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福克纳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

2020-05-06夏君

青年文学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叙述人物塑造

摘  要:余华小说的创作中,福克纳的影响较为深刻。主要表现在创作理念方面,促使余华小说的小说形式和内容发生可较为巨大的变化,创作方向由先锋逐渐转变至民间。同时余华小说中人物类型的塑造方式也受福克纳的影响,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了福克纳特有的叙述方式,帮助余华小说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悲悯;生命精神;叙述;人物塑造

作者简介:夏君(1979-),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山东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8-0-0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中著名的作家之一,在他的笔下小说剧情与人物的内心变化、形象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细腻的情感与鲜明的人物特色交织在一起,对后来作家的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详细阐述其对余华作品创作的影响。

一、理念影响:悲悯情怀的彰显

在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创作过程中,余华小说中所表现都的大多为形而上学的思想。在此段时间内的余华拥有强大的野心和爆发力,想借助小说披露社会的本质现象,但是人的力量毕竟是弱小的,在不断动荡的社会中,余华越发觉得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而在此时,福克纳小说的创造方法给予了其灵感。

福克纳创作心态和理念对余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上世纪90年余华发表的《夏季台风》作品中其思想和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作品开始贴近人们的生活[1]。而余华作品中真正开始发生转变的是《活着》等一系列作品,余华的文字和思想不再专注于揭露世界的丑陋,开始用温暖的笔触去感知世界,善良、坚韧的小说人物成为其抒写的重点。

福克纳与余华两者之间具有相似之处,他们在小说创作中走得都是先锋之路,福克纳与余华不同之处在于其小说主要是运用人的精神以及内在的心理去揭示人在社会中的境遇,虽然小说中也存在灰暗的绝望以及战争的残酷元素,但是占据文章主旨的始终是人高贵的品格以及相亲相爱的美好。福克纳的小说始终是善良、美好而又坚韧不拔的。而余华在先锋时期所创作的小说虽然也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是这份感情却是隐藏在漫天的绝望与黑暗当中,让人感受到无边的寂寞。在接触和了解福克纳小说后,余华在90年代所创作的小说当中逐渐加入了较为温暖的色调,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和饱满。余华曾明确说过“文学作品最让人敬佩之处并不在于小说中所隐藏的同情和怜悯之心,而是要借助文字将其生动的表现出来。”余华对自己在此时期的转变非常自豪,如《许三观卖血记》中就包含着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2]。

二、人物塑造影响:生命精神的呈示

在福克纳的小说创作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人物是小说创作的重心。余华在先鋒时期的创作中对于人物的塑造并不关注,仅仅将他们作为一种文字符号和道具,受福克纳小说影响后,《在细雨中呼喊》作品中更为关注的是真实个体也就是小说人物的生存本身,并将叙事主体隐藏在人物背后,真实还原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叙述主体所代表的含义和内容。如《他们的儿子》中深刻的描绘了生存价值观迥然不同的两辈人,《吵架》中出现的带有复杂心理的新时代青年人物等等。余华用文字生动的展示出了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将人们疲于奔波的身影进行细致的描写揭露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3]。福克纳认为人们的身上所具备的善良、美好、坚韧等美德是拯救这个黑暗社会的唯一方式,在小说创作中更重视小说人物精神世界的构建。对于福克纳小说,余华在先锋时期所创作的小说显得狭隘和短浅,余华更重视的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但人们并不可能模式显示生活中的美好,因此其在创作过程中便会对现实生活进行颠覆并再次重组,而福克纳小说的创作方法给予了余华非常重要的启示,开始发掘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在随后的创作过程中,余华开始重视人们身上美好、善良的品格,笔下的小说人物也开始拥有更加美好的品质[4]。举例来说,《活着》小说中主人公福贵原是富家子弟,身上有很多陋习,在经历一系列的打击和苦难后,让其认识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的责任,逐渐显示出坚韧等美好的闪光点,带动读者的情感。福贵在艰难困苦的日子中没有选择结束生命而是选择活着,凸显出的是生命的可贵。余华的小说作品中对人在生活中意义的探讨更上了一个层次。

《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作品中探讨的同样是关于生存与死亡之间的故事,讲述的是人对生命的渴望。与富贵隐忍的态度不同,许三观表现是对生命无穷的渴望,他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是生命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又一体现。在遭受生活的磨难时,他没有一味的闪躲,而是积极自救,通过卖血换取活下去的动力。在小说中许三观即使处于如此状况之下,对太生活仍有一颗包容和博爱的新,宽容谅解了置自己于苦难当中的何小勇,并抚养了他的儿子一乐[5]。在福克纳作品的影响之下,余华的作品逐渐摆脱以往的束缚,更加重视小说人物的人性品格,促使余华在90年代的小说处工作逐渐走上更加规范化和有序的状态,深刻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

三、叙述影响:简单、单纯的叙事风格

余华在福克纳小说作品的影响之下逐渐摆脱了以往冷漠、带有侵略性的叙述方法和风格,而是逐渐转变为耐心的倾听者。如《活着》中作者便是作为倾听者灵通福贵讲自己的生平,希望能够构建作品的精神现象。余华对福克纳在《沃许》作品中采用的叙述手法非常欣赏,他利用简单又纯净的笔法来表达人物内心复杂而又矛盾的精神状态,小说人物在面临突发而来的状况时往往无法有最为精准的语言去表达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因此可以将在关注的重点放在人物当时的存在状态,将他们的语言以及肢体语言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描绘。因此在这一时期,余华小说创作中常常采用对白的方式去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以《许三观卖血记》来说,小说在创作时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对白就是小说叙故事发展的主线,若是离开了对白,小说便也无法成型了[6]。除此之外,余华在小说创作中还充分借鉴和吸收了福克纳描写小说人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特点,以简单、纯净的文字构造人物的内心感受。以《活着》为例,小说中福贵与“我”的对白非常简单清晰,没有过多的文字累赘,但小说人物的内心状态以及复杂意蕴等早已深深打动了读者。

余华为了在此叙述手法上更加凝练小说人物的形象,在创作中对这一简单描述手法进行大量的叠加,形成1+1>2的震撼效果。余华在小说创作中对于重复叙述的描写手法从早期的先锋文学中便有所体现,例如《河边的错误》等作品,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在这一描述手法上余华与福克纳是相通的。福克纳在创作中常常采用的是主题重复,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细节、意象以及词汇的重复等等。在后期的创作中余华对于重复叙述的方式运用得更加熟练,《活着》等作品中叙述重复以及人物对白等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线,福贵的生活是在一个个至亲至爱的亲人去世后苦难逐渐递增,在一次次死亡的打击下逐渐看开了生死,用坚韧的精神面对着生活一重又一重的考验。

结束语:

余华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先锋文学中力求披露社会生活的黑暗,到如今开始关注社会生活以及人性中的魅力和善良,如此大的转变与福克纳小说的创作方法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福克纳小说的影响下余华舍弃了原本创作中采用的华丽的描写方式,转而利用简单、纯净的描绘方式向人们展示主人公身上以及社会生活中蕴含的美好。就像许三观与福贵一样,即使生活中存在再大的宽与折磨,都應当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余华在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其理念、叙述方法以及人物塑造方面更贴近于福克纳,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展现新的形势。

参考文献:

[1]王晓梅,高红霞.主题书写的相似——福克纳对中国新时期家族小说的影响[J].甘肃高师学报,2017,22(11):19-21.

[2]范卓峥.论余华对川端康成的继承与发展——以早期和先锋时期中短篇小说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9,31(4):37-44.

[3]罗伯特·W·罕布林,李萌羽,杨燕.国际化的福克纳 ——兼与苏童、沈从文、莫言、余华创作比较[J].东方论坛,2017,(3):48-54.

[4]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5]Frederick and Blotner. Faulkner in the University: Class Confer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C]. New York: Random House.1965.

[6]刘伟.从《喧哗与躁动》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南方小说创作[J].文学教育(上),2019,(2):52-53.

猜你喜欢

叙述人物塑造
漫画文本的“正常态”与“非自然”叙事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浅析《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叙述的不可靠性
《拯救乳房》对创伤性体验与创伤后成长的书写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