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产能合作向纵深发展
2020-05-06王莉莉
王莉莉
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与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共同提出了开展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的倡议,揭开了两国开展产能合作的序幕。在兩国领导人高度关注和直接推动下,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快速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苏伟表示,近期,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哈产能合作框架下将施行取消“返签号”的特殊签证便利化安排,为执行产能与投资合作的中资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中哈产能合作55个重点项目中,15个项目正式投产,11个项目正在实施,投产和正在实施项目总投资额达到77亿美元。他指出:“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了就业岗位、创造了大量税收,为当地政府和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充分利用中哈产能合作机制
苏伟表示,在国际经济环境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下,“中哈产能合作既是中哈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哈进一步合作的重要推动力”。他建议,企业首先要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哈两国开展产能与投资合作是互利互惠、自觉自愿、双赢的合作,鼓励走出去的中资企业积极融入到当地社会,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合规经营、环保、创造就业、纳税、公益、教育、医疗等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增强项目所在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
其次,用好中哈产能合作机制。发展改革委作为中哈产能合作中方的牵头单位,愿意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支持和指导,也愿意了解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和有关的困难。
再次,坚持按照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商业原则、国际惯例的原则开展有关项目的合作,在项目实施、推动过程当中,充分尊重企业能够按照市场的规律,做出必要可行性分析。
最后,既要埋头做事,又要做好宣传。苏伟指出:“企业需实事求是的及时地向社会发表一些信息,公开透明来推动相关的合作项目,帮助哈萨克斯坦民众更好地来了解中哈产能合作真实的情况。”
近期,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针对中哈产能合作又专门出台了“无需返签”的特殊签证便利化安排,为执行产能与投资合作的中资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据了解,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已于2019年11月20日开始为中方企业办理无需返签的签证,首个签证仅用5个工作日就办理完毕。
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商务参赞苏丹(Sultan Kinzhakulov)表示,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双边产能投资合作顺利开展。目前已投产的项目,生产的都是高水平、高附加值的产品,除了满足哈萨克斯坦国内市场需求,还实现了出口,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哈萨克斯坦欢迎更多中国投资者到哈投资兴业,哈政府也致力于为投资者来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2019年中哈政府间签署中哈产能合作基金在哈进行直接投资个别类型免税协议,这个协议2017年已经生效。相信这样的一个协议,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在产能投资领域的合作,让中哈产能合作基金框架下的项目能够享受免税优惠。这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在产能投资领域的合作。”苏丹说。
哈萨克斯坦投资公司副总裁Birzhan Kaneshev也谈到,中哈产能合作是在两国政府领导下实施的。5年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在工作中给予了哈方大力支持和帮助,双方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希望双方在已取得成果基础上,在更多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高科技等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
能源、农业领域合作见成效
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一局副局长彭东梅表示,中哈产能合作机制从2014年创立至今,双方已经举办了17轮产能投资与对话合作会,确定了55个投资总额约276亿美元的产能合作重点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到目前为止,这55个重点项目中,15个项目正式投产,11个项目正在实施,投产和正在实施的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77亿美元。
“在过去的5年间,在中哈产能合作机制项下,一大批有实力的中资企业赴哈投资兴业,有力支持了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产能升级,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惠。”彭冬梅说。
彭东梅表示,产能合作有助于哈萨克斯坦推进工业体系建设,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保障其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哈萨克斯坦通过吸引产业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推动了当地的采购,创造了就业,更好满足本地市场的同时,也带动了哈国上下游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中方通过产能合作开拓了海外市场,也推动了对哈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哈产能合作的成功案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打造了良好的样板。
在农业领域,中资企业在哈投资建设的油料生产厂、骆驼奶粉生产厂等项目,充分利用了哈方的资源禀赋,在帮助当地农户提高产能的同时,满足了中国市场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例如,西安爱菊粮油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投资建设的加工园,目前是哈最大规模的油脂加工厂,加工园仅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园区直接为当地创造了130个就业岗位,间接为北哈州种植、物流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就业市场。
在能源领域,中国石油与哈国国家石油公司实施对等管理的奇姆肯特炼油厂,其改造工程于2014年启动,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哈国“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高度契合的重点工程项目。彭东梅称,该项目已于去年完成投产,原油加工能力达到了每年600万吨,加工工艺实现了国际高标准质量要求,满足了哈国高环保标准石油消费的需求,实现了生产工艺现代化,是中哈产能合作的一个典范。
中哈产能合作还辐射到了周边地区。苏伟表示,奇姆肯特炼油厂所生产的产品在自给自足的同时,也销往欧亚经济联盟内的其他国家,带动了炼油产品出口。
“正处于建设期的哈石油化工公司年产50万吨聚丙烯项目是哈‘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石化综合体计划的首个重点项目。”彭东梅表示,该项目结合哈丰富的、低成本的、易获得的石油半生气材料与中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丰富的技术优势,在推动了哈石化产业升级的同时,为中国海外项目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上海寰泰集团董事长南逸表示,哈萨克斯坦非常有活力,充满机会,且营商环境良好。他认为,企业要想走进哈萨克斯坦,首先要积极围绕国家倡议和战略布局,抢抓发展机遇。
二是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变能力。南逸表示:“针对新能源行业我归纳两个潜在的风险:一是我们的汇率波动风险,二是政策履约风险。欣喜看到哈萨克斯坦倡议的‘光明之路进入逐步调整期,相信未来汇率受石油价格波动也会越来越小。”
三是提高投资质量,加强依法诚信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哈萨克斯坦法律要求执行项目,聘请雇佣当地建设队伍,同时尽可能加大当地的采购力度,实现共赢。
四是加强成本控制意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与国内投资项目相比,在哈萨克斯坦有两大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投资成本,即将赴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企业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一是运输成本较国内高;二是冬季施工较为困难,影响建设期的财务成本。”南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