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本川崎市环保经验的沈阳环保规划与创新
2020-05-05毕太富
毕太富, 苏 剑
(沈阳大学 a. 环境学院, b. 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4)
作为日本重工业的中心,川崎市曾经为日本经济起飞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百年工业积累的代价是对资源的过度消费,20世纪60年代,以“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为代表的工业污染,严重威胁市民的健康,成为了川崎市民健康的最大杀手。1971年,川崎市政府将工作重心由原来的全力发展工业经济转移至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过40多年的 “三再生”(产业再生、环境再生、都市再生)的建设后,川崎市已经完善了“产官研”三位一体经济,形成了经济与环境共赢共生新思路。现在的川崎市是日本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代表,也是全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功的案例之一[1]55。
21世纪初,沈阳市开始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个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问题,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同时使环境建设得到优先发展,是摆在沈阳人面前的重要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学习川崎市环境再生经验尤为重要。
一、 川崎市环境保护策略及经验
作为日本神奈川县的第二大城市,川崎市位于关东平原的南端,北与东京市隔河相望,南与县首府横滨相邻,人口约152万,是日本最大的非首府城市。川崎市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与北部地区为人口集中区。东部与南部地区是工业规划区,历史上是日本最重要的重工业区的核心区域,钢铁、炼油、石化、发电等行业为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根据日本厚生省披露的数据,20世纪70年代后,川崎市居民患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的患者数量飙升,是60年代的1.5倍,成为川崎市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注:数据来自日本式股权制衡体系研究综述文献)
建设“川崎环保城”的构想始于1997年,是川崎市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环保成果,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充分融合而提出的未来发展战略。战略的核心是将川崎市东部海岸重工业聚集区打造成为资源可循环再生、排放为零的环境友好型重工业产业区域,使川崎市真正成为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川崎市的环境策略大概分为以下3点:
1. 积极支持环保企业落户,鼓励传统产业转型
为了鼓励环保企业积极参与川崎市环境建设,同时为了鼓励传统重工业企业转型与升级,川崎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及配套措施:①准许安装节能设备企业对该设备一次性计提30%的折旧费,通过加速折旧的方式,使企业先行收回成本,从而获得税收的减免。同时,川崎市政府也考虑到小微企业虽然积极采取措施,但无力投资高价环保设备,针对这类小微企业,川崎市政府通过减免7%所得税的方式给予鼓励。②川崎市政府对安装环保设备的企业给予设备投资额50%,最高不超过10亿日元的设备安装补助。③被川崎市政府认定为有利于川崎市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均可获得川崎市政府不超过总投资额10%,总额不超过10亿日元的一次性补助。④川崎市政府大力打造崭新的滨海工业园区,承诺为落户滨海工业园区的每个企业提供总额不超过8亿日元的融资担保。⑤川崎市政府承诺为落户企业提供一事一办的上门服务,全部登记注册手续均通过上门服务的形式完成,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办理注册的时间与精力。
2. 城市环境规划与企业创新充分融合
“川崎市环保城”是川崎市全面启动建立环保都市的最大规模计划[1]56。在环保城中,所有落户企业必须持有ISO 14001环境体系认证证书。川崎市政府也为所有落户企业提供技术帮扶与对接服务,为企业能够快速开创新技术提供最为便捷的条件。同时,川崎市政府积极鼓励新技术与企业对接,为新技术寻找买家和资金支持。日本JFE钢铁株式会社利用废塑料替代焦炭的技术,就是川崎市政府积极落实新技术与企业生产对接的最好案例。JFE钢铁株式会社在使用废塑料燃烧技术后,每吨钢二氧化碳排量减少了0.4吨,实现了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废气排放量大幅度减少的最佳环保效果(见图1)。此外,川崎市政府还积极主动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将公共事业与环保产品充分融合,鼓励环保企业参与城市环境保护项目。例如由川崎市政府发起,日本川崎钢铁株式会社开发的炉渣沉海项目,即将日本川崎钢铁株式会社的炼钢炉渣铸成土台沉入海底,充分利用土台中的铁元素促进海藻生长,利用海藻吸收二氧化碳的项目,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废物再利用成功案例[2]152。
图1 利用废塑料还原铁流程图材料来源:http:∥www.meti.go.jp/committee/downloadfiles/g41111a20j.pdf
3. 让节能减排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川崎城市环保规划的同时,川崎市政府同时将环保行动打造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推出适合市民参与的系列环境保护行动,真正做到自上而下推动与自下而上监督的共同行动机制。
(1) 积极鼓励市民选择绿色电力为家庭供电来源。为了得到市民对绿色电力的信任,川崎市政府将市政府及市属单位、设施的用电来源更换为太阳能、风电等绿色电力。根据川崎市政府的推算,仅此一项措施,川崎市政府每使用1千瓦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为了使市民对绿色电力减少抵触,川崎市政府还对安装绿色发电装置的家庭给予补助,降低绿色电力装置的安装成本。
(2) 为驾驶员提供免费绿色驾驶培训。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参与环保行动,川崎市政府提出“绿色驾驶”的口号,由川崎市交通局牵头成立了“绿色驾驶协会”。通过会员注册的方式定期了解会员的需求,并给予必要的绿色驾驶援助。同时,协会还定期推出绿色驾驶培训班,免费为会员进行绿色驾驶培训。截止到2018年,共计700个团体的13 000余名会员参与了培训。协会注册车辆接近10万辆。同时,协会还积极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开发各类绿色驾驶设备,并免费为注册车辆安装,第一时间获取汽车排放的相关信息。
(3) 推动全民参与绿化行动。川崎市政府将全民绿化行动与民生目标充分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在屋顶、墙壁等建筑体上进行绿化。为获得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川崎市政府率先完成了市政府的屋顶、墙壁绿化工程。同时,为了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川崎市政府还出台政策鼓励农业科研机构积极培育适合在建筑体上种植的新植物类型,并将植物种子免费发放给市民种植。
二、 川崎市的环保成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川崎市的城市环境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各类环境指标大幅度改善,环境改善效果能够被市民直观感知。2016年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1990年下降了12%,其中二氧化碳排量下降了62%,氮氧化物排量下降了25%,其他废气排放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见图2。
图2 川崎市2011—2016年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
三、 沈阳市环保产业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沈阳的环保产业在市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合理规划下,有了长足的进步[2]151。经过20年的发展,今天的沈阳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循环体系。
1. 进一步推进环保样板城的建设
从21世纪初开始,沈阳大力推进环保样板城建设,经过近20年的努力,目前的环保样板城建设初具成效。取得的成绩包括:①节能环保。对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年耗3 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对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确保日处理量达到3万吨以上,并针对乡镇开展污水处理点建设,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进行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等。②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建设,积极采取招商限免优惠政策,2018年引进环保产业相关企业落户50家[3]45。
2. 深化绿色产业,形成行业价值链
沈阳市在推进环保产业建设和环保规划实施时,坚持从价值链角度出发建设绿色环保体系。价值链是价值转移与实现的主要途径,将绿色产业融入本地产业的核心是将绿色产业融入本地产业价值链。通过对价值链的优化可以有效推进绿色产业的深度、完善配套服务,让绿色产业及其配套服务真正实现价值的有效转移与衔接。
四、 沈阳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沈阳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取得了一批代表性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孙德远、尹疆华和闫丽安等的论文[4-5]。经过对两篇论文的总结与归纳,得出沈阳环保产业存在以下3个代表性问题。
1. 环保企业规模小,技术开发转化能力弱
目前,沈阳市环保产业增长势头迅猛,然而问题也比较突出。如经济规模偏小、技术工艺落后,环保科技创新尚无法形成体系,科技转化体系尚未形成等。沈阳市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基地,虽然科研力量强大,但由于科技力量分布不平均,多数科研力量分布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转化效率较低。同时,环保企业经济规模较小,拥有的科研力量也较为薄弱。
2. 环保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可持续发展
沈阳市环保产业结构存在明显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环保产业技术开发热情较高,环保服务产业发展迟缓。各类机械设备技术发展较快,与之配套的产品与服务无法及时跟上。川崎经验证明环保产业是全方位的配套产业,利用环保技术改善环境需要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是环保产业技术与相关服务、配套产业全方位提升[5]55。
3. 环保政策法规存在滞后性
虽然沈阳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法规,但环保政策法规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这些滞后性表现为规定的环保指标不能与时俱进,法规不能和环保技术的发展有效衔接,这种滞后性的实质是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因此,沈阳市应该积极借鉴海内外先进环保经验,使政策法规具有前瞻性。
五、 借鉴川崎经验提升沈阳环境规划与建设水平的可行性
1981年,川崎市与沈阳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川崎市与沈阳市无论在产业结构还是人口结构,以及工业发展历程等方面都有着极多相似之处,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
(1) 两市均为重工业中心城市,在各自国内重工业领域,尤其在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两市在早期城市规划中都采取了工业区与居住区分开的规划原则,沈阳市工业区主要集中在铁西区,川崎市工业区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3) 两市在不同时期都遇到了重工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困境,环境污染均成为两市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由以上相似之处我们可以认为,将川崎环保经验在沈阳推广具有现实意义及可行性。以上两市异同点比较,说明学习川崎经验应该结合沈阳本地实际,必须将川崎经验细化后加以筛选,才能真正成为沈阳的环保经验[4]63。
六、 沈阳环保的政策与建议
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因此用环保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多附加值才是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问题。如何让企业将环境保护技术与创造经济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需要政府认真对待的问题。根据川崎市的经验,实现“以环保养环保”的目标是建设沈阳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城市的重点。
1.用政策倾斜鼓励企业不断创新
川崎经验表明,政府的引导是企业乃至市民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关键。如何利用政策倾斜引导企业和市民自觉采取环保行动,是需要向川崎市学习的重要环节。比如政府对安装环保设备的企业给予一定限额的安装补助,为市民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环境指导与服务,鼓励市民树立环保意识等。
2. 进一步科学合理规划环保工业区
在规划工业园区时,将可循环再利用作为工业园区规划的原则与基础,在园区环境规划中要由政府牵头、统一调配,引导推动环境技术的落实与实施。比如在利用废塑料为燃料炼钢的过程中,虽然废塑料已经创造了较高的附加价值,但也不能忽视对废塑料进行其他再利用技术的开发,以保证当钢铁行业出现暂时不景气时,废塑料能够被其他技术消化,不影响当地的环境质量。
3. 加强先进经验的借鉴
事实证明,政策法规的前瞻性是政策法规能够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因此对先进经验的借鉴是出台有效政策法规的基础。如川崎市的环保经验是经过不断摸索总结的宝贵经验,沈阳市在出台政策法规时借鉴川崎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使政策法规更行之有效,而且具有长期有效性,增加政策法规的连续性为环保建设保驾护航。
七、 结 语
川崎环保经验是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应对重工业转型升级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而被迫采取的环境保护规划与措施[3]44。经过40多年的实践,今天的川崎经验已被世界认可,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重工业中心城市转型案例。在川崎的环保经验中,“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深入人心。原有的命令式的政策灌输被让利、褒扬等激励措施所取代,市民、企业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创新思维,在环境保护中寻找方法,获得收益,使环保产业与技术快速发展和成熟。沈阳市与川崎市有着近40年的友好交流关系,两市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开拓创新,驱动环境发展新局面的美好愿景是相同的。川崎环保经验作为被世界认可的成熟经验,必将能够帮助沈阳少走弯路,努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环保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