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少说一句》中“一镜到底”的艺术特色

2020-05-06王静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4期
关键词:转场长镜头人物形象

王静璇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繁杂的信息大爆炸社会,在交往、交际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的话语也往往趋于浮躁,沟通能够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成为问题的根源。《少说一句》将这一话题搬入单一、封闭的空间内,利用长镜头、一镜到底等拍摄手法展现个体差异、阶级差异所带来的语言差异,探讨多说一句和少说一句能否改变事件的结果、化解个体的矛盾。

【关键词】一镜到底;长镜头;人物形象;拍摄手法;转场

前言:语言,是人类沟通最重要的方式与中介,是人类区别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标志;语言是解开一切误解的根源,亦是创造误解的根源;语言是思想、是艺术,又是利剑与锋芒。西谚云:“语言赋予我们的功用,是在我们之间做悦耳之辞。”悦耳之辞在表达对他人尊重的同时也印证了语言所具有的艺术特性。正确运用语言不但可以使交际顺利进行,还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理解平衡,更能促进社会环境的友好发展。

“一镜到底”能带动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完美的展现环境以及人物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同时长镜头具有真实再现的艺术效果,这种回归真实的拍摄方式在将来无疑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进行“一镜到底”的研究很有必要。

1. “一镜到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一镜到底”(One-shot),简单理解就是一种在拍摄过程中全程无cut的拍摄手法,通常用一部摄像机进行拍摄,将整部影片在一个长镜头内全部展现,或是通过后期的修饰,将零散的片段重新排列组合,使其看上去是一整个连贯的镜头。“真正的一镜到底”在拍摄和实施过程中非常需要过硬的技术手法,而“后期的一镜到底”同样也考验着电影剪辑师的功力。

电影中人物形象通常都是由事件来进行塑造的,“一镜到底”也不例外,但一般电影中可以运用蒙太奇有选择性的将要突出表现的细节、语言、行为强制性的呈现到观众面前,使其可以从这些鲜明的特点中快速认识人物,而“一镜到底”却做不到如此,它只能从一而终的将整个事件的原委以及人物在环境中的表现自然而然地用最真实的拍摄方式呈现出来,用最平常的事件来构建人物形象,这更加依赖于对细节的把握。

《少说一句》中共有9名出场人物,“热心肠”作为串联全片以及连接其他角色的中心人物,在片中起到了连贯的中间轴作用。比如影片开场,“热心肠”边向四周张望边慢吞吞地上车,在商务男两次询问司机问题都被“热心肠”抢答导致没有听清司机的回答后,向“热心肠”投来了些许厌恶的目光,他首先外向输出将矛盾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故而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事件。包括扩大直销男香水味道的负面作用,侧面激化了直销男与晕车大妈之间的矛盾;后又继续发挥角色的“多嘴”设定,批评女贼同时也指责商务男不该把电脑带上车,在两人争执过程中,又将矛头指向了晕车导致呕吐的晕车大妈身上,再由此转回到是由于直销男的香水味道过于刺鼻,形成了矛盾闭合圈;再到后来“老熟人”上车,“热心肠”再次进行语言“攻击”,“老熟人”无视并换到了离“热心肠”最远的座位,拉远了两人的距离。镜头中始终有“热心肠”的参与,将这个自以为是、嘴碎聒噪,殊不知自己的热情过了度的市井“老好人”角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2. “一镜到底”对情节、节奏把控的作用

2.1 以冲突推动叙事

最早的一镜到底作品可以追溯于1948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惊悚悬疑电影《夺魂锁》,它对长镜头在电影中的运用赋予了探索性的意义,片中氛围的营造完全依靠镜头和对白,全片几乎没有采用任何的剪辑手法甚至也打破了蒙太奇规律,使得整个环境和细节都有了相对完整的逻辑。

蒙太奇可以通过对镜头、片段、场面的分割与剪切,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变现内容的主次,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使用蒙太奇来展开情节,强调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从而强制性的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渲染或轻松或紧张或幽默或恐怖的戏剧氛围,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而“一镜到底”却做不到如此,它的镜头是平缓的展现事件的起源、发展、经过和结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铺垫。

《少说一句》中前期运用镜头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在观众面前,期间由语言不断激化矛盾,观众完全可以从中体会到刚上车时从有些无聊的氛围到晕车大妈呕吐后又发现商务男的电脑被偷时的紧张与人物之间嚣张跋扈态度的转变;再到吵架女怒吼之后趋于缓和的沉默,这里是影片节奏的一个缓和点;之后是语言矛盾不断激化形成了剑拔弩张的混乱氛围,最后车子发出一声巨响,回溯到车内所有人齐嘘:“少说一句”,原来一切是一场戏剧实验,氛围趋于平静和放松。

2.2 以悬念推动叙事

电影都是由一个一个事件、冲突联结而成的,当观众对一个事件的结果不能准确的得出结论时,就产生了悬念。《少说一句》“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能够使观众更直观的被带入到剧情中,充分享受对白和情节设置带来的体验。

一部电影的开场是整部影片极为关键的部分,首先《少说一句》发生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内——一辆中巴车内,当第一个镜头展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会产生疑问: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众多人物会发生怎么的故事?随后的一个悬念点集中于吵架女身上,她没有参与到任何一场争执中,但她对电话中的人讲的话总是能刚刚好映射到正在发生的争吵中,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吵架女的正面镜头甚至她的台词也都是以画外音的形式插入进来,这是一种巧合式的悬念设置,同时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随后,当乘客间矛盾不断激化,最终达到顶峰时,司机试图阻止混乱的发酵,却导致一个急转弯发生了交通事故,这时采用倒放镜头,让本以为影片以悲剧结束了的观众重新调动起了好奇心。画面重新回到热心肠想要挤兑直销男涂护手霜,这时车上所有人回头齐声道:嘘——少说一句!最后全员起身合照,这一戏剧电影落下了帷幕。

3. “一镜到底”中的巧妙转场

3.1 以“空镜头”转场

一般影片通过蒙太奇進行镜头的拼接组合以达到时间、空间转换的目的,但在“一镜到底”电影中则完全不同,由于“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决定了时间、空间转换只能通过对现场的完美调度来完成。

今年奥斯卡的获奖影片——由萨姆·门德斯指导的《1917》,不仅在多个奖项评选中饱受影评人的青睐,更是拿下了“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奖,并收获十项奥斯卡提名,称为第七十七节金球奖的爆冷黑马。片中运用的一镜到底要说是拍摄手法倒不如说是展现方式更为准确,全片长度共119分钟,不同于《鸟人》的是,《1917》没有一场内景戏,全部都是外景戏,在这一百多分钟的长镜头中,要经历长达9英里地理位置的跨越,时间长度跨域约8小时。导演利用高超的拍摄技术配合精细的剪辑技巧以及特效,将多组镜头无缝拼接到一起,让观众感受不到任何镜头剪切过的痕迹,从而呈现出了这样一部精妙绝伦、代入感十足、美术与技术并存的“一镜到底”电影。

《少说一句》中有两处巧妙转场,第一处是晕车大妈突然在车内呕吐,引起了乘客混乱之后,司机停车处理,乘客下车等候,由于拍摄选取的是单一空间,并不能跟随乘客下车拍摄,于是,摄像机依然摆放在车内,运用车窗外光线转场,来表现“几分钟后”。第二处是车内矛盾愈演愈烈,吵成一片,吵架女對着电话似是而非的怒吼,车内瞬间安静了下来,镜头缓缓摇过前方行驶中的路面,再摇回车厢内,展现的是一段时间的推移,和一段矛盾的沉寂。

3.2 “突转”营造悲喜结局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突转”这一概念,它的含义即是指行动的发展动向突然转至相反的方向,但这种转变必须符合可然和必然的原则。尤其是在单一空间电影中,结尾处往往会发生让观众始料未及、出乎意料的反转,使故事情节达到一波三折的效果,创造或喜或悲的结局。

因“一镜到底”平缓、低调的特殊性,在《少说一句》的结尾同样运用到了“突转”,当车厢内混乱一片,乘客矛盾激发至顶点,小红帽扬声器中的歌声已不能平复这种矛盾甚至是混乱的助燃剂,司机试图维护秩序而疏忽驾驶时,交通事故发生了,观众认为这是一个必然会被引发的结局,但之后的“突转”讲故事的结局重新定义——这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一场实验戏剧。

4. 结论

由于“一镜到底”的特殊形式,要在一个完整的长镜头中表达出影片的主题,于是对导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运用突出的场面调度能力以及高超的摄像机巧,从多角度进行拍摄避免穿帮,采用丰富的镜头语言进行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虽然“一镜到底”电影的拍摄困难重重,但是在实践与实验中更能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从看电影到拍电影,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将终身受用,并在之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以求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婷,《“一镜到底”的艺术特色》,《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

[2]张晶,《浅析“单一空间电影”的典型叙事策略》,《电影文学》,2017年第18期

[3]张安邦,《“一镜到底”——<鸟人>长镜头美学研究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8期

[4]付彬彬,《浅析短视频叙事技巧》,《戏剧之家》,2017年第23期

[5]闫怀康,《来电狂响与封闭空间电影的戏剧性创作》,《电影文学》,201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转场长镜头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议影视剧中的长镜头
【问吧问吧】
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长镜头美学辨析
纪实性电视片中长镜头的叙事角色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