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法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题

2020-05-06江书娣

科学与财富 2020年5期
关键词:贯彻三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江书娣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看得十分重要,在高校法治教育的过程当中,也加强了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贯彻,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人类核心力量,以及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在高校法治教育中要想全面且有效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关注意识形态的高度,明确西方核心思想和我国价值观之间的区别,知晓法治理念的价值引导和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于理论思想的拆分和建设,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养成。本文就对高校法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题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题

引言:我国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如今提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人才除了要掌握专业的职业技术之外,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法治、道德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制度奠定了一定的道义基础,有着很强的主导作用,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就指出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培育和践行,这是我国一直延续的一个践行点,这一实践也深入到了高校法治教育中。

1.从意识形态中明确中西方价值观的区别

世界上有很多的国家和民族,各个国家、民族的风气与文明等等都不一样,使得各有各的社会价值观,在我国有着五十六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就有五十五个,但我国各个民族都核心价值观区别不是很大,都将平等、公正以及法治等作为核心价值观。而西方国家虽然也是以这些关键词为核心价值观的,但从字面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任何的哲学范畴无非就是人类历史考察的结果概括,这些概括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和实际历史脱离了关系,那么将没有任何的价值。这就是指的,因为意识形态以及经济文化的不一样,所构造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不一样,而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等完全不同,因而其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座谈会上就说明,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普及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服务”,这一问题也有着一定的意识形态性质。意识形态的存在就是为了对一个国家的思想进行调节,当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不俱在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意识形态,那么也就意味着该国家失去了核心的思想意识。在西方国家当中,他们推崇的资本主义,其所涵盖的价值中立和学术与政治无涉等等观点,刚好将马克思主义当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进行了证实。当阶级统计不以社会制度的形式出现时,那么就说明,阶级统治只是思想统治的假象,这一假象也会随着意识形态的改变而变化,甚至消失。如今,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国家属于阶级统治,所以,必须旗帜鲜明的对哲学社会科学进行关注和普及。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导和法律实践落差

不管是在学术界的研究上,还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我国大部分都还停留在理论上,这不仅不会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重视,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厌恶心理。我国一直以来都提倡青少年和大众弘扬社会价值观,但是,价值观的弘扬必须要得到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撑,在社会主义中可以找到一个现实的样本,这个样本就是指的新旧十六字方针。早在中华人民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确定了十六字方针,旧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四中全会上则将这十六个字进行了修改,将其修订成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很多人认为这一修改只是对文字进行了修改,实质内涵并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实际上,文字的改变只是表面,这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在文字底部还蕴含着观念上的更新换代和价值上的上升。从原本的有法可依更新到了科学立法,足以看出我国对于法治的重视,对于人民应有的权利做出了更大的保障。从之前的有法必依更改成为了全民守法,这更加强调了社会公民应当提高法律素质,依法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将执法必严更新成为了严格执法,从简短的四个字当中足以看出我国对于法律的强调作用,也表示了,公民出现一切违法的行为都是国家和法律部分抵制的对象,在违法必究更新为公正司法这一观点上可以看出,我国推崇的是以人为本理念,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受到社会和尊重,也有属于自己的权利,但人的权利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从短短的十六个字当中完全可以体现出我国将平等、公正、法治等内容进行了丰富化,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拆分和重构

高校是我国法治教育的重要实施场所,我国需要得到建设,社会需要得到发展,而社会则是由一个个知法懂法执法的人组成的,高校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其法治基础直接决定了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地位。在高校法治教育的过程当中,要想彻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就必须学会对价值观进行拆分。站在法治教育的角度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涵盖了很多的知识点,如果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学生可能很难弄懂,法治理念将平等、法治、自由以及公平作为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法治教材必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在高校法治教材的编写上,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导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教材中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价值在哪里,对于他们的学习意义在什么地方,这些都需要从教材体现出来。并且,教材不能够直接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描述,这样会显得整个教学过程太过于死板和刻意,教材也就失去了生气。所以,在高校法治教育的时候,需要将原本的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在高校学生接触的法治教育教材中,之所以需要转化,就是为了将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等一系列问题解决掉,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法治教育质量增长。在转变的时候,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部贯彻进去,教师必须先站在宏观的角度上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打心底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敬爱之情,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除此之外,教师并不能太过于客观的描述立法、执法等知识,还应当在此基础之上融入进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因为每一种价值观的实践含义、步骤都不一样。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和教材相结合,追朔到价值观形成的源头,并对其制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另外,教师将核心价值观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践行方法进行结合之后,还必须即刻进行深入讲解,从而将理论讲解和实践分析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样一来,更有助于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成功性。

结束语:在高校法治教育过程当中全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贯彻,必须要在“从意识形态中明确中西方价值观的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导和法律实践落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拆分和重构”三方面加以重视,这是贯彻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颖,王敏达,王祖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的途径和载体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77-78.

[2]顾小丽,王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培育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4):36-39.

[3]喻小红,梅林,喻小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实”基本路径研究[J].理论建设,2017(06):89-94.

[4]崔丽,卢婧一.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6(05):180.

猜你喜欢

贯彻三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吾乡三题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贯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初中物理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析民族声乐教育中民族性的价值与贯彻
物品三题
走实群众路线三题
闪小说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