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调查与预防研究
——以郑州市某学校为例

2020-05-06郭亚恒郭俊汝

关键词:贫困学生独生子女学业

郭亚恒 郭俊汝

(1.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近年来, “心理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安全状况已成为衡量 “安全校园”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心理安全是一种平静的状态,在与外界或自身交往时不受威胁,这个状态对自身而言相对稳定但又不同于他人[1]。心理安全的研究集中于大学生群体,目前对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研究所见不多。为此,对中职生的心理安全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中职生心理安全研究和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安全水平提供参考和帮助。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河南省某学校中职生为调查对象,专业为护理、助产、药剂、康复、美容、眼视光等,年龄16~19岁,平均年龄16.8岁,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不同专业的520名中职生,男生112名, 女生 384 名[2]。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根据 “高中生心理安全影响因素问卷”,共33个问题。使用Likert 5点评分方法,根据过去一个月情况选择: (1)非常符合;(2) 比较符合; (3) 一般符合; (4) 不太符合; (5)非常不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安全水平越高。6个维度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教育方式不当、适应困难、自我同一性问题、同伴关系[3]。共发放问卷520份,剔除无效问卷24份,有效率95%。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IBM SPSS 20.0统计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心理安全总体分布特征

心理安全的平均分3.36、总分的平均分111.18±17.12。心理安全问卷得分越高,心理安全水平越高,所以中职生心理安全水平总体良好。在城镇与农村、专业、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性别上男生112.33略高于女生110.84。

2.2 中职生心理安全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对是否独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非独生学生的适应困难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独生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非独生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教育方式不当、适应困难、自我同一性、同伴关系与独生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心理安全的独生差异比较

2.3 中职生心理安全在年级上的差异

对不同年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安全水平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级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同伴关系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所以年级差异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在一年级在人际关系问题和同伴关系维度上显著高于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二年级比一年级存在更多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同伴关系不良,在学业压力上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一年级比二年级有更大的学业压力。

表2 心理安全的年级差异比较

2.4 中职生心理安全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

对不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在心理安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 (P<0.01),可以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对心理安全有显著影响。良好、一般、贫困心理安全水平显著低于富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贫困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最大。从各维度上看,人际关系问题,多重比较发现良好明显高于一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他差异不显著,富裕和良好比一般和贫困家庭的中职生人际关系更好。贫困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个,贫困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最严重。

表3 心理安全的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比较

3 讨论

3.1 心理安全总体状况

心理安全总体良好,在性别上男生略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在城市 (镇)与农村上差异不显著,表明当代中职生在心理上城乡差异逐渐缩小,农村或者城市已经不成为心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原因可能是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农村学生在心理上、经济上、资源上与城镇学生相差无几。所学专业在心理安全上差异不显著。表明无论是护理、药剂等专业或者其他非医学专业,中职生所学专业对其心理安全影响不大,原因可能是对中职生来说,学什么专业并不是困扰或者压力源,一部分学生目的明确,想学某个专业,将来从事某个职业;另一部分学生目的不明确,学什么专业都无所谓。所以总体上,专业不是一个影响心理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3.2 独生子女差异

独生子女的心理安全问题更值得关注,独生子女有更多的适应困难问题。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过度保护,独立性不强,进入新环境适应能力差,同时并没有兄弟姐妹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在心理安全问题上,中职生又处于叛逆期,开始独立面对环境,并准备踏入社会,有些事情和想法也并不想和父母说,父母的方法也并不一定有用,兄弟姐妹的帮助可能比父母更直接,更有效。所以在心理安全水平上比非独生低。因此在心理安全教育中重点关注中职生独生子女的适应困难问题,并对独生子女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和适应能力训练提高其适应能力,对其开展独生子女专题心理安全教育,提高独生子女心理安全水平。

3.3 年级差异问题

年级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同伴关系上差异显著。原因可能是刚从初中毕业,还比较重视学习,有更多的学业压力,而且也想在中职阶段学有所成。但到二年级以后,对学校更了解,并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没有一年级的学习动力和对学业的重视,学业压力变小,生活的中心转向人际交往和同伴关系上,这也反应了中职生对同伴关系的需要和重视,但是却过于敏感,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策略,这也是一个必经之路。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和中职女生这一特殊群体有关,中职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人际交往的需要,同时存在更多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同伴关系不良问题。

因此在中职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中,在二年级阶段重视中职生的人际交往需要和同伴关系问题,通过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和沟通能力训练提高中职生人际交往水平,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和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班主任和老师们在实际问题过程中帮助中职生解决同伴关系和人际关系问题,并让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有所感悟。另一方面在二年级继续加强对学习动机的提高,继续加强教学与学习管理,让中职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

3.4 家庭经济状况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在心理安全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学生的心理安全水平和自我同一性最低,人际问题是中职生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可能是贫困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相对更匮乏,而且由于经济等原因感到更多的自卑和对自我的不认同,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我价值感低,滋生自我身份认同焦虑,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同时中职女生对虚荣心和获得他人认可的渴望和追求非常强烈,有研究发现影响高中女生心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自卑、焦虑、脆弱、妒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和不正当的交往,与本研究不谋而合,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并且人际关系也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家庭经济状况好的中职生可能更容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较少的自卑和对自我的不认同。而贫困确实会对中职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和对自我安全感的丧失。

因此在中职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中,关注贫困中职生的心理安全和自我同一性问题,在学校和班主任层面多关心、关怀贫困生,给予贫困生更多的社会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通过开设自我成长课程,如 “发现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三阶段自我成长课程;自信心训练;自我成长心理辅导提高中职生的自我水平,对其开展专题心理安全教育,提高贫困生心理安全水平。

4 心理安全预防措施

4.1 预警机制的措施

建立学校心理安全预防四级预警机制。一级预警——同辈。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关注同学,关心独生子女和贫困学生等重点人群,守望相助,团结互助,并可以进行朋辈咨询。发现异常情况,并向班主任及辅导员报告。二级预警——班主任及老师。班主任和老师首先提高心理安全意识和胜任力,关怀和爱护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情况,给予心理安慰和辅导,班主任重点关注独生子女和贫困学生。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及时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汇报,并建议心理咨询。三级预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接到报告后或者主动来访后,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制定干预方案,进行心理咨询或危机干预;学生入校建立心理安全档案并及时更新;同时,学校医务室、保卫处等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四级预警——心理安全小组,包括校内咨询师,安全员,校外特聘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督导师等。

4.2 心理安全教育的措施

预防心理安全问题的第二大途径就是教育。其目的是教会学生识别心理危机并提高心理调节技能。比如,教给他们什么是心理安全,怎样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韧性,当遇到心理问题时怎样处理和解决。设计 “心理安全教育”项目,教会学生在心理危机时如何防护心灵。

心理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家庭与学校教育、适应问题、自我6大领域。 “心理安全教育”项目的课程实施主要以课堂形式开展。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复习 (热身)、情景故事、角色扮演、技能训练、活动和总结等。热身:包括一个对以前课程的简短复习。情景故事:引导学生观看情景故事或教师把故事读出来,让学生讨论当遇到心理危机情况时应该怎样做,并带领学生讨论问题。角色扮演/技能训练:学生和教师或学生和学生在教室进行表演,然后即时反馈,包括学生反馈和教师反馈。还有心理安全视频资料,告诉学生什么是心理安全,什么是心理危机。

4.3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措施

心理危机干预,帮助青少年度过心理危机,有效地保证他们的心理安全,减少危机的发生;心理咨询,缓解害怕、焦虑、压抑和负面自我归因,提高他们的情绪水平;人际沟通训练,帮助青少年提高人际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水平;学业辅导,帮助他们获得好的学业成绩;团体咨询与辅导,帮助青少年参与积极的团体活动,比如体育或社团。通过构建积极的支持性网络,运用家庭、学校和同辈朋友的力量去帮助学生构建心灵防护罩,最终实现他们心理韧性的提高。

4.4 家校合育的措施

创设多样化的家校合育活动形式。如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传统形式,另外增加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等新形式。家长教育,通过开展家长课堂,让家长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教给家长当孩子询问有关心理的问题或出现心理危机时家长应该怎样做。写给家长的信和资源,告诉家长如何看待心理安全和危机。家庭干预:家庭干预是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的心理干预模式。通过提高其父母的养育教育技能来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咨询师可以走进青少年的家庭、学校和社区。通过这种方式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整个环境,和家庭结合起来,辅导目的容易确立,取得积极的辅导效果。

总之,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协同与联系,具体从预警机制、心理安全教育、心理咨询和家校共育四个方面开展预防措施。共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安全预防体系,为青少年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灵防护。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独生子女学业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35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