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内参机制的变与不变

2020-05-06何卓颖

声屏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机制

何卓颖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机构有一种特殊的机制,即新闻内参。它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有别于一般传统的公开报道,读者对象也较为特殊,报道内容一般也不宜公开。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内参机制出现了新的变化,亟待相关从业人员重新认识并强化其职能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新闻内参 机制

新闻内参——新闻的特殊形式

内参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一般来说,内参机制在新闻机构中较为多见,它是我国新闻事业区别于西方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

与公开报道不同的是,内参报道一般涉及的内容较为敏感且不宜公开,只供上层领导参阅,不对外传播,属私密文件。而这种报道记者多以暗访调查为主,不公开进行,并且内参报道对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要求极高,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上级领导的决策意见。内参报道阅读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在新闻报道上有别于一般的传统报道,但又不能与新闻报道的本质所分离。

新闻内参机制是党和政府的“耳目”,这是当下对新闻内参机制解读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内参机制是新闻媒体秘密开展舆论监督的一种途径,它包含在舆论监督之下。

在我国,舆论监督主要指人民群众或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对社会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监督与批评。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核心,通过公开的新闻批评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其自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舆论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而内参报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敢于对社会敏感及危害党和政府形象等现象进行调查并整理成稿。这类报道公开难度较大,且公开有可能会引发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为了能够秘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良性发展,新闻内参成为了我国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基于此,网络舆情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而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正是监控舆情发酵与扩散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及时掌握群众举报信息的重要途径。熟练运用舆情监测工具能够更加及时地掌握社会敏感信息并及时开展调查及预警工作,精确判断其是否会发展为舆情事件并将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牢牢掌握在手中,更好地控制舆情的扩散。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学会运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对新闻内参的采写工作提供一些便利。

變: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内参机制

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内参机制不断变化,但也受到诸多挑战。这些变化与挑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需对可能成为新闻内参的潜在信息进行大量筛选。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海量且冗杂。网络空间为网民提供了意见自由表达的平台,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还是以自发舆论为主。而网络舆情的扩散和发酵也主要与网民在有影响力的平台进行爆料以及网民的关注度有关。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掌握网民的举报信息是舆情监控的第一步,经过内容的核查以及价值判断后能够对内参报道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新闻内参的内容多以敏感的社会问题为主,而群众的举报信息能够给内参报道提供不少线索。在互联网技术还不发达的过去,群众举报信息的渠道较少,能够自由表达意见的途径也不多,领导干部不能够完全地了解民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而在新媒体时代下能够成为内参报道的潜在信息增多,这就需要记者对其进行筛选。网络空间中的信息给内参报道带来了不少线索的同时也增加了记者对内参信息筛选与核查的工作量。在新媒体时代,只有正确利用新媒介技术带来的优势才能提高新闻内参的写作效率。

多元化的内容呈现形式。在媒介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新闻内参多以文字报道的形式呈现,其纸质版易保存、易评阅等特点在如今仍然是新闻内参最主要的流传形式。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阅读方式有所改变,新闻内参信息变得电子化。容易获取、方便随身携带成为了电子版新闻内参的优势。虽然纸质版的内参形式仍是主流形式,但电子版的呈现形式也在技术的进步发展中逐步成为一种流行。

除了文字报道外,视频的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新闻内参的内容呈现将更加生动化。但是视频形式的内参信息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内参报道多以暗访为主,这就增加了视频拍摄的难度。尽管可以秘密进行拍摄,但视频质量会有所下降,影响视觉效果和内容的呈现。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内参的报道形式多样,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新闻内参内容的获取也更加便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新闻内参信息的传输速度,使得问题处理以及决策执行的效率有所提高。

信息技术发展,内参保密工作受到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密信息受到窃密泄密的情况并不少见,而这些现象的频发极有可能危害国家利益,扰乱社会秩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保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信息传输渠道与之前相比变得更为畅通和迅速,这就为信息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内参报道一般不宜公开,属秘密级的内容。新媒体应用下的信息传播具有自发性、交互性、随意性等特点,信息的控制难度增加,网络成为泄密信息传播的“极佳场所”。而一旦触及敏感社会问题的私密信息被公开,易引发网络灾难,舆情的扩散与发酵也难以平息。领导干部不仅要处理好社会问题,还要安抚网民情绪,其工作量将增加不少。因此,为了避免网络舆情的发生以及有足够的精力处理社会敏感问题,内参报道的作用得以显现。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内参的保密工作,这是新时期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而升级保密技术以及提升保密工作专业队伍的建设,是做好保密工作的两大途径。新闻内参从采写、生产到传送,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泄密的隐患,因此对于现有的保密技术手段的升级与完善是新时期下对保密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对触及保密内容的人员进行保密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可以从内因上减少泄密情况的发生。

不变:从事新闻内参采写工作的人员对新闻职业道德的坚守

尊重事实的文本与数据。作为新闻内参的报道,其信息的真实性无庸置疑,这很大一部分与其阅读对象及职能有关。新闻内参的读者对象是领导干部,因此无需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和关注或是迎合大众的阅读兴趣而作虚假新闻,而其职能是对敏感问题或急需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形成内参文件上报上级,使领导干部能够及时了解民意,使其所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上级的力量得到解决。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内参报道对真实性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其特点是“宁精勿滥”。错误的内参信息会误导和影响领导人的决策,浪费人力和物力。因此为了保证新闻内参的客观真实性,核查事实以及走访调查都需要记者以更加认真谨慎的态度对待。这就要求记者正确认识内参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高业务能力。严禁以“编发内参”“公开曝光”的方式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禁止利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获得私人利益,做出有损新闻行业形象的事情。

对内参报道所提供的建议保持专业性态度。新闻内参形同于“参谋”,与一般单纯反映社会现象的公开报道有所区别。它不仅是对敏感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的客观报道,作为对所报道的事件了解最深入的记录者,记者往往能看到与旁观者不一样的深层問题,因此其提出的处理问题的建议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记者不能干预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但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他们的决策行动。而领导干部也需要最了解民情民意的记者为他们“出谋划策”,因此需要记者保持较高的专业态度,为领导干部建言献策。

坚守内参报道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的新闻事业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更是加强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除了是一门事业外,它还担当着一份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应当拥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他们不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和报道者,更有着一份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的社会责任。

新兴媒体的出现给社会注入了活力,但也使得假新闻泛滥,记者的社会认同感逐渐降低。名利的追逐、求真意识的缺失消磨了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内参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起作用。因此,作为参与内参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记者必须坚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具备比一般新闻工作者更高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从事内参写作的新闻工作者必须严格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以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做好新闻内参的采写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总结

新闻内参是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领导机关提供的科学决策至关重要。作为为党和政府机关提供新闻内参的媒体机构,要正确认识新闻内参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所发挥的“参谋”作用,要重视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输送高质量的新闻内参作为最终目标。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内参机制出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特征。然而,新闻内参作为我国党报特有的一种手段,作为新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本源离不开新闻。因此,尽管新闻内参机制在新媒体环境中发生了新的变化、受到了新的时代挑战,但仍不能丢弃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拥有的社会责任感、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精神。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栏目责编:杨 刚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