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研究方法

2020-05-06蔡国辉

中学理科园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有效研究初中物理探究

蔡国辉

摘   要: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很多种思维方式和途径去解决,在倡导使用发散性思维的当今如何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需要学习的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核心要点等,并且做到熟练使用,这对于中学的物理老师而言,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随着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这更是对物理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希望可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研究;探究

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采用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提升学习的质量。

1  等效替代方法

所谓的等效替代方法就是借助一个物体的某一个物理性质和另外一个物体在这某一个物理性质上有着一模一样的物理效果的特点,可以使用等效替代的方式。实现替换的重要前提是两者具有相同的性质效果,也就是要先等效[ 1 ]。所谓的等效就是不相同的物理情况、虚拟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性质、作用成效以及规律变化方面表现出一模一样的效果,在不同的两者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相互替换,可以保证获得一样的总结。等效替代方法的主要适用范围是面对某一个内容繁琐结构复杂的问题的时候,借助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或者是构思,使得两者可以表现出一致的效果,进而将比较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便捷,缩短了解题步骤,降低了解题难度。这种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经常会在物理定义中见到,比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阻、等效电路分析以及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除此之外,在实验设计和分析的过程中也很容易使用这种方式。如:一个数值为8欧姆的电阻可以用3欧姆和5欧姆的电阻串联来替换,整个电路中电流表的数值显示不会出现什么变化,也就进一步说明了8欧姆的电阻数值和阻值为3欧姆和5欧姆串联起来的电阻对电流造成的阻碍效果是一致的,也就是所谓的等效,因此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没有8欧姆的电阻我们可以用多个数值相加为8的电阻串联得到[ 2 ]。

2  类比方式教学

在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也经常会用到类比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对概念进行引进、总结结论的时候,如:在对“电流的形成”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电流比做成水流,进而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下个阶段的电荷定向移动的相关问题;在学习关于“电压”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将电压看成是水压,借助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电压的定义等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学习知识就会变得更加容易简单,对于概念的定义也就更加明确。

3  对比方法

所谓的对比方法就是将几个内容较为相似或者是整体思路较为相同的内容,但是他们各自又相互独立具有各自的不同特点的物理量或者是定义等进行科学有效的对比,并且分开地列出他们各自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处,在不断地对比中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如:在学习蒸发和沸腾的相关问题的的时候可以将两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学习。将如何使用电压表以及电流表进行对比学习等等。通过多者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本质看清问题,加深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记忆印象[ 3 ]。

4  定义分析办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相关的物理基础定义作为一个严格的参考标准,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探究,判断出问题的正确与否,进而可以获取更加可靠真实的总结,并且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采用概念分析方法的时候,首先要对物理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要将概念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明确。如:在学习电学的相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对摩擦起电的基本定义、电流形成需要的条件定义、电压的定义、电功率的定义等进行明确和深刻认知,以此为基础针对解题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更加相似、不同的问题进行分辨。

5  科学控制变量的方式

在整个初中的物理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方法,使用该方法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科学探究性能。对于科学控制变量法的定义就是,当所研究的问题是被很多个因素干扰的时候,为了探究其中的某一个变量会对整个实验造成什么样的干扰,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的时候,就要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发生变换[ 4 ]。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方式;压力的作用成效会受到哪些外界条件的干扰;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有关;物体的动能以及重力势能会和哪些条件有关;物体吸热或者放热的大小会受到哪些条件的干扰;电流产生的热量大小数值与哪些原因有关,电磁铁场强的大小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等等。在整个电学模块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欧姆定律”,在电学版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电路的基础。学生在之前都学习了关于电压、电流、电阻的相关内容,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关联?根据教育改革的标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而又很全面的探究式活动,其中包含了探究式实验中的七个基本要素。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使用“控制变量”的方式来构思整个实验,找到科学合理的办法来确保哪一个物理变量是保持不变的,借助哪一种方式来改变某一个物理变量。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的物理实验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也是考试中的常考内容,非常值得好好琢磨。

6  转换教学办法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是很难借助肉眼或者其他感官感受到的,这些现象很难被人们看见或者直观地摸到,不利于学生理解。而且我们可以借助它产生的或者是表现出来的一些可以被我们摸得到看得见得到现象来换个方式去了解它。如:在八年级的物理课堂中的“马德堡半球试验”,实验者将两个半球先紧密贴合一起并且慢慢地抽空里面含有的空气,然后让两匹马向不同的方向拉车,以此来突出大气压具有什么作用。在电学模块的学习中,对摩擦起电的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会发现经过摩擦的小玻璃棒会吸住一些细小的纸片,从而我们可以认为被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电;对电流产热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观看温度计的具体变化而将电流产热的大小更加直观表现出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的时候是根据它吸取的图钉的数量来侧面反映出磁性的大小等等。我们不难发现在电学的很多实验中,都会用到转换教学的办法,这是由于在众多的电学实验中,有很多的电现象我们很难借助普通的肉眼更加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我们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和学习知识,就要采用转换教学方式进行更加灵活的实验设计探究,正如“焦耳定律”产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可以借助测温仪器或者纸片燃烧的顺序去慢慢发现[ 5 ]。

总结

根据上文所说,我们可以知道,提升物理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的真心实意,深入到学生群体中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更新升级自己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升级。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贴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更好的掌握物理学习技巧,全面提升物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马超宾.浅探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研究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29):64.

[2]王一多.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室有效支撑教学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王彦斌.初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方法的教育[J].学苑教育,2011(12):78.

[4]周淑荣.浅析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4):355.

[5]胡大忠.初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方法的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 2017(44):102.

猜你喜欢

有效研究初中物理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用提问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有效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