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诗性书写

2020-05-06杜泓瑞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摘  要:《平凡的世界》作为现实主义作品,其对陕北如地方志一般的描摹是无需多言的。但一部作品要与读者产生共鸣,并绽放持久的生命力,非作品中蕴涵作者本人丰富的情感不可的。关注现实人生是路遥作品的特点,“以情驱笔”则为他的创作增添了一抹浪漫主义的色彩。本文从作者精心描绘的审美世界出发,分析作者诗性书写在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审美世界;诗性表达

作者简介:杜泓瑞(1993.9-),男,汉族,甘肃靖远人,延安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9-0-01

《平凡的世界》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这既是他对柳青创作理念的继承,也是他对作品需要的考量。《平凡的世界》是现实的,同时也是“借物抒情”式的,其中饱含了作者路遥本人浓烈的情感,以及在这种情感激荡下创作出的一种审美化的“陕北世界”。路遥将他内在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作品中时常会有作者的声音跳出来,用抒情的诗性话语,发掘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用语言为诗意书写固定了一个本土性、原生性存在的地理空间。[1]

一、诗性书写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2]

作品开篇的文字,简单的一段话,路遥用了几天才完成。没有华丽的写作技巧,只是用诗一样的语言,将他心中“陕北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书写方式是贯穿全文的。在作品中,作者用抒情的话语,发掘人物的记忆世界,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

作品第一卷,少平给少安转达润叶让他到城里来一趟的话后,少安的脑海中浮现出他和润叶润叶青梅竹马的时光:两家人在贫苦岁月里亲密的关系,春夏秋冬四季简单而又快乐的娱乐活动。因为裤子上的破洞被同学嘲笑的少安,躲在金家祖坟后抹眼泪时,又想起了神仙山的美丽传说。当镜头来到润叶表明心迹的场景,惊呆了的少安,立在公路上,而润叶已经穿过街角,消失在视线里,“街道后面的土山上空,一行南来的大雁正排成人字形,嗷嗷地欢叫着飞向了北方。”爱情的幻梦终被现实击垮,婚礼中的润叶思绪又回到从前,“她那叶想象的白帆又驶回了遥远的童年,在记忆中的每一个温暖的港湾停泊了一下。而这温暖的回忆,如同在金家湾的草丛里寻找的瓷片,都破碎了……

在作品中,路遥为苦难中挣扎生存的人营造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让人物为之充满希望,然后又无情地撕碎这个世界,由希望到绝望,再到绝望后依然努力生活,形成了《平凡的世界》中独特的艺术张力。

农民出身的少平和干部子弟晓霞的恋爱,充满了梦幻色彩,他们的爱情也经历了美好和考验,路遥用一场“古塔之约”为二人的最终分别埋下伏笔,当晓霞为救人牺牲,痛苦的少平独自一人赴约,“时针没有在他们约定的时刻多做停留,又继续向前走去。”生者也是如此,要从诗的世界中走出来,回归现实。

少平的好友,金波的爱情也充满曲折,因为才艺被选入部队文工团的金波,本应是前途一帆风顺,却因与一名藏族女子的感情而被遣返,他与女子因对歌互生情愫,匆匆见过一面,听不懂对方的语言,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八年后金波还是孑然一身,在某个夜里,因为一场梦,他又如唐吉坷德般不远万里地去当年的军马场寻觅芳踪,而那里早已沧海桑田,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市镇。“一切都结束了,他告别的是人生整整一个段落,青春之花,永远地凋谢在了这片草地上。这是壮丽的凋谢,他失去的,也正是他收获的。”离开小镇前,他旁若无人地站在十字路口,又忘情地唱起了《在那遥远的地方》。[3]

二、浪漫的幻想

在晓霞死后,孙少平因为思念的情绪过于强烈,竟然吸引来了外星生命,产生了所谓的“第三类接触”。外星人与他进行了交流,甚至预言了孙兰香未来会成为出色的天体物理学家。外星人走后,少平睁开双眼,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但这次经历,粉碎了他的世界观,和晓霞的“重逢”也给了他极大的安慰,让他感到这场经历打破了他思维的疆界,使他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生活。

这场近乎离奇的遭遇无疑是路遥给处在痛苦中的人的一剂“强心针”。在现实主义的创作背景下,这样的尝试是非常大胆的。逝者远矣,生者的人生还要继续,路遥不能为每一个人的不幸都天降神兵般施以援手,否则作品就会流于“才子佳人”式的俗套。对于少平和晓霞,路遥是偏心的,这对爱侣跨越了现实的差距,路遥不忍心让他们成为世俗的牺牲品,选择让一场洪水卷走了晓霞的生命,使爱情永恒。在少平独自赴约后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重新点燃主人公的生活热情,这也是路遥没有僵化地对待现实主义的体现。

在现实主义的舞台上,路遥以文学为载体,通过强烈的主观精神和极具个人特色的诗性书写,将自身的审美体验融入其中,为我们呈现了艺术和生活中的平凡世界。正如路遥在茅盾文学奖获奖感言中说:“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路遥本人的创作对象,艺术追求和创作理念都一并概括其中,在忠实客观地书写陕北世界的过程中,路遥将自身强烈的艺术个性融入其中,用炽热的情感歌颂土地,也感染着读者,正是这两种因素,共同构筑了路遥的“平凡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娟.人性回归、诗意言说与小说的现代性批判——评张炜小说《艾约堡秘史》[J].小说评论,2018(06):180-184.

[2]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3页.

[3]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361页.

猜你喜欢

平凡的世界
从《平凡的世界》中解读田晓霞的性格特点
基于苦难意识解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的诞生
黄土高原上的文化情怀
《平凡的世界》富有生命力的美学价值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