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导学法在小学数学三角形分类中的应用

2020-05-06龚海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龚海东

【摘要】高效课堂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成为满足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导学法”在近年来我国小学高效课堂构建方面逐渐开始流行,大量的学校试图通过“导学法”的利用来提升学生资助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但是“导学法”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效果还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

【关键词】导学法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161-01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成为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导学法”是我国教学改革以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为了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目标而出现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利用导学法开展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的主题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整个课堂的效率。因此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导学法,从而充分发挥出导学法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在导学法设计中选择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为对象,设计出教育教学的“导学法”,并且将其运用到了数学教学中。

一、设计理念

按照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效的数学课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输,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合作、操作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导学法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按照三角形的角和边的具体情况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三角形的类型和特征,并且积极反思教学实践,将导学法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

二、设计内容分析

小学生在一到三年级已经初步学习到了有关“角”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此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具有一定的基础,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探究新的知识。

教材中对《三角形的分类》从两个不同的层析进行了编排:第一层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使得学生利用掌握的角的知识来探究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具备学习三角形分类的基础。具体来讲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在之前的学习中基本掌握了角的分类,对各种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进行了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三角形分类奠定了知识基础。

认知特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学生的思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因此在设计的导学法的设计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特点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目标

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测量和比较能力,使得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点,并且以此为基础使得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各种特征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探索精神、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从学习中所获得的乐趣和喜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教学过程

导学法着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理念,对于指导学生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其也存在着预设过多、课堂环节多等不足,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注意把握一定的策略,避免导学法运用中的误区,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应用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