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网考试场景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改革探究

2020-05-06闫红强高晓阳王关平杨婉霞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期

闫红强 高晓阳 王关平 杨婉霞

摘   要:《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而言是一门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核心专业课,同时,《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在国网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该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所有相关课程中,难度系数最大、理论性最强、综合性最广,加之国网考试对该课程的要求更高,考察强度更大,故教学团队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需求。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机制等三个方面的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素养,提升了国网公司入职考试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网考试  电力系统分析  过程性考核机制

近几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稳步上升,为我国电气与电力相关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1]。而对于该专业而言,国家电网是广大电气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单位,2012 年以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电力生产业(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电力制造业(南瑞、许继、平高、北京四方、明阳等)以及电气相关企业。而国网公司自2012年以来展开了全国统一招聘考试,在为国家电网吸纳大量优质电力人,提升国家电网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一条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渠道,实现了学校、国网、个人多方共赢的美好局面。本学院毕业生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国网公司的报考条件,自2013 届毕业生起,我院为甘肃电力公司、陕西电力公司、新疆电力公司、青海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等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在通往国网的路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也给我们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电力系统分析》这门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的灵魂,并不为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在国网考试第一批电工类专业笔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广大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讨在国网考试背景下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1  优化精化课程内容

电力系统分析教材版本众多,韦钢老师的教材内容构架方面确实使用反馈很好。陈珩和李光琦老师(第四版改为同教学组的方万良老师修订)这个组合最全面,因为很多教材限于篇幅,在稳态和暂态方面都有删减,这就造成后续课程衔接不连续以及就业、考研的知识缺漏,而这个版本刚好弥补了这个缺点。于永源老师的教材较为浅显,适合学时较少、不需要深入学习的场景。夏道止老师的教材也非常系统,侧重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对于一般学生来说稍难,习题也不是简单的内容复述。刘天琪老师的教材是为研究生教学编写的,本科生教学不太适用。李庚银老师的教材则侧重于稳态分析。综上所述,我院结合自身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国网考试的大纲要求,采用韦钢老师的教材。然而各个版本的教材重点不够突出,完全体现不了国网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和精化。

由于各个版本教材重点不够突出,针对国网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大纲电力系统分析部分的内容[2],教学团队对考纲做出了调整和模块划分。首先将考纲分为稳态部分和暂态部分,在稳态部分,将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各元件特性及数学模型作为基础模块,该模块中,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负荷的分级、电能质量、电力系统结线方式、电压等级的分级及其适用范围等均为常考考点,而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电力线路按长度的分类、负荷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有名制和标幺制的概念及其应用均为考点的难点内容。将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作为稳态运行模块,该模块中,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是常考点,其中,电力线路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辐射网和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相关的概念和定义是一个常考点,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为考察的难点和重点。在暂态部分,将电力系统故障的基本概念、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作为暂态部分基础模块,该模块中,故障分类、短路和断线的基本概念、无限大功率电源的定义及其三相短路后的电流分析均为基本考察点。电力系统简单故障分析与计算的相关概念、定义及公式为近几年考察的热点内容,将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作为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模块,该模块中,同步发电机组的机电特性、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概念、小干扰分析法、提高系统静态稳定的措施、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概念、等面积法则、极限切除角的概念、提高系统暂态稳定的措施等均为考察的重点难点内容。

2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基本是零交流,造成满堂灌的现状。然而电力系统分析这门课程偏概念理解,加之公式推导与计算也多,知识涉及面广,抽象不好理解,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讲解。为此,教学团队引入了导入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2.1 导入式教学方法

导入式教学是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教学,它是一种用学生已获得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的教学方法[3]。导入式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经之路,是师生建立良好感情的一座桥梁,也是决定整个课堂氛围的一个关键点。下面通过举例进行说明,在讲解“故障”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先给学生导入一个苹果的故事,一个苹果本身有一块斑点,我们发现之后,必然会在第一时间使用刀具将这块斑点切除。然后再一一对应,将大的电力系统比作苹果,将故障比作这块斑点,当发现斑点之后,迅速及时地切除它就好比在检测到故障点之后,在大的电力系统中迅速切除故障。这样一来,把故障这个枯燥难懂的概念对应于苹果这个简单易懂的例子,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故障”这个概念,而不是简单的概念重复,进而达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2 讨论式教学方法

为了加强学生理解,促进学习效果,在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精心的指导下,给学生抛出问题[4],学生围绕该问题在课堂上相互启发、共同讨论、各抒己見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讨论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由教师备课、布置讨论、组织讨论、讨论总结四个模块组成,在其实施过程中需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课上与课下同步、面向全体与照顾重点相统一和恰当性原则。

3  建立过程性考核机制

电力系统分析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习惯,显然,学习过程和态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方面教学团队审时度势,对传统考核机制进行优化改革,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过程性考核机制,建立的过程性考核机制是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含出勤成绩、课前预习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课堂笔记成绩、课后作业成绩、综合性作业成绩六部分)、期中考试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四个模块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5%,实验成绩占5%,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这样一来,把原来占比20%的平时成绩转变为占比50%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加大了过程性考核的强度,有效地考察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同时,新增了期中考试,是对学生期中学习情况的一个摸底和考察,也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估;另外,把实验成绩的占比从原来的20%调整为5%,减小了实验成绩的占比,做这个调整是因为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共就4个课时,2个实验,实验内容简单、浅显、好懂、易操作,对学生的区分度较小;最后,把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从原来的60%调整为40%,减小了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这样有效地回避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在这四个模块中,重点研究第一模块——过程性考核成绩,教学团队把过程性考核成绩分为6小部分,分别为出勤成绩、课前预习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课堂笔记成绩、课后作业成绩、综合性作业成绩,这6小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成绩、课前预习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课堂笔记成绩;二是阶段性考核,包括课后作业成绩;三是综合考核,包括综合性作业成绩。

4  结语

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国网公司入职考试的竞争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教学团队会不断地学习与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紧随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加强与科研结合,为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孟令鹏,杨伟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17):59-60.

[2] 2020年国网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大纲[Z].

[3] 徐志伟,丁旭东,姜燕.基于应用型本科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6):90-91.

[4] 张永熙,周任军,王媛媛.《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工程实践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4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