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水墨光影
2020-05-06李曼嘉
李曼嘉
摘要:《影》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风格的一次颠覆和超越。张艺谋在《影》这部电影上没有追求饱满的色彩,而是选择不断做减法,用水墨色彩呈现出传统中国国画恬淡冷峻、写意抒怀的风格,以至于除了黑白,就只剩下腥红的血色。张艺谋这位电影色彩大师,在曾经大红大绿的视觉风格之后,又以一种水墨山水式的视觉风格重建了他的视觉谱系,在电影颜色的使用上“又上一层楼”,视觉冲击力和浓烈的东方美学都有所突破,电影颜色被他用到了极致。
关键词:《影》 电影色彩 张艺谋 中国电影
《影》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便摆脱了观众以往的固有印象:全片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置景、衣着都严格按照这一色系设计,其他颜色几乎没有出现。虽然人物的脸有鲜明的彩色,但整体上让影片在视觉方面看起来趋近于黑白,越向背景环境深处,景深越呈现为无色。但电影不是黑白片,而是采用了低彩度的处理方法,降低了色彩度。相比较于以往大红大紫的“奔放”的色彩冲击,一种留白、写意、传神的“收”的状态,让全片充满着水墨画的意境灵韵。
张艺谋在《影》这部电影当中使用了饱和度极低的颜色,整部电影只有黑白灰,灰色可以让黑色和白色的对比更加强烈,层次更加分明。这样的色调,让整部电影都笼罩在一种浓郁的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中,典雅而凝重,而且水墨画本身自带的典雅又正好呼应了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和残酷氛围。用黑白灰三个雅致简单的颜色,让剧中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幅一帧帧的水墨画中,让观众甚至有一瞬间的恍惚,这是在看一幅水墨动画。
电影色彩不仅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念。 张艺谋导演回归自己的色彩与伦理、色彩与意义、色彩与思想的连接与对话,《影》开始走向色彩思想化的探问。与张艺谋以往追求的浓墨重彩、华美艳丽的风格相比,《影》将看似简单、沉闷的黑白灰色,调出了高级灵动而又多变的质感,用黑白分明的水墨风格代替了西洋绘画的浓油重彩,有一些打斗的戏份看起来和《一代宗师》有相似之处。但《一代宗师》还是有西洋绘画的质感,有市井的烟火气息、民国时代的奢华感、沉甸甸的厚重感。《影》是工笔描绘出的飘逸,带着一种轻盈感,不同于西方宗教的肃穆和审判,它拥有的是道教修行的真谛——“仙”的隐喻。
构图影像、色彩声效一直以来都是张艺谋电影的强项和突出特点。色彩专家于西蔓曾说,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界少数运用色彩来外化人物内心的高手,他总是能通过色彩纯度的变化、大胆撞色的效果来准确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
观众长期以来对张艺谋电影的首要认知,就是他片中熱烈奔放、浓墨重彩的视觉冲击力。他习惯用丰富、激烈、鲜明的色系碰撞来展现故事的情节冲突和人物性格。我们之所以说张艺谋是一个在色彩运用上很有特色的导演,就是因为他每一次都能把色彩用到极致。红色,这个喜庆的颜色,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是多次亮起的红灯笼,也是女主角身上的嫁衣,红色像血一样,见证了鲜活生命的消逝,控诉着对女性的挤压和剥夺;在《红高粱》中是红轿子、高粱酒,残阳似血,血染黄沙,却不再是压抑的,而是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在《菊豆》中是染缸,象征着欲望与人性的释放。黄色,这个隆重的颜色,在与陈凯歌导演合作的《黄土地》中,黄色是贯穿整部电影的色彩,那厚重的黄土地是“第五代”崛起的一个图腾,也是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文艺印记;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从皇宫前见证了权力血战的菊花,到剧中人身上华贵的皇族服饰,黄色从厚重的黄土地变为了刺目的权力和欲望。
张艺谋在《影》的创作过程中,色彩先行,故事先行,再一次把色彩的迷恋发挥到了新的高度,返璞归真,放弃对夸张绚烂、艳丽丰富的色彩的选用,而是一步回到了黑白二色。如果说张艺谋的此前电影,对色彩的选取往往都是在主题和内容确定之后的,而在《影》的这部电影的创作当中,则是首先确定了黑白这个色彩的基调,而且是对黑白二色进行了强制的规定。《影》这部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是以水墨晕染效果进行形式表达和内容表达,通过对色调的选取和应用,极具象征意味地告诉观众,世界、人性、叙事、情感和思想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正如色彩先行一样,张艺谋在《影》的创作中,思想也是先行的,他要把故事的主角留给王侯将相之外的小人物,这个人物卑微到像一粒微尘一样,卑微到他只是都督的一个影子罢了。甚至这个小人物的名字都是低微的,低微到只是用他的出生地“境州”来命名,他的自我意识里只有所谓的境州和他模糊的记忆中的母亲。黑白晕染之色与影子境州这个微尘般人物的记忆和思想是如此般配,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无论身份还是地位,无论情感和记忆,都是模糊的晕染的,像风刮过水面,瞬间的摇动之后即刻又归于平静,才激起的波纹又复归于安宁。境州的生命觉醒是在影子角色被启用之后,张艺谋在《影》中注入了很多的情感与思考,他从境州身上找到了“个人命运中某一个最生动的瞬间”。
中国传统电影总是力图再现社会现实场景,讲述人物生活的故事;而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则力图少讲故事、少叙情节,影片中所有对白精简到极致,在大部分的场景中用色彩讲故事,画面和音乐起到叙述的作用,让构图色彩、音乐声响等符号参与表演,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语言功能,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营造一股全方位的氛围。色彩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不仅是纯粹电影化的造型手段,而且还构成他电影的视觉语言形态,色彩艺术由自然真实达到了艺术真实。片中作为比武场的“太极图“反复出现,以一黑一白凸显了全片的色彩基调,首尾纠合、阴阳消长、互渗互动,同时也是故事里所有人物关系的隐喻象征,把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和生命意识的觉醒这一思想更加有效地进行色彩化表达。与“太极图”符号相配合的动作场面,则以“慢动作”“简约”为主要特征。几场比武对决展现以柔克刚、以阴制阳的主题,在快节奏打斗中的高潮部分用慢镜头处理,飞溅的雨滴与飘动的服饰发丝,夸张的动作与柔软的身段,弹起的竹竿与转动的雨伞,刚猛的大刀与灵动的沛伞,对比强烈,优美写意,行云流水,黑白对立、阴阳融合的意境跃然于屏幕之上。片中高潮部分,一边是影子与杨苍两人的激烈对战,一边是子虞和小艾两人的热烈合奏,此消彼长,暗流涌动,声音画面相辅相成,中国武侠与古典音乐完美融合,剧情冲突、感情起伏和心理活动全部聚集于此,令人沉浸其中。
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艺术涵养、成长的空间和“求诸中国文化底蕴,追求世界雅俗共赏”的定位等密不可分。对色彩的处理不仅仅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而且还非常重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把电影色彩的语言表意融化为影片剧作的节奏与结构。《影》这部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以传统历史故事惯用的权谋叙事为表象,以传统爱情故事惯用的情欲叙事为诱饵,把思考的触角探入了每一个鲜活生命的人性深处,把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独特命运进行了思想化的呈现。以影子境州这个生命个体的独特命运和自我觉醒,来探问生命的感觉;以都督子虞在黑暗中透過墙洞偷窥影子与小艾的情欲冲动,来拷问人性的猥琐;以主公沛良为了政治需要用妹妹青萍去和亲,来反思人格的尊严。
《影》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情感色彩化的构建,以色彩思想化的伦理叙事,通过黑白二色的晕染,切入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经验和感觉世界,着力营构具体生命状态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
张艺谋导演每一部电影中的色彩运用都会让观众兴奋不已,色彩是张艺谋电影叙事中人物情感和角色灵魂的外化,色彩在张艺谋的艺术表达中具有图腾意义,色彩是张艺谋电影的自觉遵循,色彩是张艺谋电影的出发点。《影》应当是他对色彩思想化的有益尝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影子境州曾经问小艾自己是谁,小艾告诉他你就是你。张艺谋在《影》中着力追求的水墨画般的视觉效果,着力刻画的湿漉漉的人物命运,着力植入的寻找自我与自由的思想深度,着力营构的莎士比亚化的戏剧冲突。
这世上任何东西做到极致都会令人无法忘记,如果用色彩就会大红大黄,让人看一眼就无法忘记,要么就会什么颜色都不用,只有黑白去达到色彩的另一个极致,张艺谋只是简单地在色彩的两个极端自由地调换和尝试,却都达到了让观众无法移开视线的效果。对于张艺谋本人而言,《影》既是审视自己艺术道路,重启初心的回归之作,更是对自己电影风格最大的一次颠覆和超越。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影》不再是迎合西方视角的中国风电影,而是通过中国传统故事和中国传统色彩意境探讨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人文问题,成功探索出一种中国故事的全新电影表达方式,为中国电影创新创作提供了新的路径。(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余培敏,杨永军:《淡妆浓抹总相宜——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