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技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法分析

2020-05-06刘鹏

中国瓜菜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专业知识人才

刘鹏

农业是国之根本。今天的中国已由农业大国发展成为工业大国,但是农业对于中国而言仍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国际化是中国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紧跟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任务。农业科技人员在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时,不仅要求专业扎实的农业知识,更需要农业相关的英语翻译能力。农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农业科技人员的主力军,应当重点培养他们准确而得体地翻译农业科技语篇的技能,以应对日益频繁的国际间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的交流。尤其是在当前农业全球化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多的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在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农业科技交流、学术会议、农业贸易与农业协作中搭建起沟通和桥梁的作用,以突破国际交流时的语言障碍。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相关书籍和文献的数量也在与之增多。要想实现全球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就必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多种语言,尤其是英语,使其广泛流传,促进国内农业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农业英语的翻译技巧及语言论述成了现如今各专业人士所研究的课题之一。中国农业科技走向国际化离不开农业科技翻译人才在国际农业贸易、农业科技交流等方面的支撑,培养适应全球化需要的农业翻译人才显得越发重要。当前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较前几年已经有所改进,翻译人才在数量与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是农业高端翻译人才及复合型农业科技英语翻译人才还是十分匮乏。要想使新时代中国农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国际视野的农业交流是必要的,而农业科技类的英语教学和培养具备农业知识以及农业英语的翻译人才更是必要条件。因此,我们亟需改变现有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对应用型农业科技英语和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基于此,2015年由霍兴花教授编写的21世纪立体化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农业科技英语》一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划分为10个单元,分属“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动物科学、农业环境、食品科学、农业机械、农业合作社、农业经济、农业旅游”10个“大农”主题,每个单元有A、B两篇课文,每篇课文包含五部分内容,为培养农业翻译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不仅讲解了非常前言的专业知识,还提供了一定的农业科技翻译方法,以便相关学习者能够学习到更好的农业翻译技巧,提高农业专业知识。该书内容上涵盖了大农业背景的语言文化知识,从教学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以农业科技为框架,构建农业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论述了农业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了新时期农业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农业科技英语》一书根据农业科技英语及翻译的特点,从专题专业知识、语篇基本原理、语篇翻译技巧三个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在专题专业知识方面,该书主要从词汇、句法两个角度进行阐述。词汇方面介绍了农业科技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称词汇以及大量的技术术语;句法方面对农业科技英语翻译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包括语言标准和用语客观、严谨。在语篇基本原理方面,该书主要从译者的知识结构、词汇的多重含义以及词汇的空缺三部分来论述,细致地讲解了农业科技英语的专业知识原理,并且借助具体案例来论述,以便读者能够对原理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与理解。在语篇翻译技巧方面,该书根据农业科技英语的特点,如部分专业内容需要借助图形、公式以及符号来进行描述,来提出农业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例如,使用大量的被动句能够使语句更加的简洁、易懂,还能够实现语言表达的客观性;把非名词性词语转换成名词,从而使表达更加地客观化,还能使表达的信息更加的饱满丰富;多用一般现在时态来阐述科学发现、客观事实以及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能够使得语言不包含任何的语言色彩。总之,关于翻译技巧是为了确保语言的客观性。

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说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会与碰撞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翻译始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先导作用。所有的国际活动和语言文化交流都离不开翻译。”翻译是如此重要,可是现有的翻译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翻译队伍呈现年老退休、中年打主力、青年跟不上的现状。同时,农业科技翻译人才,尤其是高新农业科技翻译人才奇缺。近些年来,一些外语院校已经比较重视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各个行业对农业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一般来讲,外语院校的翻译教学较为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而综合性院校则较关注翻译理论研究。这两大类院校各有自己的翻译人才培养侧重点。但是,其中仍不乏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翻译教学方法不先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英语翻译没能与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等。因此,在教学培养方式上,应该注重中、西文化的差异,若不能较好了解其中的不同,则会导致翻译的句子存有错误,让读者难以理解。

《农业科技英语》一书提出了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特色及人才培养途径。第一,构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世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令我们清晰地看到:农业科技英语是科学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逻辑性的特征。而农业科技英语翻译方面的人才既要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英语,又要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但是,我国绝大多数的这方面的人才是从外语院校毕业或培养出来的,他们的英语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相对过关,但是专业知识水平却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农业科技英语翻译人才,必须牢牢抓住农业科技英语的特点,以此为突破口,选择合理的、效果显著的培养模式。尤其是综合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考虑到地域差异、城市规模差异、人才需求差异等。课程设置体系要趋于合理化,不能只重视理论教学,要增加学生对农业科技英语学习的应用课程和课时。在课程设置时,可以考虑让专业课教师也参与到农业科技英语的教学计划安排中来,和大学英语教师共同设置农业科技英语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第二,设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流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专业型号、应用型人才为主旨,将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构建正确的人才培养指导方针,以使课程设计适合本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需求,开发“基础知识讲授-专业分流培养-实训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培训”的人才培养流程,并且设置社会需求多种专业特色课程模块。第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坚持新型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是创新农业科技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石。要从根本上解决单一的英语语言教学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目前的培养模式的弊端,尽快转变教育理念。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第四,加大农业科技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改革教学方法是必要手段,农业科技英语自身的特点约束着我们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上不能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教学内容和进行知识的实际运用。在农业科技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目前的教学方法仍存在很多问题。至今我们仍然沿袭着一本书、一支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实践证明:这样的模式教出来的学生的能力是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媒体,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和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的综合应用实现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尤为重要。此外,教师还需要钻研各种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例如,自主型教学方法、互动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第五,加大实践投入力度。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后,需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避免学与用严重脱节。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让高年级学生到所学专业的相关企业和单位去实习,及时回到课堂中来解决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农业英语作为全球范围内农作物生产研究、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交流等活动的沟通媒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开放程度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农业英语的特征和翻译技巧对促进我国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显得尤为重要,对提升农业技术类人才的专业英语水平大有裨益。新世纪的农业科技翻译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而且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以提高获取农业前沿知识的能力和拓展交流农业知识和技能的空间。

霍兴花教授编著的《农业科技英语》一书着眼于新时代下培养复合型农业应用人才的总体目标,既注重农业基础知识讲解,又紧跟农业领域最新形势,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农业英语的特征和传授了农业英语的翻译技巧,旨在提高农业技术类人才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和涉外业务处理能力。本书编写目的就是帮助广大农业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及工作者提高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让农业学习者、从业者能够全面了解农业领域的背景知识和科学研究、学术实践活动,掌握国际学术现状、发展动态等宏观性农业信息。因此,本书适合用作农业类农业科技人员、相关院校英语类专业师生的泛听、泛读教材或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供有关英语爱好者自学使用,是提升实际英语翻译能力与从业技能的必备教学资源。

(劉 鹏,男,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轴可编织煤基石墨烯纤维光电极的构建及其光电转化低浓度瓦斯研究,编号182300410202)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专业知识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毛遂自荐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