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M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海南省三亚学院的实证数据
2020-05-05王佳桐杨雅恬施永川朱甜甜
王佳桐, 杨雅恬, 施永川, 朱甜甜
(1. 韩国国立群山大学 技术融合创业学部, 韩国 群山 54150; 2. 三亚学院 管理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3. 温州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4.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各国的学者们分别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研究,并普遍认为影响创新创业的制约性因素是有能力管理项目和成为企业家的个人。作出创业行为的决定是数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个人特征(PC)、个人环境(PE)、商业环境(BE)、个人动机(PM),以及一定的商业知识和理念[1]。大学可以通过创业教育使毕业生成为关键人物并具备相应能力实现创新创业。
本文在总结归纳相关经典文献和观点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创业支持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选取海南省“中国就业创业50强”的民办三亚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期望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积极的策略。
一、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意愿是影响行为的关键前置变数,有关创业意愿的研究能够加深人们对创业认知和行为模式的理解。创业意愿的形成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产物,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个体特质或者环境因素出发,识别各种可能诱发创业意愿的因素并探讨其影响机制。
1. 创业意愿
Ajzen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认为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可行性3个变量会影响意愿[2]。Shapero提出创业事件理论模型,认为感知到的吸引、感知的可行性及行为倾向3个因素影响个体创业意愿[3]。两位先行者的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Mark等认为个体创业活动不是因为有更高的风险偏好,而是因为认知偏误引起对风险较低程度的感知,并在这一假设基础上,提出创业决策模型[4]。Zhao等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引入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创业意愿的前置变量,探讨其他个体层面因素如何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影响创业意愿形成[5]。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比较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和创业事件模型对创业意愿的解释能力,发现创业事件模型解释能力更强[6]。
国内学者对于创业意愿的研究基本是在计划行动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李永强运用TPB模型从主观规范、创业态度、感知行为控制3个变量探讨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主观规范对创业意愿影响效用大于国外学生的结论[7]。范巍等为探索创业意向的维度结构,结合访谈研究,编制个体创业意向调查问卷,发现在中国背景下个体创业意向的结构维度包括创业希求性和创业可行性两大部分。创业希求性又包括创新导向、成就导向和自我尊重;创业可行性则包括个人控制和责任意识[8]。
2. 创业教育、创业动机与创业意愿
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在创业教育特点、创业教育教学、创业教育功能性等方面展开。Einar A等以瑞典5所高校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创业教育传统上侧重于教授个人,但目前很多高校的举措正变得越来越以行动为导向,强调从实践中学习,创业教育应该更注重在群体环境和网络环境中通过实践活动学习,而不局限于在课堂环境中的教授[9]。Sirelkhatim等人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研究高等教育创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共性,探讨如何与创业学习领域的研究实践相关联,促进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10]。Küttim等人运用计划行动理论对来自17个欧洲国家的学生样本进行研究,将这些学生根据所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两个组:效率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结果表明,参与创业教育会对创业意图产生积极影响[11]。Hasan等人使用实证分析方法,将创业教育分为广义创业教育、动机培养创业教育和增强性创业教育,认为3种创业教育均对学生创业发展有正向影响[12]。Shahab等以一个中介模型比较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上的不同,得出创业教育调节了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造能力、创业态度之间的关系[13]。Mark等人证明创业动机对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提出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创业心理的重要意义[4]。Shumaila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的结果是,个体动机如自我实现、认知和角色对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意图与财务成功、创新和独立性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14]。Virginia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自主的动机是影响未来工程师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证实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积极贡献[15]。
国内学者在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创业意愿方面也进行过探讨。李静薇基于创业学视角,证明大学生参加创业教育越频繁,对创业教育内容越满意,越会提升其创业意向,得出大学创业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的结论[16]。侯飞将创业动机引入创业意愿路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特质与创业倾向正向关系显著,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者特质和创业动机与创业倾向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17]。
基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H1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H2创业动机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3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4创业动机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
3. 创业支持环境与创业意愿
国外的学者分别从创业环境的框架、创业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创业环境与创业战略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Nicotra等提出了一个框架,用于衡量和测试一组创业生态系统因素对创业的影响[18]。Roundy认为创业生态对于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比较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创业生态的相似与不同的基础上,为小城镇构建了一个创业生态系统[19]。Sperber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女性和男性在多大程度上感知创业环境对其创业活动提供的支持,进一步分析感知支持的差异如何影响新企业的管理方式,结果表明男性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20]。
国内的学者从社会支持体系、区域创业环境、创业教育生态等方面进行研究,基本都认为创业支持环境对于创业意向有着积极的影响,但运用实证分析验证的研究较少。何云景认为如果有好的项目和适量的资金,很多大学生都想创业,制约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支持系统不完善,一定要构建高效率的创业支持系统[21]。段利民等构建了基于GEM模型的中国国情下大学生创业环境模型,检验大学生创业环境模型的合理性和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22]。邢蕊等采用“创业战略构念-创新意愿-创新行为”理论范式,构建创业导向、创新意愿、孵化环境与在孵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实证分析,得出孵化环境在两类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之间,创造型创业导向与创新意愿之间,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发现型创业导向和创新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23]。
基于以上国内外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H5创业支持环境正向调节创业动机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
二、 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核心是大学生创业意愿,属于个体的主观认识,具有难以直接测量、难以避免主观测量误差的基本特征。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为难以直接观测的潜变量提供观测和处理,并将难以避免的误差纳入模型的分析工具,不仅显示潜变量的因果关系,还能解释因果效应和未能解释的变异。本文应用SPSS 20.0和AMOS 22.0软件建立SEM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SEM模型通常涉及到潜在变量、观察变量、误差变量等3类变量。潜在变量,即无法直接测量的变量,在AMOS中用椭圆形表示;观察变量,即可以直接测量的变量,在AMOS中用长方形表示;误差变量,即不具有实际测量的变量,在AMOS中用圆形表示。此外,在AMOS中,用单箭头表示因果关系,用双箭头表示相关关系。
1. 问卷设计
研究涉及对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创业环境、创业意愿等4个潜变量测度,创业教育参考了Hasan[12]等人的量表,创业动机参考Pruett等人的量表,创业环境参考了Sperber[20]等人的量表,创业意愿参考Thompson等人的量表。
2. 调研过程与数据收集
(1) 问卷试测。选择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82%。运用 CITC方法删除相关系数小于0.3的题项,确定由38个题项构成正式调查问卷。
(2) 调研与数据处理。选择三亚学院16个学院作为样本选择范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专业、年级、性别等方面控制调查对象,力争尽量满足数据正态分布。调研时间为2018年11月8日到2018年12月3日。共发放7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7份,有效回收率85.7%。
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
1. 问卷信效度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Cronbachα系数除创业动机系数低于0.9之外,其他3个潜在变量均高于0.9,说明各项指标的一致性良好。各观察变量标准因子载荷系数都在0.5以上,且该因子在其他主成分上的因子载荷都小于0.3,说明没有跨因子现象。
2. 验证性因子
将SPSS数据与AMOS 22.0连接,建构模型并运算,首先,对模型的拟合情况进行考察,由Chi-square=1 164.436,P=0.000,RMSEA=0.056(该值越接近0越好,通常采用RMSEA小于0.1),RMR=0.063(该值越接近0越好,通常采用RMR小于0.08),AGFI=0.860,GFI=0.924,NFI=0.922,RFI=0.914,IFI=0.947,CFI=0.947,TLI=0.941(以上指标越接近于1越好)。其次,对模型当中的直接效应进行分析,由图1验证性因子模型和表1~表3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可以得知,创业教育对于创业动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动机对于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创业教育对于创业意愿则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再次,对模型当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表2的结果说明了创业动机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最后,应用SPSS 20.0中的Process插件分析和验证创业支持环境的调节效应,通过表3,可以看到,在p值<0.05的情况下,R2的改变值为0.041 4,证明创业支持环境在创业动机与创业意愿之间存在着调节效应。综上所述,H1、H2、H4、H5得到验证,而H3未成立。
图1 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
说明:EE 代表创业教育; GEE代表广义的创业教育; AEE代表增强性的创业教育;MEE代表动机性的创业教育;EM代表创业动机;ID代表独立;CR代表创造;MS代表财富;EO代表平等;LS代表生活;EI代表创业意愿。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1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2
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3
四、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广义的、动机性和增强性的创业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大学生个体的创业动机是影响其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高校所在地的支持环境调节着创业动机影响创业意愿的程度。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从3个方面提升海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1. 继续完善自身的创业教育
无论是基于广义的创业、动机性创业教育还是增强性的创业教育,高校都应该针对不同受众开设不同课程,创新现行教学与管理模式。针对大一学生偏重广义的创业教育,主要着眼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及营造良好的校内创业氛围;针对大二学生,偏重于动机性的创业教育,可以适当缩小授课范围,着眼点在于选拔出具备创业素质和条件的大学生,并提高其创业动机;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偏重增强性的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实践课程设置,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并将创业想法转化为真正的创业项目。
2. 营造良好的创业支持环境
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创业文化的引领,创业文化以制度激励、实践活动、环境氛围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培养主体。一方面,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合理的创业鼓励政策,特别是对于高校大学生,及时对政策进行宣讲,提高其政策的知晓度,完善商事制度,简化创业者申请和审批程序。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打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打造几个在社会上极具知名的赛事,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者搭建良好的舞台,同时也提升整个海南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
3. 协会组织与高校形成合力
相关产业、金融机构及相关协会组织应该与高校形成合力,协同打造民办高校“产学研创”生态。我国目前正在打造产教融合型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但要实现这一点,既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鼓励,更需要产业界、金融机构及相关协会组织的支持与帮助。唯有政、企、校、协4方形成联动,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生态才能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