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20-05-07杨翠碧重庆三峡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土家土家族

杨翠碧 (重庆三峡学院 404100)

一、三峡库区土家族摆手舞概况

三峡库区因三峡水电工程的建设而闻名,它位于长江流域,横跨湖北和重庆的众多区县,见表1。库区内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特色鲜明的土家族摆手舞文化尤为突出。

表1 三峡库区范围

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者在舞蹈内容、舞蹈规模、举办时间和举行次数等都存在差异,见表2。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素有土家族体育舞蹈的美誉,其内容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展现土家先民智慧、勤劳的优秀品德。

表2 大摆手舞和小摆手舞的对比

二、三峡库区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现状

三峡库区摆手舞文化,特色鲜明,底蕴丰富。清代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后,更多的汉人迁入十分封闭的三峡库区,汉文化逐渐渗透到土家族各地区,动摇了摆手舞赖以生存的单一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当下现代化冲击下,摆手舞的文化生态发生激剧变化,民间自发的摆手舞活动逐渐消失,摆手舞的传承和保护陷入困境。

(一)政府重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摆手舞融土家族音乐、服饰、歌舞于一体,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土家文化的代名词。政府有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摆手舞文化,但是为了拉动经济发展,功利性太强。政府对摆手舞的价值和内涵认识不够深刻。政府的工作中心放在了经济建设上,对摆手舞重视不够,投入较少,这点从2005年来凤县摆手舞申遗工作因资金短缺被迫搁浅就可看出,就算是在2001、2002年如火如荼的“摆手舞之乡”的争创中,也都是表面功夫,并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上。政府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往往重经济轻文化,对摆手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摆手舞在传承发展中的境地尴尬。

(二)外来文化渗透,族人传承与保护意识不强

土家族本就没有文字,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摆手舞文化的传承更加不利。清代“改土归流”,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土司制度,土家族被迫学习汉族文化,接受汉族的价值体系,放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清朝以来,汉民大量流入三峡库区,土家族“汉化”程度严重。抗战时期战火纷飞、社会动荡,再加上文革期间的“破四旧”活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经历了一场浩劫,摆手舞的文化生态更是雪上加霜。改革开放后,国外文化渗透和经济高速发展,三峡工程移民搬迁,摆手舞文化不断受到冲击。汉文化的同化,改变了土家文化的文化生态,土家文化被边缘化。现在,土家语和传统摆手舞濒临失传,汉文化、韩国文化、美国文化等其他文化的入侵影响了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造成土家族年轻一代对摆手舞认同感的淡化。

(三)传承人出现断层,专业人才匮乏

传承与保护是发扬传统文化的本质。土家族没有文字,摆手舞文化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只能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传承,所以传承人消失,原形态的摆手舞也就不复存在了。随着大批青壮年外出到大城市寻求发展,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价值观受到影响,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摆手舞逐渐被交谊舞和其他健身舞取代,年轻人大都认为摆手舞不够时髦,不愿学,不愿跳,一是觉得学着费劲儿,二是觉得见不到直接的经济利益。而现存的摆手舞传承人由于年龄都比较大,且逐渐去世,摆手舞陷入了濒临失传、消失的困境。

(四)景区开展缺乏规划,旅游产品意识尚未成熟

三峡库区的许多景点,在游客较多的时候,会跳摆手舞,但都是在一方小舞台上表演供游客观赏,而没有摆手舞的互动参与性环节,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外地游客来参观和访问时,政府一般只会组织表演队为游客表演,游客很难领略到摆手舞文化的真正魅力,并且游客一般不会在村里的民宿食宿,村民没有得到旅游带来的附加收入,没有积极性。可见,摆手舞在库区各旅游景区不受重视,即使是在旅游景区开展摆手舞活动,也缺乏详细的规划,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凸显其特色。

(五)传播范围狭窄,传播方式单一

三峡库区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目前的传播方式大致分为两种:政府传播和人际传播。一些土家族地区政府,如恩施、酉阳等政府都有举办一些摆手舞活动,但是都是为了推动旅游,发展经济,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推广传统文化只是为发展经济,用于招商引资,百姓没有从中获得实惠,对摆手舞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推动意义。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忽略了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有效利用。电视、电影等主流媒体的利用明显是冰山一角,更不用说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介的利用。并且在传播摆手舞文化时没有建立专业性的网站,主题单调,缺乏创新。媒体在宣传摆手舞文化时,也局限于节日活动和比赛,且篇幅不多,摆手舞的传承陷入困境。

三、三峡库区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政府、学校、传承人等的多方协作与努力,同时也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局限,寻找新的方式来传承与保护土家族文化。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主导摆手舞文化传承保护

政府在摆手舞文化的保护中扮演相当主要的角色,统筹全局、提供资金支持、协调等,政府应该积极承担起保护传统文化的重任,做好整体规划,明确各政府部门的责任以及提供资金支持。摆手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政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和当地百姓的积极性,库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该迅速完成民族文化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心的设立工作,建立并完善县、乡、村、文化中心四级联动文化工作模式,创新民族文化工作形式,打造摆手舞文化精品,督促各项保护传承保护工作的进程,狠抓落实,确保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二)学校:发挥教育作用,建立传承基地

学校是获得知识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基地,对于摆手文化的传承,学校任重而道远。在摆手舞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注意讲解土家族的历史、摆手舞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能真正了解摆手舞的精髓,认可摆手舞文化,树立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小学应该定期开展摆手舞竞赛,大学可以把摆手舞引入体育选修课,建立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参加摆手舞竞赛,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摆手舞的传承推广。同时,也可以编写一些关于摆手舞的教材,开展摆手舞教学,讲解摆手舞精髓,可以将摆手舞引入健美操专业课程中,通过摆手舞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而且,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举办摆手文化节,让更多人领略到摆手舞的独特魅力,提升摆手舞的文化品味。

(三)传承人:承担传承重任,培养优秀传承人

传承摆手舞文化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传承人,储备智力资源,让土家族祖先凝聚的精华文化能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传承人应该积极承担重任,定期组织传承活动,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有计划地选拔、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地将摆手舞的精华传给年轻一代传承人,使摆手舞文化的传承永续进行,并进行再传承、再创造、再生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传承人不仅需要掌握摆手舞的文化内涵,能唱会跳摆手舞,还需要有进行摆手舞文化传承的本领与能力。在选拔传承人时,应考虑候选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批优秀的并且真正热爱摆手舞文化的接班人,形成摆手舞文化代言人,通过他们对摆手舞文化的创作、创新,提高摆手舞文化的知名度、扩大摆手舞文化的影响力。

(四)摆手舞与广场舞结合,引领健身潮流

广场舞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一种常见的传承和发展方式。在酉阳县城桃花源广场,每天晚上六点半左右,很多人在县文化局的组织下跳广场摆手舞,大约一个小时后,才可以自由地跳国标、健美操等现代舞蹈。“广场摆手舞”不仅简单易学,又能使民众乐于接受,有利于摆手舞文化的弘扬和推广。在对摆手舞进行改编时,不能一味地迎合大众审美趣味,而忽略了摆手舞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创新,所以对传统摆手舞文化进行“创意”改编,也是摆手舞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方式。将摆手舞和广场舞结合起来,不仅能发挥摆手舞的健身价值,引领健身潮流,更能提高民众接受度和知名度。

(五)以民俗旅游为依托,打造创意旅游项目

首先,土家族摆手舞融土家族服饰、音乐于一体,观赏价值高,可以以摆手舞为核心,借助三峡库区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山水美景,打造一场展现土家族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舞蹈系列实景演出,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不仅能够弘扬和推广摆手舞文化,更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其次,可以依托摆手舞的娱乐休闲功能和互动参与性,开发摆手舞篝火晚会项目。远道而来的客人,穿上土家族传统服饰,围着篝火,欢快的跳起摆手舞,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感受土家族同胞的热情好客,领略土家文化的魅力。以民俗旅游为依托,开发摆手舞创意旅游项目,形成摆手舞文化品牌,打造土家文化名片,实现摆手舞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整体保护,促进三峡库区土家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社会经济与文化双赢的目的。

(六)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扩大宣传范围

电视剧、电影是我国人民的文化主食,覆盖面积广、影响力大,三峡库区可以创作一些以土家历史和摆手舞文化为题材的影视剧,深度挖掘摆手舞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广摆手舞文化。近年来,综艺和旅游类节目很受欢迎,可以抓住机会,吸引节目组的到来,展示摆手舞的魅力。另外还有新兴媒体的利用,微信公众号、微电影、小咖秀、网络综艺等都可以成为推广宣传的平台,不仅在全国,更应该扩大到国际范围,让摆手舞走出国门,激起土家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土家土家族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土家风情惹人醉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风情风光都醉人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