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谈恋爱 独立精神是基础
2020-05-06王春霞
王春霞
一段时间以来,女大学生因谈恋爱遭受精神暴力或控制的案例令人震惊。女大学生如何在恋爱中学会自我保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女大学生谈恋爱提供安全指导。
坠入爱河不能失去独立精神
“爱情是令人向往的,但恋爱中的女大学生不能失去独立精神,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人格上的独立和感情上的独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忆南告诉记者。
在马忆南看来,当代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经济独立不成问题。但是有些女大学生在人格上、感情上还不习惯独立。被人欺负不敢反抗,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如果在恋爱中没有了尊严,什么悲剧都可能发生。“所谓感情独立,我的理解是:一个独立的女大学生需要男方,而不是依赖男方。”马忆南说。
马忆南提醒女大学生,不要幻想仅仅通过爱情或婚姻过上幸福生活,把命运寄托在男方身上,那是靠不住的。女大学生通过努力、奋斗,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生活得很好,这是女大学生获得安全感的根本;女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这是自我保障;爱情固然美好,但并非人生必需。婚姻固然重要,但绝没有你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更重要。所以,任何时候不要放弃自我,轻贱自己。
“选择男方最重要的不是他在社会评价中有多好,而是他对你有多好。”马忆南说。“一个温暖的、理解你、尊重你、爱惜你的男人值得珍惜。相处起来轻松、愉快的感情容易带给人幸福,而维持艰难而痛苦的感情是没有出路的,要及时断舍离。”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皮艺军告诉记者,从恋爱中的暴力角度看,正常的恋爱关系应当是没有强迫、没有歧视、没有身份的高低贵贱,完全自愿,对任何肢体和语言的暴力都“零容忍”。
“特别需要警惕一方对另一方的挑剔、监视、偷看手机、跟踪等行为。”皮艺军说。“如果男方有处女情结,对女方此前在恋爱中的性行为不断旧事重提,让女方无法生活,用这种歧视剥夺女方的自尊,对这种男人一定要敬而远之。男方以爱之名,不顾女方的想法,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女方,用强势要求女方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人,女大学生一定要警惕这种‘强迫行为。”
真正的爱是给对方自由和信任
马忆南提醒女大学生,一定要睁大眼睛,保持足够的警惕。有些女大学生不明白男方为什么有令人难以理解的嫉妒,以为那是爱。嫉妒表面上似乎是因為爱得过深,实质上嫉妒和爱没有什么关系。
“过度嫉妒者很少是心中有爱的人。”马忆南说。“嫉妒是嫉妒者因极度害怕失去某个人的感情、某种地位或利益而产生的焦虑,是嫉妒者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嫉妒者为了控制女方,以嫉妒为借口,捕风捉影,侮辱、谩骂或殴打女方,甚至跟踪、限制女方行动自由。他需要借助女方对自己的态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马忆南分析,有些极端人格的人遇到女方提出分手会自我伤害或以死相逼,其目的是使女方产生内疚和幻想,以便继续控制和操纵女方。这种行为只能说明,他只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在乎女方的感受。自我伤害不是因为爱,而是精神控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即使是坠入爱河,女大学生也不要过早地进入二人世界,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立的环境,脱离以往的朋友圈。”马忆南说。“尤其是在自己能力不足,特别是心理不够强大时,来自朋友圈的信息交流和帮助、救助,是弥补自我救济能力不足的最及时有效的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皮艺军看来,女大学生在恋爱中,需要注意男方是否有强迫的倾向,是否存在偏见和歧视,是否有肢体暴力、语言暴力等倾向。一个人如果有这些倾向,将很难改变。
有些女大学生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并不认为男方给自己造成伤害,反而认为自己做得不对。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多和闺蜜交流。如果遭到伤害,要第一时间报警。
“需要注意的是,偏执的人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皮艺军说。“这种习惯性的偏差问题,有时候不是思维方式问题,可能属于精神疾病,需要心理辅导。处在恋爱中的人思考问题,虽然常常是情感逻辑,但是有些时候需要理性判断,如果自己判断不了,可以听听一些不带偏见人的意见,找一些有理性的朋友咨询。”
在皮艺军看来,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强迫”是爱的表现,这就会出现问题。女大学生要注意,不要将控制和爱混淆,真正的爱是给对方自由,给对方足够的信任。有的女大学生愿意依附于男方,通常表现的软弱和懒惰,对生活没有个性化的追求,希望这些女大学生能够尽快觉醒。
思想独立才有行动人格独立
“女大学生在恋爱中自我保护,独立精神是基础。”皮艺军说。“独立首要的是人格独立,保证个人自由是第一位的。如果在恋爱中不自由,就不是独立的了。作为一个人,即使处在恋爱中,也应当是独立的个体,有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选择自己的爱好、朋友和职业。”
在皮艺军看来,独立也是平等。我尊重你,你也要尊重我。要注重思想独立,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求同存异。思想独立,才有行动人格独立。
皮艺军告诫女大学生,不能要求男方改变,不要妄想男方能够改变,要从自我出发,识别男方是否是有控制欲的人。男方有家庭暴力、精神控制等倾向,一定要与之果断分手。家庭暴力、精神控制等通常属于基本人格缺陷,不要抱过多改变男方的幻想。
皮艺军认为,如果分手,要讲究策略,防止男方报复,可以让一些能够对男方产生影响的人介入。分手时要坚决,不要含含糊糊,不要让男方误解。不少案件中女方不想伤害男方,想拒绝却说得含含糊糊,男方反而会做出相反的判断,穷追不舍。此外,可以动员社会力量介入,对有家庭暴力、精神控制等倾向的男方施加影响,使其在声誉、职业发展上受到影响,进而形成一种制约。
皮艺军认为,在女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问题上,父母如果比较功利,过分看重男方的家庭背景、事业发展,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平等,不是对女大学生好,事实上是对女大学生的伤害。
此外,皮艺军还说,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与女大学生交流中,要和女大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平等对待。鼓励女大学生在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解决困难等过程中,不断提升挫折耐受力。这样,当面对恋爱挫折时,就不会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