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曼菱:这个民族的中医(下)

2020-05-06

北广人物 2020年16期
关键词:瘟疫西医民族

中医顽强地生存着,“清贫”是它的特征,也是它与人民不可断的纽带。其实,无论什么阶层,中国人早已將中药视为了家常必备之物,谁家的抽屉里不会放着几盒廉价的中成药呢。藿香正气丸、通宣理肺丸,更功德无量的还有速效救心丸。因为它朴素,因为它可靠,反而被轻视,这很像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对待亲人的态度。多年来,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中医的吗?

现在,在城市中,似乎有种颇为“势利”的思维,那就是仿佛只有底层百姓才会去看中医、吃中药,中医也都退缩到了偏僻的角落,艰难地生存着。其实,许多患者在接到西医无情的宣判之后,总会返回民间,到陋巷和山里去,寻求中医的救治。而中医,也从来没有因为无望的诊断,而抛弃它的病人———即使是对最不可能有收效的病人,中医也会让他服用调理与安慰的药剂,以示“不放弃”。从这一点来看,中医的“悬壶济世”的信仰,还是高于西医的,因为它是因人创立、为人所用的医学,是可陪伴人的生死的。

中医与这个民族是同生共死的

在那些著名中医的传记里,总有这样的故事:当无名瘟疫暴发,中医临危受命———这个“受命”,当然不一定是来自官家的,更多的还是他们内心的召唤。他们挑起药担,带着徒弟,深入疫区。在那些发生了疫情的乡镇,立灶架锅,熬药施救。病人端碗喝药,医者观其效果,不断改进配方,由此留下了很多因时因地配制的不同药方。所谓“逆行”,也是中医的世代担当。救人救疫,岂论成败功过,只求无愧于心。

自神农尝百草到我们那些历历可数的家珍———《伤寒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历千年护佑着我们这个民族。世界历史上,有多少因为瘟疫留下的一座座曾经高度发达如今已被荒漠湮没的城市,而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却从来没有因为瘟疫而废弃的地方。

西医对病症讲究精准的学理分析,没有胜算就不会出手,因为它是一门科技,能够发出“科学的判断”。也正是这一点让现代人质疑中医。和西医的造影、化验、超声波等诊断手段相比,中医只有“望闻问切”和一套近乎玄学的说法。这是中医的“短板”,“得手”与“失手”都拿不出“人体数据”。而依靠个案总结累积起的经验又很难得到广义上的认可,这阻滞了它发展。

至于“庸医”,哪个行业的从业者没有优劣之分?但西医因为有诊断的科技凭证,“误判”往往能够得到开脱,而世人对于中医则总是“人死必究”,这难道又是公平的吗?

“疫”火重生

去年,我通览了一本《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中华书局出版,台湾学者皮国立著),这本书记述了自民国以来的疾病与医疗史,中医与西医在细菌学上的不同医理和对抗。可以说皮先生对于中医是怀有很深的危机感的。

其实,在近代中西医在热病治疗学的战斗中,中医不仅不像有些人说的,甚至连“抗战”的资格都没有,反而未见居于下风。

我想隔着海峡皮先生一定也在关注着大陆的抗“疫”。他应该能惊讶并欣喜地看到,在大陆,在这场所谓“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再也不是中医和西医的“对决”,而是二者携手共同对抗病毒,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完全没有门户之见,完全是从救人的实效出发,相互印证,各得其所,各出妙招,共同制定方案。

引用武汉抗疫前线一位西医的话说,“中西医结合,效果非常明显,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中医在这次战‘疫中的表现,有目共睹。”

就在前几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中也谈道:“百分之八十的新冠肺炎患者是轻度症状,能够自愈或治愈,并不会发展为重症。”轻症患者的“自愈”和“治愈”,实际上就是中医所说的“排毒”。如果没有中医的介入,“自愈”对于很多基础体质不好的人,是很难实现的———病毒损坏了人的生理机能,生命非常脆弱。是中西医护工作者以人为本,联合对抗疫情,才构成了“自愈”的安全通道。没有中医,轻症患者的占比恐怕不会是百分之八十。

背靠民族的根基之学,中医正在成为开放的医学,吸纳西医的诸多手段,补充自己的“短板”,尤其是诊断标准方面。而西医也乐于“就地取材”,与中医握手言欢,正在成为“中国式的西医”。疫情中的医者,也是仁者与智者,他们正在创造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观。

近年来,中医课程进入了小学课堂———作为中华民族“大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没有理由不进入。我想,这并非只是让孩子背背“汤头歌”,而是要让他们懂得“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多读一些历史上中医治病救人的故事,懂得医德、仁爱,让他们学习中国传统道家的哲学,如《道德经》,因为它和中医是一体的。学习中医,就是要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祖先是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己和看待未来的。不仅是小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天人合一”“万物渐进”的道理,懂得“无为而治”会使身体和社会都安静下来,少一些破坏性的骚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话本是中医的一个医理,也可成为疫情中,我们自强不息、正气凛然的座右铭。

闯过这次大疫,我们更应该为子孙万代栽培好中医这棵大树,留下防护堤,中医不能再疲软下去了。大家都应该想一想,为中医的发展,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吧。

据《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瘟疫西医民族
我们的民族
绘画中的瘟疫 下
抗击瘟疫的那些事
绘画中的瘟疫(上)
瘟疫算个啥
多元民族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