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馆的展陈模式创新探讨
2020-05-07杜静宜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310000
杜静宜 (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 310000)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在步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了这一概念。“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升级与发展,包含了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文化等智慧生态系统,是继信息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智慧博物馆”应运而生,创新展陈设计,为公众提供耳目一新的观展体验。
一、智慧博物馆的概念
要定义智慧博物馆,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是将实体藏品转化为数字信息,将藏品以影音图像的数字形态呈现给观众的线上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则是传统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的有机联结。我们可以用如下这个公式来表达什么是智慧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信息化基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其他新兴技术
具体来讲,智慧博物馆是将博物馆业务数据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以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应用为特征的博物馆智慧生态系统,实时感知、计算、分析各类运营信息数据,实现博物馆藏品展示、文物保护、观众服务、教育研究、综合管理等各项业务智能化的博物馆新形态。
二、智慧博物馆的展陈模式创新概述
如今,传统博物馆的展陈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不能适应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博物馆针对观众需求,开拓新思路,利用新技术,创新展陈模式,与时俱进,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智慧”观展体验。
智慧博物馆则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以文物资源为中心的展陈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展陈模式,将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参与感作为展陈设计初衷。通过感知设备、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智慧博物馆能实现馆内流量监控以及藏品、展厅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从而优化观众游览路径与信息获取方式,建立观众与藏品的互动关系;通过数字媒体、VR、AR、MR、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智慧博物馆采用丰富的智慧展陈手段,赋予藏品新生命,为线上线下的观众,提供生动有趣的高品质文化观展之旅。
三、智慧博物馆的展陈创新手段
1.智能导览
博物馆藏品一般都是按照特定的逻辑和序列进行展示的,传统博物馆虽然配备有讲解团队以及讲解设备,但由于体验感欠佳,大部分观众参观博物馆仍然会选择自行游览的方式,在馆内走马观花,导致对藏品的观赏流于表面。智慧博物馆以Wifi室内定位技术、i Beacon定位技术、RFID定位技术等多种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为基础,推出个性化智能导览系统,大大提升了观众的观展体验和质量。观众只需通过该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或者APP,找到智能导览功能,就可以享受个性化的展陈导览服务。
打开智能导览系统,观众可以查看展馆地图,对想要前往的展区进行导航,快速达到目的地。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如最短路径、沿途文物最多、参观人数最少等作为选择指标,让系统生成相应的个性化游览路径。山西博物院推出的智能导览系统还能对采集到的观众游览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推测出观众的兴趣趋向,进行藏品推荐和路径规划。
在参观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发送编码、扫二维码、图像检索等方式,主动获取展品的图文、语音乃至视频信息,对比传统的听讲解员讲解或阅读文字介绍等信息获取模式,观众的观展自由度与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智能导览系统还会根据观众定位,自动将周边重点展品的信息推送到观众手机上,提供了更智慧、便捷的观览体验。
2.数字化互动展陈
智慧博物馆对现有藏品资源进行数字化后,可以进行三维动画等数字设计,让藏品以生动、逼真的数字形态,呈现在形式多样的数字媒体上,并辅以体感交互功能及人工智能,让藏品随着观众的动作而变化,实现智慧展陈。这种展陈方式能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从“被动参观”变为“主动参与”,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留下深刻的观展印象。
数字化互动展陈如何实现?不同的智慧博物馆有不同的尝试。有的博物馆把展柜设计为触摸屏,例如甘肃省博物馆使用了透明的液晶触摸膜展柜,将文物的使用场景制作成三维动画,呈现在文物右侧,观众既可以欣赏实体文物,又可以通过触摸透明液晶膜展柜,欣赏逼真的文物三维动画,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展兴趣。
也有博物馆引入了“数字魔墙”,也就是大型数字化可视界面。魔墙通常由数块高清屏幕构成,观众可以通过点击、滑动、放大缩小等方式浏览感兴趣的藏品图文、视频信息,还可以进行点赞、下载信息到手机等操作。魔墙可支持2、30位观众同时操作,还可以统计分析参观人次、点赞次数、下载次数等使用数据,为展陈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帮助管理者分析观众兴趣偏好。
故宫博物院则将一座传统建筑,设计为整体的数字展厅——端门数字馆。馆中没有一件实体文物,完全依托大型高沉浸式投影屏幕、可触摸高清屏等各类数字媒体,进行数字化陈列展示,同时通过语音图像识别、体感捕捉、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让观众得以全方位鉴赏质地脆弱、无法展出的珍贵文物,走进3D复原的乾隆书房三希堂,还能“试穿”清朝华服,与朝中重臣自由“对话”,获得了比参观实物展品更新奇、更有趣的体验。
图1 故宫端门数字馆用数字手段重现的三希堂
3.AR、VR、MR“虚拟+现实”展陈
近年来,AR、VR、MR这三种将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标志性技术越来越成熟,也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尝试将这三种技术应用在藏品展陈中,让观众穿越到虚拟世界,与文物进行零距离接触。
AR(Augmented Reality),意为增强现实技术。这项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实物上,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呈现或投射出来,增强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感。博物馆通过AR技术,可以让观众通过手机看到展品的复原面貌,观赏到暂时无法展出的珍品,还可以玩AR小游戏。例如大英博物馆就曾推出过一款有趣的AR益智游戏“献给雅典娜的礼物”。观众用手机扫一扫特定的展品,收集讯息,来解决谜题进行闯关,在此过程中吸收展品的知识,让观展变得更有意义。
图2 游客正在闯关大英博物馆AR益智游戏“献给雅典娜的礼物”
VR(Virtual Reality),意为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创造了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让人们通过VR工具,感受视觉、听觉、触觉的多重刺激,沉浸在逼真的虚拟世界中。通过VR技术,博物馆可以向观众再现历史场景,还可以“复活”展品与观众互动。例如西班牙国家考古博物馆在建馆150周年之际,曾开发了一款VR展项,观众穿戴上VR设备,就可以沉浸在罗马帝国时期的西班牙城市广场、阿拉伯统治时期的集市、黄金时代的住宅等不同时期的西班牙历史场景中。
MR(Mixed Reality),中文意为混合现实技术。MR是AR与VR的结合。MR将虚拟画面和现实场景融合在一起,生成全新场景,让实物和虚拟画面实时共存,实时互动,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博物馆通过MR技术,实现实体展品与虚拟画面的虚实融合与互动,帮助观众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体验新颖的交互式观展模式。例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曾推出过 MR版《增广重庆地舆全图》,观众佩戴上 HoloLens全息设备,观看《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就会发现实物展品上“长”出了立体的虚拟影像,观众可以跟随着影像中清朝装扮的动画人物小渝,游览清朝时重庆的城门、街巷、码头,感受文物遗留的珍贵历史讯息。
4.“云”展陈
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各大博物馆相继宣布闭馆。博物馆的大门关闭了,云端的窗口却悄然打开——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纷纷推出“云展览”,让民众宅在家里也能“云游”博物馆,享受文化盛宴。
智慧博物馆时代,“云展览”不再只是简单地将实体展厅和藏品搬到互联网上展示,而是创新展陈思路,跳出让观众“浏览”展品的传统模式,而是让观众成为主角,采用360°全景展示、VR、AR、3D建模、图像识别等技术以及图文词条、语音讲解、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呈现展品、展厅,给民众带来主动参与式、沉浸式的“云观展”体验。例如上海博物馆在疫情期间,上线了别具一格的互联网端“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在这个线上展览里,观众不仅可以欣赏董其昌名作的高清大图,还可以跟随董其昌乘着小船,三次南下游历山川名胜,欣赏他沿途创作的书画;还能“穿进”他的名作《秋兴八景图》体验全景漫游,化身为画中人泛舟河上,以第一视角观赏两岸的美景,令人拍案叫绝。
图3 《秋兴八景图》全景漫游截图
四、小结
智慧博物馆用策展思路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展陈模式创新。以观众的观展体验为核心,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MR等新兴技术,创新展陈设计,让文物“开口说话”,让观展变得更智慧、更奇妙、更接地气。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期待智慧博物馆继续探索、不断尝试,设计出更多智慧展陈模式,吸引更多的观众观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