表现,充满了对创作题材的爱和赞美,鲜有怪诞和讽刺。内蒙古当代女性画家始终保持着对草原生活的依恋和关注,以执着的创作热情表现草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草原”这一母题对内蒙古当代女性创作有着独特的意义,表现出女性对自然、生态、生命的关爱和责任与使命。

搏克手之七 颉元芳 水彩画 110cm x 82cm 2016 年

如水彩画家颉元芳,她曾经如此描述:“我的作品一直表现蒙古族人物,画面中的蒙古人,其实并非表现某一具体的人物,甚至某一光线下,某一表情中的人物外形,而是通过某个形象传达我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对这个民族这个地域的深深情怀,所以无论是人物的形象还是画面的色彩,都是经过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和提炼,再经我内心的重组后重新呈现,表达我自己的感受。”颉元芳的绘画作品,从构图、造型、技法充满了浑厚与质朴,色彩单纯,强烈传达出原生态的气息,如《搏克手》系列作品都是黄色、红色背景,而人物是很重的颜色,颉元芳说:“内蒙古的太阳就是炙热的、火辣的,而搏克手永远似英雄的铜像般耸立在那里:高大,坚强,勇敢。我想表达的是我心中对于蒙古人的理解和我对那片土地那一方蒙古族人的情感。所以我不拘泥于细节的刻画,力求以大的色块、形体来传达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我对于蒙古人的真实而深刻的记忆,我追求画面的永恒感和凝重感,追求色彩与形体的朴实、沉稳和力量感。”

在2019 年11 月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选中她的水彩画作品《远方》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美术奖”水彩画金奖,该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脱颖而出,实现了内蒙古美术作品“中国美术最高奖”零的突破,也为内蒙古赢得了荣誉,更为内蒙古女性艺术家赢得了地位和掌声。

天地萨满 阿茹娜 版画 85cm x 60cm 2013 年

阿杜钦 道日娜 油画 90cm x 70cm 2018 年

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拥有着丰富民族艺术资源,内蒙古当代女性艺术家以传统民族文化为背景,在创作实践中,力求创新,实现新时代的创作思维、理念技法的表现,如蒙古族版画家阿茹娜,曾经留学日本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对于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她试图将大量的版画创作和探索融入到创作中,研究现代版画语言和民族地域特色主题的结合,希望能够体现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以传统的主题表达形式与现代的版画语言的结合为主要方向,运用蒙古族传统的文化背景符号、抽象图形对具象主题进行情感表达。通过不断创作,实现自我挖掘,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如她的黑白木刻《天地萨满系列》《迹系列》作品,无论从构图还是从刀法来看,都驾驭娴熟,作品张力十足、大胆,黑白关系的构成丰富细腻。天津美院范敏教授曾这样评价:“阿茹娜的作品能够把熟知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同时利用娴熟的版画表现语言加以呈现,进而将对民族文化的眷恋通过作品传达给观众。阿茹娜是一位有思想、有能力的艺术家。”

另一位来自草原的版画家敖高娃,也钟情于对牧人的刻画和表达。科尔沁草原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生根发芽并兴起了哲里木版画。哲里木作为内蒙古的版画之乡,自70 年代以来就不断涌现出优秀的版画人才。敖高娃出生在科尔沁草原上,从小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她曾深情地说:“从小热爱牧区生活,也很眷恋牧区生活。所以我的版画作品多以草原蒙古族人民为题材。”如《牧人之秋》绝版套色作品,通过对人物造型适度的夸张变形,更突显出一种质朴和稚拙的气息。

来自赤峰的道日娜是一位高中美术教师,常年坚持创作,从家乡自然风光到蒙古族的日常生活及他们生存环境的变化,都是她深爱的题材。她的导师博阿斯巴根教授曾如此评价:“她描绘了故乡的草原与人文,在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描绘中探讨人在现实中的存在感,借用自然表达感悟人生,揭示人与自然这一命题更为深刻的关系。艺术应当是纯净的,她将艺术创作作为追求信仰的途径,在人日益被‘物化’的今天,她的绘画思考,借用艺术的途径,将景与物‘精神化’,将人‘还原’为最本真的人。这条艺术之路隐秘难寻,是她的人性和大自然人文的升华。”

来自通辽职业学院的山丹教授,她相信胸中涌动着达斡尔民族与生俱来难以抚平的艺术激情,那就是对草原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她还有着率真的梦想,那就是刻遍蒙古民歌,用刻刀诠释那古老的、现代的、忧伤的、柔美的广为传唱的民歌。她说:“这很难,蒙古族民歌有几千首,但我不在乎梦想是否成真。”从事师范教育几十年,她在教学之余创作版画外,还创作了大量的年画、剪纸、插图、国画和出版幼儿读物、连环画,并获国家级奖项。来自中央美院广军教授曾这样评价:“山丹以女人的敏锐、柔情和有如孩童般率真的心地以及母亲的胸怀抒写着一首首诗,富于幻想。”山丹的作品有着诗性、率真、原生态,追求纯净的民族美。在自述中她曾写道:“我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和牛马羊鸟云花一样与草原浑然一体,亲和依恋,谁也离不开谁。我不断尝试画出草原的味道,那醇醇的,由天地万物风霜雨雪酿制而成。大地哺育了牛马羊,牛马羊提供我们成长的乳汁,长生天的雨雪风霜,历练着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长生天叫我们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广阔,也叫我们保护被人为破坏的草原。我是版画家,只能用版画的语言来描述绿色草原,只能用刻刀来表达天、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天籁 山丹 绝版木刻 84cm x 272cm 2009 年

苏雅拉其其格,蒙古族水彩画家,更迷恋于生活中那种苦涩的甜美。她的作品是浑、厚、重、涩与静的结合体。人们总说,草原是美丽的、浪漫的,可她却喜欢看到沉静背后永远道不尽的悠远和苍桑,她说:“这可能就是我迷恋草原也喜欢画草原的原因吧。”

要红宇是中国也是内蒙古当代工笔画界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她的作品以草原蒙古族为题材,因其风格厚重粗旷,人物造型简约,极具力度而被画界称为“粗工笔”。这一独特的绘画风格即是她艺术特质的体现,更是她对蒙古民族精神的深层理解和诠释。乌力吉教授曾评价:“艺术创作不是抄袭和模仿,是艺术家感观自然,感悟人生的独特体验和认识,因感受至深而入住心灵深处,进而聚为笔端的精神心象和意境。要红宇在多次深入草原体验牧民生活过程中悟出:富有强健雄浑韵味的就是美,草原牧民所追求的健壮美和阳刚之气是一种生命的博大与永恒,是草原文化的精髓。”她无视当下画界的唯美潮流,更无视喧嚣的绘画市场,放弃了原本熟悉的创作题材和成熟的绘画风格,潜心画室,重新开始探索最能表达她对蒙古民族深刻感受的绘画语言。十年磨一剑,从《草原女搏克手》系列到《七月阳光》,再到连续两届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获奖提名的作品《草原上的额木格太》《吉祥那达慕·赛场·晨》,一件件作品印证着她探索的足迹。这不禁让我们叹服于她的勇气,同时更欣赏她在艺术上不随潮流的自信和笃定。随着对草原文化了解的深入,她被蒙古民族苦难的历史和严酷、艰难的生存所深深打动,体味着蒙古“长调”的悲凉和“呼麦”的沧桑,她从传统壁画中汲取营养,落笔处没有琐碎,去掉了所能去的一切细节,只要求高质量的绘画元素。作品追求线条的厚拙,人物造型的概括和强化。对绘画来说,繁则较易简则难,她对每一根线条都要进行反复推敲,简到了极致,动不得一根。就在这简约的造型中却蕴含着极强的生命力。她的作品没有情节,也不靠景物来营造意境,只有充满整个画面的人物,如雕塑般直接而纯粹。她的作品中的人物多采用仰视,对人物面部也尽量回避,以突显其饱满、结实的体量感。

洪瀛涛,一位因为热爱,从设计转为绘画的女子,也最爱描绘歌颂草原上最普通的人们,在平凡、单调甚至艰苦的生活、劳作中仍不可磨灭的勤劳、朴实、深沉、豁达而又坚韧的独特品质。再如徐敏中国画《巴彦塔拉的盛会》,行走中带着风一般的气质,盛装奔赴巴彦塔拉的盛会,让观者如临其境。还有一些钟情与民族题材的艺术家创作,我们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艺术创作表达女性特有的感受,细腻敏感注重生活体验和意向的特点

20 世纪以来,女性画家开始萌发自己的独立精神需求,内蒙古的女性画家亦如此,她们从女性视角阐述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她们情感细腻丰富、思绪万千,对人生的审视,传递出女性艺术家的创造力、想象力。从她们的作品中我们找不到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有时间节点的重要政治事件,也没有男性最爱探讨和推崇的社会问题,但这些作品给予我们的确实耐人寻味,面对着与画家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看似无意却彰显着对生活的热爱,细腻的温情的感觉充盈在画面中。

版画家王海燕手记中曾提到:“在我的作品中,我有意识地置入一种隐喻,努力去呈现最为直接的内心独白,甚至放纵自己的情绪。我只是执意地在寻找,寻找内心的神话在信仰的国度。在我的情感世界中,神话是我私密的精神家园。我不想刻意去营造一种超凡性,而只想表达在自我与非我之间,那种穿越理性维度最大可能的自由。”

来自包头师范学院的版画家曹雪飞是一位沉默平静的女子,她在主题创作中提出“精神寻找形式”。她曾说:“在我看来艺术品最重要的内容,是创作者的个性对社会人文性的独特反映。在以往的创作中,我一直有意地淡化性别内容在作品中的出现,反而阻碍了一些自然流露。我试图更加诚实的反映真实的自己,通过对画面内容的选择和作品整体视觉的设计与控制,形成完美的视觉感受,进而来表达作为一个女性对艺术、对生活环境以及对自身的阐述。”通过女性特有的思考方式来参与艺术创作,更是自然的流露。我们应当坚守或是用自然的表达来发掘本民族与生俱来的、被现代化掩盖了的、隐藏于内部的自身的一种气质。画家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和体验,尝试运用铜版画艺术通过主观的判断取舍来完成作品,完成技术与主题之间的对话。如作品《夏花》系列,光滑细腻的黑色背景映衬清透易碎的玻璃,抑或夏花的明艳应对黑白灰的黯朴,展现出作者内心的艺术情感体验与自我审美意趣,艺术语言干练细致,叙事明确严谨的女性视角观察感知周遭世界,情愫涌动之间不乏自信与勇气的流露,展现出画家扎实的功底与巧妙之匠心。

草原搏克手系列一 要红宇 中国画 240cm x 128cm 2017 年

剪羊毛 洪瀛涛 油画 150cm x 150cm 2019 年

在法国学习生活的艺术家韩莹,经常自己独自乘坐空空荡荡的火车往返于欧洲与法国,和国内的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有些时候是舒适的、闲情逸致的,坐在只有自己的列车里欣赏车里车外的风景,时间飞速就像列车驶向前方一样,不停地穿梭,在如此情境和感受下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孤独、寂寞、空荡车箱、窗户,印象派的光色混合注入画面,成为这个时期的符号,几个系列作品探索着多种表达方式。韩莹的绘画作品日趋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个人风貌,有着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较深层次的思考。

另一位来自海外留学的作为两位世界级艺术大师的门徒——何佳,她的作品并没有模仿导师的绘画方法和外在形式,她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看待世界和看待艺术的态度和方法。显然,何佳的作品既不属于表现主义,也不属于新表现主义,更适合定义为“意象油画”。何佳和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的相同之处是都发自内心,都强调感性的和一定的非理性因素,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神秘感,不同之处是她的作品更加强调中国式的形式语言的意象性,更加强调中国式的画面氛围的营造和意境的表达。何佳的作品既保留了西画的特征和优势,又融合了中国画的韵味和情调。她把油画的色彩优势和中国画中泼墨、泼彩的情趣有机结合,把油画的空间造型能力和中国画的意境营造特长有机结合,创造出融汇中西的独特图式。在她的作品中,没有德国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强烈和张狂,却有着中国写意画的抒情和意境。

意象表现最终的目标是意境的营造。当然,意境的营造和意象表现也是创作中的每一位女性艺术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大象无形”在创作过程中采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手法处理画面。把握好虚实的关系,造型中把具象与意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里的融合指在绘画创作中要做到的具象与意象的统一、虚实的统一、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即通过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在绘画者的想象中形成无形的更为深刻的思想表达及情感归属。具象和意象、虚与实之间的合理使用和转换,可以让欣赏者产生更多的含蓄的体验。通过虚虚实实、一藏一露来巧妙表现。绘画技巧要不断学习,不断推敲,不断探索,正所谓艺无止境。“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常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语言虚实的概括和体现,在美术创作中同样适用,用绘画的形象语言来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并且可以传达给观者无限的韵味和意境。

内蒙古当代女性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重新找回自己的女性身份,认定自我的爱好方向和个性,回归性别角色,在自我构建的环境中不断思考与求索,逐渐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而转向对精神层面和意向层面的的表现和关注,特别是对自主意识的强调,用自己敏锐的双眼,细腻的心思,带领观者进入女性艺术的新视界,唱出当代女性的心灵之歌。

巴彦塔拉的盛会 徐敏 中国画 165cm x 150cm 2016 年

飞舞的翅膀系列 王海燕 铜版 67cm x 95cm 2011 年

三、艺术创作题材植根于北方特有的地域风景、地貌和身边生活,钟情于传统写实表现

内蒙古女性艺术家通常以女性的视角来描绘当下的生活状态,触及生活中最近的一切,她们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生活,表达着一定的生存状态,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强调个体经验,女性艺术家的笔触相对与男性来说更显得率性、恣意。女性艺术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情景”,来寄托敏感的心,正视生活并发现自身的意义。

生活在呼和浩特的艺术教师陈华擅长油画与水墨,喜欢描绘身边的人和物,作品更有生活气息。一个好的画家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重复他人,要有创造性。艺术不是一种技术,艺术中的技巧可以教,但艺术的灵感来自天赋。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贾涤非教授曾这样评价她:“很充实地感受到她用绘画的独特语言,证实了自己内心真实的兴趣和探索的强烈愿望及努力,这也许是一个艺术家最重要、最优良的品质和胆略。在绘画艺术领域里,陈华有着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艺术素养,而她更敏锐自觉地意识到,要使自己的绘画语言更具有鲜活的朝气和生命力,作品就必须直接与自己现实中真实的感受和兴趣相关。这一定是她绘画创造力的巨大资源和源泉,力争把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个人化的体验感受熔进视觉语言的锤炼中。这是陈华作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真正意义上的觉悟和发展。”她近期的作品《水墨系列——青城往事》《水墨系列——买饼》《水墨系列——旧街》展现出的是,生活在呼和浩特的每一位朋友都会非常熟悉的身边场景,她的画风质朴,不依靠过多的技巧去修饰画面,追求笔墨的东方韵味,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融入当代生活的创造之中,体验艺术的更高境界。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真诚去表达。

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的何媛媛,水彩专业硕士毕业,也喜欢描绘身边的人和事,熙熙攘攘的早市是她创作的极好素材,初春冬日的阳光温暖,生活气息浓厚的集市在她的画笔下充满了生气。画面清新生动,色彩明快,观者仿佛置身于现场。

那一年 曹雪飞 版画 33cm x 45cm 2009 年

夏花之三 曹雪飞 版画 75cm x 50cm 2008 年

时间飞逝 韩莹 油画 130cm x 200cm 2018 年

苯莱特的湖 何佳 油画 160cm x 130cm 2016 年

在对内蒙古女性画家创作题材梳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女画家钟情于北方地貌风景创作,在创作中思考如何获得意象,取决于画家观照自然的方式,这种所谓的观照就是一种领悟与体悟。创作者要带有强烈的情绪去观察自然,体验自然中无穷的变化。造型中意象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积极主动地从画面中梳理结构及物象的造型,对所观察的景物或是收集的风景素材进行意象性、平面性、装饰性的符号化的处理,这是造型中具象与意象融合的关键;画面留空的位置,即留白,是为想象的空间预留位置,组织和提炼色彩,有些时候要主动放弃部分色彩,把握整体的色彩关系,最后形象选择带有地域特点与少数民族地区审美特点,熟悉中有风景,画面处理中加强重点与陪衬的精力分布,注意保留绘画创作中松动的感觉。

曹雪飞的铜版画艺术魅力的呈现,依靠着追求题材表现的多元与技术技巧的锤炼。同一题材通过肌理痕迹的变幻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其中《蚀》系列,将岁月侵蚀的内蒙古常见地貌与铜版画蚀刻的技艺巧妙地统一于文字“蚀”所传递出的信息内涵中,明暗虚实之空间表现均蕴藏着画家内心“沧海变桑田”的喟叹与思索。雪是冬天尤其是我国北方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雪景题材也是绘画风景创作中重要的母题来源,各种表现雪的绘画作品精彩纷呈。小雪温馨浪漫,大雪气势壮美,冬雪冷漠孤寂,春雪欣喜轻盈,新雪自在怡情,残雪悲凉落寞。女性艺术爱好者高亚男喜欢用油画来表现雪景,雪景是北方独有的冷峻气质。她说:“钟情于雪景题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这样的感受,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在日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正是我想关注的问题,选取雪景题材也是希望可以通过画作让观者沉淀浮躁的心,通过大面积的白色调,让雪后的神清气爽蔓延。”

买饼 陈华 水墨作品 70cm x 70cm 2011 年

蚀系列之七 曹雪飞 版画 51cm x 90cm 2007 年

艺术者就是自然的代言者,若能将主观情致与客观景致融合无痕,便成了魅力无边的艺术和艺术大师。中国画家石涛也说“山川始于代山川而言也”。山川通过她的画笔孕育脱化出形象,她从山川中孕育脱化出她的画法,通过雪景的描画充分展示出北方雪后特有的壮美恬静的状态。而且在大雪之后,崖石轮廓树木枝干才能生动地显示出它们的脉络姿态,显示出它们各自奕奕的精神性格。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种环境下造就了北方人这种特有的冷峻、坚韧、乐观的气质。

来自包头的李敏锐也是一位喜爱描绘身边的风景的女性艺术家,她曾说:“作为一个狂热的艺术爱好者,从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起我就从未想过要停止或放弃。虽然个人条件和天分着实有限,但是艺术作为我生命的陪伴,是不可或缺也是无法替代的。”的确,绘画对于女性而言,有时更像伴侣一样,参与人生中所有的苦辣酸甜,给予生命的成长与升华。那些方寸画面记载着画家们走过千山万水时的点滴心情和与天地万物造化交流时的感慨。

版画专业毕业的郭佳磊老师喜欢创作身边的古老的“景”与“物”的画,喜欢与这些事物揭示生命的情感和岁月的痕迹对话。这些风景、建筑或是静物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听它们诉说岁月的故事,经过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提炼形成艺术形象,老焦化厂的场景通过铜版画特有的重复之美,构图上遵循形式美感的法则,制作中注重画面的光的节奏与主题韵律感相结合来表达身边的具有历史和沧桑感的事物。

春社·七 何媛媛 水彩 90cm x 60cm 2017 年

遥远的白桦林一 高亚男 油画 120cm x 100cm 2014 年

文明 郭佳磊 版画 65cm x 45cm 2008 年

四、女性艺术家对色彩的迷恋、对回忆梦幻题材的热衷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坚守

认识自己意味着命运在自己手中,女性重新开始观照自己,女性意识是当代女性文化的一个方面,也是女性呈现自我的一种语言方式。不得不说,有时对于男人而言,艺术代表野心,而对于女性而言,艺术却代表着生活本身。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的情感似乎更加细腻而丰富。女人天生爱做梦,而且女人对色彩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梦境、幻像都是她们对现实的态度,她们更加注重性别意识和精神诉求,作品的呈现成为她们追求内心世界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艺术是生活。”

女画家杨杰曾写下如此细腻的文字:“时光流转,却在每一个角落留下芳菲,任春花吐香、夏荷酣醉、秋果累累,看似信手拈来,却精心营造,努力使每一个空间都充满宁静、甜蜜、富丽、遐想……我的作品力求在和谐中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安歇之所,色彩的魅力吻合了这种气氛,高贵的紫、富丽知性的黄、海一样深沉的蓝、温暖的粉、健康快乐的绿、单纯安静的灰、圣洁的白……组合在画面中,使之充满一种祥和与生命的气息,如诗中描绘:‘一旦生命复苏,色彩也随之重返大地’。”

贾薇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强烈的个人色彩,如梦如幻,如诗如诉,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孤寂静美之感,表现那种静谧的闲云野鹤般的日子的《荷塘鸟语》系列作品如梦幻般呈现在我们眼前。贾薇的《梦里》用笔用色丰富又迷离,笔触肌理充满了飘逸和灵气,细腻而诗意的画面令人目酣神醉,有点到即止的绚丽。沉浸在她营造的神秘梦境中,一切清晣可见又朦胧幽远。梦中的景致琪花玉树、光怪陆离,景中有人,人中有景。梦中的人物衣袂飘飘,影影绰绰,身影清丽又迷幻,表情憧憬又然。虚实浓淡若隐若现,轻轻浅浅中蕴藏着难以言说的变化。

青年版画艺术家王茹说:“对家乡的草原及游牧生活深深的着迷,广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夕阳下放牧归来的牧人、悠扬的蒙古长调,这些美好的瞬间我都希望将它保留住。而当今的草原,随着社会的变迁及发展,蒙古族游牧生存方式已改变,草场面临破坏、退化等环境问题。游牧文化在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渐渐开始流失或同化,面对当今草原生态问题及游牧文化的没落,使我想要创作《交融与冲突》系列作品,创作最初是想将两种文化以物质形象为代表共同在一个空间中存在以展现相互影响的状态,我开始从历史根源上对两种文化的代表性物象进行材料搜集及选择。”苏和教授这样评价:王茹近年创作的铜版画作品通过不同时空物体的组合的画面,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实际上这正是王茹富于幻想,追求自由空间心境的写照,是她注重内心情感、关注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画面构图及表现形式独特,巧妙地利用了铜版画厚重、深邃的艺术特质,使画面充满了神秘感。

独绽窗台笑靥生 杨杰 中国画 62cm x 60cm 2017 年

荷塘鸟语 贾薇 油画 130cm x 150cm 2011 年

矛盾与交融 王茹 版画 51cm x 70cm 2013 年

爱好油画创作的赵淑君老师坚定地说:“内蒙古是孕育和培养我的热土。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对这片土地的挚爱是骨子里自然生发的。所有的作品基于这样的情感逐渐生长出来。”她迷恋色彩的表达,色彩产生的语言是感性的。有时候是遵循规律的,而有时候却没有道理可言。色彩所产生的情绪,对视觉的冲击,构成生命的真实感受。它们相互交织,不时改变其强度,时而凝固时而流动,一会儿消失一会儿爆发,那种感受只能停留在视觉中,无法用语言表达。

还有很多女性艺术家执着于深耕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国传统文人画尚意尚简的写意精神,表达着女性在艺术创作中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画面美感的把握。女性画家不善于表现史诗性和哲理性的大场景,不善于阐述深沉的文化思索和社会命题,但是在平凡中捕捉生活之美,表达对社会、自然、生活的观照和感悟,女性画家用自己独到的能力。我们可以感受到女画家的纯与真。无论人物是古还是今,手法是工笔还是写意,主题是花草鱼虫,无不散发着女性的智慧和活力,呈现出女性的直觉性特征和敏锐且适度的创造力。

滑国璋先生曾说:“在当下崇尚浮华、充斥浮躁的时代里,竟有人执着地恪守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营造格高调古的古意山水,这个个案已经难能可贵了,而这个画家偏又是个盈盈翠袖皓齿蛾眉,就更令人匪夷所思。”滑先生提到的这位画家就是姬文华。不仅如此,她还带着自己的妹妹姬宝华也走上传统艺术绘画之路,姬文华在她的画中更多展现的是内蒙古当地的元素,有五当召、乌素图、哈喇沁沟、大青山、沙漠、胡杨、经幡、敖包等家乡的景物。对内蒙古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她曾说:“我的根就扎在这片有着边境线最长的热土上。”

从小生活在阴山脚下内蒙包头地区的画家王丽琴,对周边的一山一水、风土民情都充满了感情,她创作的中国画多以这些为题材,反映当地的一些特点,这里的人们生活纯朴,与地区的特点非常吻合。

要红宇在画面构图、形象处理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均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达形式。画面色彩整体上的单纯、沉稳、厚重、主次分明,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色彩变化和艺术效果来强化画面的现场效果。这是艺术家对传统绘画语言的把握、吸收、借鉴与运用,并在关注时代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弘扬传统艺术、发展民族艺术的思想高度做出的新的探索和创新。她那富于装饰风格的画面由于有着作者对生活的直接感受,而不流于空洞形式。这是艺术家对物象形态“客观”的把握,也是注重个人内心的表现和探索笔线本身意趣的绘画语言。

阿尔山天池之梦 赵淑君 油画 150cm x 60cm 2016 年

万事从来风过耳,一生只是梦游身 谢文晴 中国画60cm x 40cm 2019 年

小幅山水 姬文华 中国画 38cm x 38cm 2014 年

酒歌 要红宇 中国画 100cm x 180cm 2012 年

内核系列 王红川 剪纸140cm×35cm 2017 年

文人画重在意境,诗、书、画、印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和隐逸君子的赏识和推崇,是文人画的特点和精髓。就个人创作来说表现中国画的难度正在于此,这不仅是技法的娴熟,掌握和学习中国画背后的文化内涵更重要。女画家白艳春,别号知白,谈到画竹时,她说:“我常常回到古时,幻想窗前竹叶沙沙疏影阑珊,案头瑞脑金兽墨香四溢,素衣清瘦的梅花道人孤洁脱俗,不问世事,挥意于竹。”

五、注重文化内涵,深挖地域文化,为民族民间美术事业发展发挥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作为女性艺术家群体,在内蒙古高校艺术教育领域有一批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教育科研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创作与教学中深刻地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及艺术元素在理论研究与传承以及创作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就文化特色而言,不能脱离其民族性和地域性,尤其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要突出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元素,这是因为内蒙古地区文化传统源于草原游牧文化,美术创作要与地域性、当代性的结合。

最有代表性的画家要数来自包头师范学院的剪纸大师王红川教授,她硕士毕业后就跑遍内蒙古,对草原文化中蒙古族祭祀文化、民间傩仪文化、敖包文化、原始宗教萨满文化、蒙汉民俗生活与民间美术做过详细的调查,考察笔记达三十多万字,拍摄了上万张资料,搜集了大量的民间剪纸资料。她先后出版专著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受到业界高度关注,特别是她以大量的内蒙古早期岩画、玉器、青铜器、以及萨满巫术剪纸等图案造型语言构图特点为依据,提出了该领域关于最新成果的观点。她拥有严谨细致的科研精神,并深情地爱恋着这片土地。

纵观她的剪纸作品,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艺术效果大气而又有张力,造型语言丰富生动,富有活力和生气,又敢于突破传统。观者会在一草一木中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书卷气,也会在丰富的文化语境中领略到一位当代剪纸艺术家特有的才华和艺术功底,一剪一刀书写着诗人的浪漫情愫和至真的人性品格。

作为科研的中坚力量,还要提到包头师范学院的刘咏梅教授。除了平时的艺术创作外,她也做了大量的立足于内蒙古本土宗教艺术方面的调研和课题。如《内蒙古西部地区藏传佛教寺庙艺术遗迹调查》《包头地区藏传佛教寺院艺术调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寺院艺术调查》《包头地区藏传佛教寺院艺术调查》《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壁画研究与保护——以准格尔召、五审召为中心》《包头市昆都仑召大雄宝殿壁画学术研究与保护》等等。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在文明和文化的进程中萌生,是民族地区美术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支撑。在艺术创作中,刘咏梅教授多次出国进修访问,她提出:“含糊的抽象的符号并不是我要表现的主题,形式才是精神的载体。我在追求笔触本身的运动变化所构成的独特审美意味的同时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与新的材料、颜色有机结合起来,想把握现代绘画语言的内涵与表现力。同时我也希望通过不同的材质表现出特殊的趣味,即将抽象表现与材质的痕迹结合起来制造出新的艺术效果。我试图在作品的抽象结构里赋予视觉张力与生命活力,在作品中实现形式与心理感悟的一致性。”

空山静宇 王丽琴 中国画 69cm x 69cm 2019 年

边缘的人之十 刘咏梅 油画 130cm x 97cm 2001 年

猜你喜欢

内蒙古草原创作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一墙之隔》创作谈
闫锡聪
荷花情
创作随笔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