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沙特打起原油价格战,为什么美国受伤?
2020-05-06孟秋
孟秋
对全世界来说,2020年3月9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3月6日,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与俄罗斯新一轮减产协议谈判破裂,沙特宣布增加原油产量,将其产量从970万桶/日增加到1000万桶/日以上。鉴于此前欧佩克和俄罗斯维持了3年的减产协议确保油价坚挺,沙特宣布增产后,3月9日便出现了媒体称之为原油价格“史诗级”的暴跌。世界原油价格两个主要标杆北海布伦特油价从45.27美元/桶跌到34.36美元/桶,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WTI)从41.28美元/桶跌至31.13美元/桶,跌幅均超过24%。
对于油价下跌,俄罗斯迅速回应说,莫斯科有足够的资源来弥补油价处于每桶25—30美元的情况下的预算短缺,并可在这种情况下维持6—10年。高盛不失时机地在3月9日抛出一份报告,预测油价可能会跌破20美元/桶。事实上,只过了不到两个星期,WTI的价格就已跌到22.63美元/桶。
接下来的就是一场经典的原子弹爆炸般的链式反应。伴随油价下跌,3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所三大指数全线暴跌,一度触发交易熔断机制,停止交易15分钟。这是美国证交会设立熔断机制以来,继1997年10月27日之后第二次熔断——市场很快就在3月12日、3月16日和3月18日又熔断了三次。两周之内,美股跌幅超过了2008年。以道琼斯工业指数为例,三月份的头三周就跌去9819点,跌幅高达33.9%。
美股的猛跌又很快产生更多溢出效应,仅3月12日,全球至少有11个国家的股市出现熔断。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浮现眼前。然金融危机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在此不予深入谈论,而是聚焦于这次原油价格危机的成因和未来走向。
第二轮油价“腰斩”风波?
沙特和俄罗斯交锋,躺枪的美国,其实有一点无辜。
要明白这次交锋,正好掐在了一个微妙的时间点上:新冠肺炎疫情正好在全球扩散的时机。在评估了疫情发展状况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3月4日表示,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将从1月份的3.3%调低至2.9%。在此前,中国因为需要应对疫情,全国经济按下暂停键,交通和物流受到严重冲击,原油需求大幅下降。在疫情全球爆发后,预计世界原油需求总量将会大幅减少。美国能源信息署在3月11日提供的预测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油消费将从每天1亿桶下降到9910万桶,而2019年原油本来就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目前有预计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要延伸到秋季才能有所缓和,未来两个季度需求不会太旺盛。此时增产原油,价格自然会猛跌。特别是俄罗斯,由于它的油田都在冻土地带,每桶原油成本在30—40美元之间,长期的低油价会让其损失惨重。
既然原油生产越多就越亏,为什么俄罗斯还要跟沙特谈崩,去承受低价原油带来的损失?答案是:市场份额。
首先需要清楚一个事实:全球有每日千万桶原油产能的国家只有3个: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不妙的是,美国生产的原油一半以上是页岩油。这种原油生产成本很高,各种研究机构估算的成本是每桶50—60美元。大家都增产,美国人首先吃亏。所以从3月中旬开始,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放大招,针对本国的中小石油公司增加采购用于战略储备。这是2001年9月之后11年以来首次有美国总统作出填补石油库存的指示。但是高盛立刻跳出来说,以当前全球供应过剩的规模来看,美国填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动作,可能仍不足以阻止油价下跌,高盛对第二第三季度的布伦特油价预测:每桶30美元。
原油市场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2012年页岩油开采大爆发以来,美国产量迅速增加,引起了传统产油国的恐慌。2014年下半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从最高点的115美元跌至60美元以下。这场著名的油价“腰斩”事件,起因只是供需关系调整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但当年10月沙特以2008年以来最低折扣出口原油,挑起价格战,伊朗伊拉克等主要产油国跟进,引发已经下行的油价大幅滑坡。当时美国页岩油的成本在70美元/桶以上,原油价格战沉重打击了美国页岩油产业,两年内美国对页岩油的投资减少了46%。美国排名靠前的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其股票从2014年最高点下跌了90%。
2017年1月,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第二天,就出台了“第一能源计划”,开始对页岩油产业的扶持。在白宫出台官方政策支持的背景下,页岩油产业获得大量融资,重振旗鼓,推动美国成为石油出口大国。在今年1月初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双方同意中国从美国采购大量原油,这就是美国通过原油产业获利的一个表现。
但是,在今年的这场原油价格战开打后,成本远高于沙特和俄罗斯的美国页岩油产业好日子到头了。切萨皮克一直未能盈利,前几年的快速融资让其债台高筑,目前欠债90亿美元,8月份将有1.92亿美元债务到期。而它的股价从今年1月至今已暴跌了77%,市值仅有3.71亿美元。这也是许多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缩影。它们熬过了2014年第一次油价“腰斩”风波,但因为始终未能获得足够盈利,很可能挺不过第二次风波。
美国要是从原油出口市场退场,让出的市场份额自然就会被欧佩克和俄罗斯瓜分了。
俄罗斯的底气在哪儿?
对于这场价格战,俄罗斯早就憋了一口气,主要是美国基于地缘政治原因向俄罗斯发起的一次次制裁。最近一次制裁是俄德之间关于“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美国不但强制自家参与建设的公司退出,还威胁制裁许多相关的欧洲公司,迫使“北溪二号”目前建设接近停滞。
从时机上看,俄羅斯在这个点儿明斗沙特暗指美国正合适。特朗普正在进入选举状态,选情微妙;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美国应对不力;最后是原油消费预期不旺,正好借机给负债累累的页岩油企业致命一击。油企倒闭,特朗普的选情就会受影响。就算俄罗斯的努力没有奏效,挡不住油价上涨,对俄罗斯照样是好消息。
从原油生产成本上比较,俄罗斯的赢面其实有限。沙特的原油生产成本大约是俄罗斯的三分之一。看上去俄罗斯要吃亏。但原油上还有个平衡预算的价格。即,原油在某一价位上带来的收入,刚好能使政府财政支出不至于亏空。从2014年乌克兰危机至今,俄罗斯财政平衡做得相当不错。靠着危机时分不宽松政策和严格压缩政府开支,俄罗斯度过了艰难的3年,然后在2018年和2019年实现了财政盈余。此前它还依靠建立国家应急基金,顶住了2014年以来的金融风波。虽然能源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俄罗斯还有出色的农业出口作为基石,这是俄官方声称可以承受长达6—10年低油价损失的原因。问题是如果低油价哪怕持续一年,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也可能难以为继。
相比之下,很多人可能觉得沙特比俄罗斯更富有,油价之争对沙特而言不会伤筋动骨。这其实是个错觉。一直没有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国民经济对能源领域依赖过高,这是沙特的老问题,但真正要命的问题是沙特政府花钱无数,收益屈指可数。
这样下去钱自然越花越多。连续高额的财政开支让沙特2020年的赤字可能达到50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6.5%。中东的投资集团Al Rajhi在2019年底分析说,沙特如果要达成财政平衡,原油价格应该在71美元/桶以上。俄罗斯财政部在3月9日的表态中说,俄方达成财政平衡所需要的油价是42美元/桶。就这个意义上来说,俄罗斯能比沙特承受更多的油价压力。
不过,沙特比俄罗斯强的地方在于,它有盟友。价格战的出路之一也在这里。
美国分身乏术
既然原油市场上演了“三国演义”,又拉又打的做法肯定不会少见。之前是沙特拉着俄罗斯限产,美国不在乎。后来沙特俄罗斯谈崩了,美国完全可以拉其中一家来对付另一家。美俄合作的可能性很小,且俄罗斯增产空间不大,左右油价能力不及沙特,最有可能美国和沙特即欧佩克进行限产。3月20日,美国传来特朗普欲向沙特派遣能源特使,以及德州原油可能限产的传闻。显然沙特和美国就限产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已经出现。
只不过,美国人和沙特一起限产,对油价的拉动作用有多大,还要再观察。
这一次的原油价格猛跌,需要看到背后的两重原因:首先是俄罗斯和沙特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产能影响力打价格战;第二则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下滑,原油消费预期下降。有些媒体认为,石油消费出现拐点也是影响原油价格的原因。有些预测甚至认为石油消费拐点在2028年到来。但这仍只是一个远期的预测,对当下油价影响不大。
因为第二重原因,提振油价的最好办法,并不是从供应端限流,而是应该扩大需求端的流量。这就意味着,包括美国、欧盟以及中日等能源消费大户,需要全力投入疫情防治,使其影响早日消退,让经济运转进入正常轨道。但遗憾的是,美国和欧洲在2月和3月错失了控制疫情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防疫和抗疫問题上缺少合作,这对于原油消费回暖很不利。
美国与沙特可能合作,也无助于美国页岩油行业消除其即将面临的危机,因为其负债问题无法解决。特朗普向本国中小原油企业采购原油作为战略储备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可以赢得行业的选票,但随着美国战略石油库存继续增加,这个政策操作空间已经不大,很有可能会出现相当多的中小页岩油企业倒闭的情况。
对于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的中国而言,低油价有利于降低经济复苏的成本,同时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增加中国的原油储备,这是利好的一面;另一面则是中国的石油企业以及石化行业会因此在利润上承压,但整体上对于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期。
但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这次原油价格战让人看清楚了原油价格变化中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在增大。中国仍应该大力发展绿色能源、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同时,继续推动人民币原油和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影响力,提升自身在全球能源领域的话语权。这样才能确保能源市场出现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将其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