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小解
2020-05-06周佳乐
摘 要:“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美诗若此,执卷读时总耐不住心底悸动万分。故着此篇小字浅解一二。
关键词:《再别康桥》;徐志摩;依依惜别
作者简介:周佳乐(1999.3-),女,汉,浙江金华人,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8-0-01
《再别康桥》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多情子亦多才,《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众多代表作品当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原是浙江嘉兴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等。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再别康桥》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再别康桥》亦有着它独特的创作背景。康桥,也就是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在1920年10月-1922年8月期间,徐志摩曾经在此地留学,这段时期给徐志摩留下了很多美好而深刻的记忆,在其人生经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段时期也是徐志摩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从徐志摩各类诗歌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想见康桥在诗人心中何其重要!
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在其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于中国上海作成这首作品。1928年的夏天,徐志摩先生孤身一人来到英国,先在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家中停留了一晚上,而后又自己一人来到康桥想要拜访旧友,然而可惜的是,旧友没有得到通知,没有在康桥等他,访友之行落得一场空。无奈之下,徐志摩转而故游康桥,走在熟悉的土地上,眼前尽是熟悉的图景,旧景浮现、旧情重燃,然而因为当时时间有限,行程紧凑,徐志摩先生又急于去见另一位英国朋友,并没能当时将情景记录下来,及至归国途中,才展纸执笔,将这满腔激情尽数挥洒于纸上,写成了《再别康桥》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在其之后,徐志摩先生又创作了多篇作品,表达对康桥的留恋不舍的深沉爱意,但大都与这首作品同出一折。
《再别康桥》这首诗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其内涵丰富,余韵悠长。其意象的运用一直是文学界讨论的焦点。《再别康桥》总计包括七小节内容,而离别事其核心内容。在诗歌的开头,诗人写了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而在诗歌的末尾诗人又写到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两者之间有一个首尾呼应的关系,同时都运用到了云彩这一意象,这就给整个诗歌奠定了一个明确的感情基调,即忧郁中又夹杂着些许旷达的思想感情。康桥对于诗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处所。这里不仅包含着作者的留学经历,同时也寄托了作者某些珍贵的情感和回忆。因此,离开康桥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是比较沉重而深刻的。但是,作者却选用了轻轻、悄悄这样的形容词汇来反衬自己的情感,而这种形容词的运用恰恰与云彩这种带给人们飘逸的感觉交相呼应。除此之外,云彩这一意象本身就带有离别之意,它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诗人离别时的无奈和惆怅的思想感情。在诗歌的第二小节部分里面,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金柳比作了新娘,其中对柳这一意象的使用同样也是为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而服务的。在自古以来的文学创作中,诗人、学者大多以柳条代表着离别之情。借柳条表达对友人、亲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在这里,徐志摩先生对柳这一意象的使用,除了象征表面上的离别之意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义,也就是以柳喻人。正如他在诗歌当中将柳比作新娘一样,在这里他对金柳这一意象的使用,同时也表达了对在康桥这里遇到的某位伊人的怀念和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俩人彼此之间的承诺和回忆的珍惜和怀念。这种观念的认定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的。在1922年8月,诗人第一次告别康桥写出了《康桥再会吧》这一诗歌作品,这些内容当中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愿望:“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筑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筑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筑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筑年来梦境缠绵的销魂踪迹。”而这一愿望具体是怎样的,外人不得而知。他只属于诗人自己还有康桥。
《再别康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无外乎作者对康桥的怀恋之情。读此诗,感受到作者对求学青春的怀念,亦勾起我对过去学生生涯的记忆。身处于如今情景,纵使截然不同,亦常令我忆起那段青葱岁月,只是,模糊。彼时的种种场景虽常浮现于脑海,却总是断断续续,记忆早已支离破碎。我忘了同学的名字,他们的音容笑貌也早已模糊的、模糊的……拼凑不出。只一事难忘,那张同学录上醒目的一句赠语“生活是美好的,永远都是。当然,如果你遇到了不美好的事,请见第一条。”初见,熟记于心,再没忘却。学生时代,青春洋溢,总是给留给了我们许多许多难忘的美好。愿成长之路不会泯灭这些记忆中的美好,让我们永享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王永胜,李素荣.《再别康桥》与徐志摩的心路历程.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
[2]李惠霞.人如其人,诗如其人――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社会纵横,2004.
[3]劉亚青著,解析《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