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理工科高校美育发展现状及解决途径

2020-05-06罗黛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工科美育途径

罗黛

【摘要】高校美育是當代大学生的重要教育之一,不仅是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力,同时更是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努力追求人生理想和情趣。理工科高校中一直缺乏美育,本文将从理工科高校美育的现状及问题方面着手,浅谈美育的意义与重要性,同时提出笔者自身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思考。

【关键词】理工科  高校  美育  现状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16-02

自从国家教委1989年11月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在普通高校中开设艺术选修课开始,全国高校中的音乐教育终于脱离了半自发状态,走入正轨,确定了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但是在部分理工科高校中,仍有许多现实原因阻拦了美育的发展。教体艺厅2019年2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中指出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切实地指出了一条明确的美育发展路线——将美育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之中。

一、理工科高校美育现状——以音乐教育为例

以音乐教育为例,音乐从来不是无目的无意义地被创造出来并且应用于人类社会,而是以其明确的、在许多情况下呈现为功利的目的性,而被运用到整个社会的生活与生产之中。

远在先秦时期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认识到音乐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复杂且密切的关系。自商周以来乐舞思想逐渐成型,诸多学者逐渐领悟到音乐与社会之间的因果互动关系,认识到乐舞不仅来源于社会生活,成为人类社会人际互动的精神产物,还反作用于社会,对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起了能动作用。周王朝统治者开创礼乐制度,崇尚以“礼”为核心,以“乐”为辅助,教化人民,自春秋时期开始,音乐逐渐摆脱礼的束缚,其本质愈加显现,儒家学派孔子曾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将音乐的功能用兴”“观”“群”“怨”四字概括,“兴”是指音乐起源于社会,“观”是以音乐为样本,可窥探相应时期的社会状态,“群”是指音乐的社会作用,如果听到了好的音乐,人们会更加感动,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彼此理解、使得民众更加团结,“怨”是指音乐中所蕴含的现实,对政治和社会有积极的参与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早就刻上了社会性的印记,大到任何大型的祭祀活动,还是小到民众生活中的婚丧嫁娶,音乐从产生以来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不同表现方式、不同手段伴满足着每个时代不同群体的需要,不但是人们生活中的娱乐方式,更是带有辅助生产、组织社会、传承信仰、传递知识、文化认同、政治教化等多功能的文化生存工具。因此,音乐教育不仅应当注重“娱乐”和“审美”的目的,更应该是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思想的延伸。

在理工科高校中,缺乏的是音乐教育的培养基地,其中有四点问题阻碍了其发展:

(一)师资力量薄弱,艺术类专职教师较少

在理工科高校中,大部分学校并没有设置艺术类学院或专业,以上海市理工科高校为例,仅有四所理工科高校设立了艺术教育中心,但其中专职老师很少,开设艺术类选修课或带领学生社团的教师大部分是其他岗位中具有艺术教育背景的教师。由于艺术教育中心不能直接为理工科高校带来物质性财富或高质量科研成果,因此在理工科高校引进师资人才时,仍旧是以理工类科研教师为主。

(二)学生基础较差,审美水平参差不齐

从理工科高校调研中能了解到,理工科高校学生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艺术相关基础课程的人数比例较少,艺术人才较为匮乏,大部分学生艺术修养仅限于高中艺术课,甚至有部分学生初高中也没有上过艺术课程。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的艺术审美跟不上专业艺术老师,专业艺术老师为此必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在训练过程中就会消耗更多时间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高学生整体水平,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事情。

(三)科研成果不足,教师水平难以提高

在没有大量时间、资金投入或专业发展的土壤的情况下,要想在理工科高校中发展音乐教育,并非易事,原因有三:一是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身兼数职,从精力上无法兼顾;二是理工科高校整体的艺术环境跟不上需求,硬件条件较差;三是对相关艺术团师生的激励惩处或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不到位。

(四)师生对外学习交流机会较少

理工类高校相比综合类高校来讲,学生通过艺术比赛或艺术培训讲座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相对更少,艺术类活动属于第二课堂,大部分学生都集中精力在自身学业里。但是据笔者调查,以上海电力大学艺术团学生为例,100%的学生都渴望通过艺术教育提高自身素养,这证明了美育并非仅推广于艺术专业院校或综合类高校,在理工科高校中,仍有许多学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美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二、理工科高校美育的途径

美育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理念中的关键一步,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走上了正轨,美育育人的效果也是可见的,但是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与当前教育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高校美育高度重视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当把握机会,有针对性的把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发展完善好,满足广大青年学子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

(一)完善学校美育课程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71号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在理工科大学构建科学地美育课程体系,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

1.将美育课程纳入必修课,增加美育课程选修课,完善学分制度。

这类举措一方面是从行政方面重视美育,将美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规范了公共艺术课程,同时也保证了美育课程的普及率。美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后,教师也能按照教学规定积极备课,针对美育课程的形式和活动内容进行创新,成为激励教师自主学习的重要途经;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美育相关艺术活动的排练时间及出勤率,从根本上解决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冲突的问题,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2.建立具有理工科高校特色的美育课程,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理工科高校不仅要强化普及艺术教育,同时应当根据学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实力,根据理工科学生的实际需要,探索属于学校自身特色的美育课程。例如许多设计类的研究生专业正是需要本科是理工类的学生,而并非艺术类学生,结合自身特色,每个理工科高校都可以形成独特的美育课程,同时,理工科高校应当思考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类课程,构建以审美和人文艺术为核心的美育课程,力求做到具有时代性、独特性的精品项目,切实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此外,理工科高校也应当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师资力量,为艺术类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完善艺术类教师奖惩机制,让艺术类教师在理工科高校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激情,避免一定的职业倦怠。

3.加强艺术团管理建设,开展具有理工科高校特色的艺术实践活动。

理工科高校应当加强对艺术团的管理和建设,合理利用社团特点,因校制宜地结合时代精神开展美育相关的艺术实践活动,将自身理工类特点与艺术结合起来,创作出特色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精品活动。大学生是一个积极活跃的群体,在这一期间,学生对于许多事物都充满激情和新鲜感,在合理范围内,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并且鼓励理工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享受其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结合“互联网+”,进行美育全覆盖

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相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优化和集成,并且可以將信息通过一个快速、高效的渠道进行传播。因此,利用互联网提供的网络平台,加上美育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新的发展生态,这必定是一件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

不管是当下的“学习强国APP”还是上海市的“易班APP”,越来越多的信息都通过互联网在师生之间传播,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可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开展,合理利用慕课等形式进行课程教育,真正做到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普及,做到美育全覆盖。

(三)提高艺术作品质量,引进精品艺术项目

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不仅在于学校教育,也应当针对师生没有更多机会接触艺术这一问题做出举措,积极引进精品艺术项目,例如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校艺术场馆参观、戏曲进校园、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给予理工科高校学生更多接触优秀艺术作品的平台和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年学子的艺术审美,真正做到春风化雨。精品艺术项目大部分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载体,引进经典不仅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同时也是将思政与艺术相结合,寓教于乐,以情动人,弘扬主旋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到:“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理工科高校的美育从本质上正是应和了这句话,艺术和科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并且将其运用到了各种艺术中去,诸多科学家都是艺术爱好者,例如李政道教授,不仅是优秀的物理学家,同时也了解诗词、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的,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在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文件中也说到,应当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笔者认为,在理工科高校中更应当注重美育工作,有针对有计划地开展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强化普及艺术教育,完善学校美育课程,结合“互联网+”,顺应互联网时代大背景,积极探索美育新形式和艺术实践活动课新方向,加强培养力度,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下,落实美育经费保障,培养优秀艺术教师,引进优秀经典剧目,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审美水平,真正做到美育全覆盖。

参考文献:

[1]王凤雷.《高校美育课程发展及演变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

[2]钟仕伦,李天道.《高校美育概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理工科美育途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