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元素视域下绘画创作的实践研究
2020-05-07马媛
文/图:马媛
民族元素在艺术中出现的意义就在于明晰作品的文化定位,使观者产生与作品和艺术家之间的共鸣和情感交流,艺术作品会因民族元素的融入而具有更加突出的文化识别性。我们传播民族文化,汲取、借鉴那些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营养,进而创作出符合国情民心的作品,严肃地追问现实、思考生命,这是中国艺术的精神实质方向及其价值意义。中国有着多元民族化所特有的艺术元素,正是有利于当今绘画创作繁荣的民族语言特征与形式风格,使得民族文化孕育的民族元素不断融入绘画,成为画家们主动建立的一种带有文化自觉性的艺术形式,由此表现了在民族传统人文里蕴藏的丰厚的文化价值及精神内涵。笔者融合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利用传统元素符号创造个性艺术语言,在绘画体系里寻找民族气质,表现中国绘画精神,其作品在色彩上大胆接受中国传统绘画色调,平涂的装饰手法具有当代性和表现性,富于节奏韵律感。传统技艺形式辅之以自由的构图和流动的色彩,如此以中国式符号来打造绘画意趣,作品以综合材料绘画为主,采取中西合璧的意象表现方法,使作品具有形式特征和物质属性,彰显出蒙古族人物题材中蒙古族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和民族传统精神。
一、绘画创作表现形式的民族审美取向
艺术是文化的载体,艺术创作的主旨就在于表达文化,反思社会,中和之美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儒家的中庸体现了中和之美。运用笔法的皴擦点染的反复让画面浑然一体,结合印象派厚涂复色笔法及笔触表现客观对象,体现出粗犷厚重、近乎于浮雕式的特征。笔者作品追求浓郁色彩完美的融合,笔墨流露出的真实心境和趣味,在挥洒自如的用笔中渗透蔓延,在纯粹浓郁的用色中彰显着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对作品的影响。任何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都体现在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变化、透视肌理、比例节奏等审美关系。笔者使用中国传统的点线笔法和色彩鲜艳的现代风格进行中西糅合,其富含趣味性的画面使作品充满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个性。笔者作品《红装》和《永恒的萨拉珠》,用图式和符号摹写、表述观念的层面,纯粹的精神化绘画,侧重于隐喻与内蕴含蓄的绘画语言,以无胜有,用无言无声的虚空描绘和解读现实,抒发内心情感,传达着属于笔者自己的独特文人趣味。笔者的作品《盛典》,在那种高级亮调的色彩中表达自己超然脱俗的中和之美,侧重对民族传统审美取向的综合表现,把民族文化元素的精髓在艺术创作中进行融入并转化为个人的绘画形式语言,让画面整体视觉产生气韵生动的意象感,并将汉魏雕刻技法融入本体语言,来传达笔者不拘门派的艺术追求境界。
通过绘画独特的表现方式来对形象进行高度的提炼,并且精心且合理地对画面进行组织,最终体现出意境之美,也以其独特的民族性格、环境位置和民俗传承产生了极大的脉络关系及人文渗透影响。笔者民族绘画作品运用了本土独具特色的民族资源,如草原情景、游牧特征、奔马文化、毡帐艺术和民族服饰等民族元素来创作作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去传达情感,表现对草原人民与自然关系的密切关注。独特的民族审美取向,是运用民族祖先的传承、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环境,通过历史文明发展的累积逐渐形成民族性,并且在文化大发展的进程之中不断地创新和丰富。
■ 红装 马媛 综合材料 170cm x 150cm 2012 年
二、民族元素的视觉构建研究
笔者以传承民俗形象作为一种载体来进行创作,其具有民族特点的样貌,如草原情景、游牧特征、奔马文化、毡帐艺术和民族服饰等,其内容重在展示民族性。对艺术形式而言,民族性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涵义是传达民族的审美价值以及风格情趣。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导致不同民族存在着差别的“审美视角”,同时也产生了各个不同的展现形式。笔者在创作中对于客观物象并没有进行现实的描摹,秉承中和之美的原则,进行抒情性和写意性,而这种融合就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神合一、天地合一”以及“天人合一”。将自身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实物进行投射,进一步用自身带有感情的符号以及可感知的物象来对画面进行勾勒,从而营造一种自然生态和精神家园。笔者作品《额尔古纳·森萨尔》和《觅境》,画面全部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而又一脉相承的个人情感体验,以及把握构图节奏与视角的差别,致力于本体心理与精神现实的探寻来展现当下笔者的精神图式,寻求主观色彩格调上别开生面的绘画风貌,对几种不同颜色的平行度去把握,以此构成强烈的对比度来协调画面的整体色调。笔者作品《红月盛装》和《查干萨日》有着自身对草原妇女色彩形象刻画的倾向感受,利用生活魅力的内容进行艺术语言符号化的唯美抒情,追求色彩与笔触的淋漓生动,其创作的色构上追求画面对比与和谐的交融,整体上展现出游牧情怀。正是这种画面表现出的诗性的美感,使民族传统色彩在绘画中得到充足的综合体现。
■ 盛典 马媛 综合材料 155cm x 140cm 2018 年
■ 红月盛装 马媛 综合材料 130cm x 170cm 2012 年
■ 觅境之二 马媛 综合材料 170cm x 170cm 2018 年
笔者作品中运用绘画肌理多样方式的艺术效果,如《寻迹》系列作品斑驳的肌理呈现灵动,笔意洒脱中的色层丰富,厚涂铺设的色彩绚丽浪漫,不经意中留出的底色使画面多了些历史的印痕,使构成简约的画面丰厚隽永,画面更向平面的本体靠拢,其笔触朴拙中透着生动,游离于视觉对象的技法,似意象中的自然天成。这些作品被草原游牧岩画、寺庙、石窟壁画所影响,追求厚重、沉着的画面效果,利用多层次覆盖、皴擦技法、刮刀堆砌雕凿和油水分离等技法来形成画面的斑驳。笔者的系列作品从创作形式上进行了平面物质化处理,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想要呈现丰富、纯正、厚重的色彩,试图在每次覆盖时保留一些前面色层的痕迹,留下某些东西不被覆盖,在貌似平整的画面上形成一种凹凸,形成一种空间上的叠加深度,一种不仅可以看见而且可以触摸的深度,呈现出整体性的抒情与诗意,色层间接叠加和灿烂凝重构成中有着繁复斑驳的色彩格调,牢固地把造型和色彩结合起来去组织形象、扩展结构、激活色彩、渲染意蕴,使得作品不断在探索中给观者传达笔者所喜欢的艺术品味境界和生活感触情怀。
三、结语
■ 额尔古纳·森萨尔 马媛 综合材料 135cm x 190cm 2019 年
作品的绘画技法、情感思想和人文关怀,决定了绘画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样貌,这些民族元素的传承让其具有更强大的包容性和博大性。当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绘画,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民族精神元素的高度概括,也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传承。笔者自身经历了长期的民族文化的滋养,对民族元素绘画创作取材资源做了深入研究,并画了许多的实践素描和构图案例小稿,草原人民敦实稳健的外形,脸上高高颧骨,有神的小眼睛,适合游牧生活的宽敞服装,配上鲜明的图案纹样民族元素,感受苍鹰飞翔在蓝天、牧民驰骋着奔马、毡房里的额吉熬着飘香的奶茶,草原儿女生活的自然生态、民族样貌服饰和内心情感表达的民族情谊等,笔者利用这些民族元素进行合理的概括和适当的夸张,最后得以强化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笔者的绘画作品追求对民族人文元素的传承,用特有的真情实感进行创作实践研究,运用绘画语言风格样貌在意象中传达当今中国民族元素视域下的审美价值所在。不同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新时代民族绘画创作,借助民族元素明确作品文化定位,传达民族文化精神,展现形式样貌和艺术风格,把民族气息与审美取向进行创新传承,经过绘画语言不停的锤炼,一幅幅作品期待着一次次艺术灵魂的萌动,从而呈现民族元素绘画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审美感受。
■ 寻迹 马媛 油彩丹培拉 155cm x 140cm 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