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海外越裔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
2020-05-06刘晋
【摘要】法籍越裔导演陈英雄的故事片处女作——《青木瓜之味》在199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本文以《青木瓜之味》为个案研究对象,尝试从电影布景、电影情节、电影配乐、电影文化、电影主题等五个方面探析其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叙事策略,继而认为电影是实现异域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海外越裔电影;跨文化传播;《青木瓜之味》;陈英雄
海外越裔电影代表着越南电影的新名片,也就是从海外越裔电影的崛起开始,并尝试用更新奇、期待的眼光去审视这个具有文化兼容性的国度。即便如此,爱德华·赛义德所描述的“东方主义”仍然存在。而《青木瓜之味》则从一定意义上开启了越南“反文化中心论”的道路。这是一部将东方诗学和西方哲学相融合的跨文化传播典范之作,它荣获第46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以及第6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同时也使创造这部电影的法籍越裔导演陈英雄声名大噪。本文试图以陈英雄的个人背景为出发点,分别从电影布景、电影情节、电影配乐、电影文化、电影主题等五个方面去探析《青木瓜之味》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进而给予海外跨境电影的创作以一定启发。
1. 陈英雄的“双重文化身份”
陈英雄,1962年出生于越南,13岁时移民法国开始攻读哲学课程,后来偶尔间在影院看到越裔导演的电影,因兴趣所致转而考取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学院并一心学习电影。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是个人或群体在文化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种关于身份的认知,它为人们提供一种归属感和同盟感。陈英雄深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因此在文化身份重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双重文化身份”。这种双重身份造就的双重视野有利于陈英雄用更加冷静、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自身接触的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并能够凭借对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运用西方的电影艺术手法创造出具有东方意蕴的《青木瓜之味》。该影片讲述了一个越南本土女孩小梅的成长故事,从一开始的寄人篱下到后来的收获完美爱情,她的生活境遇在变化,但纯真的脸庞和真诚的眼神从未改变,而正是因为她的善良淳朴,也让她的人生得到了圓满。对于陈英雄等这些海外越裔导演来说,他们或许也希望自己的电影作品得到另一种圆满。他们虽然是双重文化的体验者,但也是一定意义上的边缘人不过这种双重的文化身份能够有效规避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论”,他们会更加冷静克制地进行电影语言的表达,为获得双重文化认同而努力。
2. 《青木瓜之味》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
2.1 电影布景:还原越南本土景观
《青木瓜之味》虽然向观众展现的是一幅具有亚热带风情且充满闲情逸趣的生活画卷,但其实整个电影的拍摄是在法国的一个摄影棚内完成的。故事发生在1951年的越南西贡,当时的景观即使在越南也不多见了,为了尽可能的还原陈英雄记忆中的童年景象,于是他在摄影棚内营造一个尘封已久的别样人间。古朴的建筑、精致的陶瓷、印花的茶具以及夏日的蛙鸣,陈英雄将20世纪50年代正处于战乱时代下的越南、一种自然而然被世人所忽略的不一样的民间生活通过还原本土景观的布景设计呈现给全球的观众。跨文化传播的实现其实并不是要求文化与文化之间进行有效地融合,而恰恰是在保留文化完整性的同时尊重其差异性,陈英雄电影里的这种保留民族特色的本土景观,将东方景观的古朴、精致之美不加修饰地呈现在海外观众面前,这样反而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有效实现跨文化传播。
2.2 电影语言:用西方电影的艺术手法讲述东方故事
《青木瓜之味》讲述的是一个东方女人的成长故事,但是电影镜头的剪辑与切换形成的电影语言却颇具西方韵味。这不难理解,陈英雄是在法国邂逅电影这门艺术,他也是一直浸润在西方电影艺术的教育与熏陶之中。他曾说:“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完美的电影,是一部经由影像的结构化过程产生意义与感动的电影。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因电影语言受到感动,而不是因为故事内容受到感动。”这也能够理解陈英雄之所以运用大量留白的手法而有意略去某些故事情节,就是希望通过电影语言的传递给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此外,整部电影中的人物语言也不多,导演试图通过减少因语言障碍而引起的文化误读。这种运用西方电影的艺术手法讲述诗情画意的东方故事,体现了导演对跨文化传播的深刻理解与跨文化思维。
2.3 电影配乐:东方民族与西方古典的融合
《青木瓜之味》的配乐是极具特色的一个存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大多使用由笛子、月琴之类的东方乐器演奏而成的民族音乐,给人一种沉闷、压抑之感。随着剧情的发展,小梅来到了心爱的阿权家里帮佣,配乐则转换为阿权经常弹奏的钢琴等乐器,这种悠扬轻快之感也从侧面表现出小梅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东方民族乐与西方古典乐的使用,能够给观众带来音乐类型上的多重体验,感受到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不仅如此,西方观众看到熟悉的乐器及声响,在心理上也自然对电影产生亲近之感,这也是从音乐上体现跨文化传播的特色。此外,电影的音效不时会有飞机从天空飞过的轰鸣声,与电影画面中悠闲雅致的生活形成一种对比,也隐晦地表现出人物正处于战乱年代,不自觉的给电影蒙上一层伤痛的阴影。
2.4 电影文化:诗意东方世界的沉浸式体验
整部电影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委婉含蓄、温情细腻的东方文化,不仅有儒释道文化的呈现。陈英雄并不是只展现东方文化中优美的一面,他也会表现一些受到国际主流价值观所诟病的存在。电影中的人物对白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语言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折扣,而不同民族文化因差异而产生的文化折扣,是跨文化传播的主要阻碍。陈英雄的处理方法就是让观众沉浸在他所营造的充满诗意的东方世界,用心去感受越南本土的民族文化与风情,尽量减少其他因素造成的文化折扣,从而达到跨文化传播的顺畅进行。
2.5 电影主题:引发情感共鸣的普世价值观
文化人类学宗师爱德华·泰勒、安德鲁·兰和詹姆斯·弗雷泽等有这样的论述:人类生理机制普遍一致,人类心理本性也是共同的,由此导致古代人类“在观念、幻想、习俗和欲望上惊人地相似”。虽然全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但是人的心理本性的需求是相同的,每个人都会向往美满的爱情、亲情的呵护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而真正的跨文化传播就是要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尽量缩小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鸿沟,寻找文化之间的某些相似性。爱、友情、亲情永远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触碰人心底柔软角落的情感,追求这些情感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青木瓜之味》中这种普世价值观的传递,确实能更容易引起全球观众的共鸣。小梅因为有对爱情的憧憬,阿权有对真爱的追求,所以他们最终穿越阻碍找到彼此;女主人因为对自己死去女儿的怀念而格外关爱小梅,她不小心打碎花瓶而不斥责,她要去阿权家里干活时又送给她一套红色嫁衣以及珍贵的黄金首饰;老人对奶奶几十年的默默注视与关心,只因小梅让他从阁楼楼梯上悄悄看奶奶一眼而感到欣喜若狂。这些情节线索的设置,都在向观众传递一种最朴素的感动。《青木瓜之味》表达的这些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普世价值观,是其足以有效实现跨文化传播而吸引全球观众的关键所在。
3. 总结
爱德华·赛义德曾说过“一切文化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孤立单纯的。所有文化都是杂交性的,混成的,内部千差万别的。笔者认为,《青木瓜之味》能在国际影坛上广受好评并将很多重量级奖项收入囊中,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际电影节的包容度、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在不断增加,国际电影人想看到每个国家的本土民族文化中迸发的生命力。文化是具有流动性的,世界文化的集合就像霍米·巴巴提出的文化“混杂性”现象所描绘的那样,文化的“混杂性”会让世界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性与包容性。文化等同传播,不断进行传播的文化才能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技巧的微妙的双向过程,而在跨文化传播中,不同文化的介入会使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电影因其声音与画面的直观性与感染性,更易于被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从而进行文化的传递。《青木瓜之味》,是陈英雄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电影拍摄手段及艺术手法将越南本土民族的文化传播到海外的越裔电影代表作,他的这种以电影为介质的跨文化传播技巧与方法也为国际电影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示范。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丁宁译.[M].商务印书馆2004.
[2]钟亚妹.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周丽娟.浅析本土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艺妓回忆录》为例[J].新闻世界,2010(12):166-167.
[4]陈明华.浅析越南影像的文化表达策略——以陈英雄的作品为例[J].电影文学,2008(16):25-26.
[5]郑凡.震撼心灵的古旋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54.
作者简介:刘晋(1994-),男,汉族,安徽阜阳人,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东盟跨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