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反切语研究
2020-05-05余跃龙
余跃龙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语言科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19)
一 引言
赵元任(1931)曾总结了八种反切语,包括北平1(mai-ka式)、北平2(mei-ka式)、北平3(man-t‘a式)、常州(m-la式)、昆山(mo-pɑ式)、苏州(u-mn式)、广州(lɑ-mi式)和东莞(lɑ-mi式),其中北平1(mai-ka式)主要通行在北平一带。[1]312-354张天堡(2009)指出赵先生论及的这种北平1式反切语,民间多称“徽宗语”,传说是宋徽宗赵佶常常使用的一种宫廷隐语,后来传入民间[2]5。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该反切语始创于宋代。徽宗语主要流行于中原地区,据调查在河南、河北(包括北京)、山东、陕西、苏北和皖南都有广泛传播[2]7[3][4]。但是,学界对山西境内的徽宗语尚无报告,对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徽宗语的研究尚付阙如。本文主要讨论山西晋城徽宗语的构成方式、与河南徽宗语的异同、与晋城方言的关系等问题,同时介绍一种尚未报告的隐语——漏八分。
二 山西晋城徽宗语概况
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与河南焦作、济源、辉县等县交界,晋城方言与毗邻的河南辉县、济源等县同属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
晋城徽宗语主要为当地瞽目艺人群体使用,这些艺人大多为晋城及泽州文艺表演队成员,以表演晋城鼓书、泽州四弦书为主。他们大多不识字,既不能看也不会写,导致互相之间无法正常交流。出于日常交流的需要,同时为了保护行业隐秘,这些艺人生活中常用徽宗语进行口头交流。近年来,表演人员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可以使用文字进行交流且有不少非盲人加入鼓书、四弦书艺人行列,这些非盲人有能力选择其他方式传递信息实现交流,因此晋城徽宗语的使用人口锐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晋城会说徽宗语的艺人不足20人。晋城徽宗语没有独立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是依附于当地方言存在的一种社会方言,其性质上属于隐语,1949年以前曾在商贩走卒、逃荒卖艺和说书艺人中广泛使用,其产生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察。
三 晋城徽宗语的结构特点
晋城徽宗语属反切语的一种,以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的构成方式为主。反切上字与被切字是双声关系,反切下字与被切字是叠韵关系。反切上字的韵母依被切字开齐合撮而不同,开口呼韵母为[-ei],齐齿呼为[-iε],合口呼为[-uei],撮口呼为[-yε];反切下字的声母依四呼不同,开口、合口呼前声母为[k k‘]或[l],齐齿、撮口呼前声母为[‘]。反切上字声调一律为上声[312],反切下字声调与被切字相同。一般而言,被切字与反切上下字的四呼相同,如被切字是合口呼,反切上下字也都是合口呼。晋城徽宗语单字结构如表1:
晋城徽宗语只重声韵调,而不重用字,只要是读音相同的字,往往可以互用,因而反切上下字并不固定。根据四呼的不同,晋城徽宗语有以下具体规则。
(一)开口呼
规则1:被切字声母非[k k‘]的,附加韵[-ei],附加声[k-],如表2:
①晋城徽宗语被切字是入声,反切下字也是入声。由于入声字位于两字结构的后字位置,所以有弱化的倾向,表现为喉塞音韵尾不明显,仅保留入声韵和入声调。
规则2:被切字声母为[k k‘]的,附加韵[-ei],附加声[l-],如表3:
(二)齐齿呼
规则1:被切字声母为非塞音、塞擦音的,附加韵为[-iε],附加声为[-],如表4:
规则2:被切字声母为塞音、塞擦音的,附加韵为[-iε],附加声为[l-],如表5:
(三)合口呼
规则1:被切字声母非[k k‘]的,附加韵[-uei],附加声[k-],如表6:
规则2: 被切字声母为[k k‘]的,附加韵[-uei],附加声[l-],如表7:
(四)撮口呼
(五)舌尖元音
晋城徽宗语舌尖元音切分方式与中原(以河南为主)徽宗语切分方式有明显不同,中原徽宗语舌尖音在塞擦音后,附加韵为[-],附加声为[l-],如:“知”[tʂl],在擦音后,附加韵为[-],附加声为[-/tʂ-],如“诗”为[ʂtʂ][5]。晋城徽宗语两种结构与中原地区徽宗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结构1附加音[-ei tʂ-]与中原徽宗语擦音声母后附加音[-/tʂ-]形式相近,不同的是附加韵由[-]对应为晋城徽宗语的附加韵[-ei],而受晋城方言无舌尖前塞擦音和擦音的影响,附加声只有[tʂ]。结构2中的附加音为[-],反切下字为自成音节的舌尖后浊鼻音[],其最初形式可能也是[l],但晋城方言中并不存在[l]音,此音听感上更接近该方言中“儿系字”的读音,晋城方言中“儿系字”读自成音节的舌尖后浊边音[],与晋城相邻的豫北晋语孟州、济源、修武等点儿系字也读此音[6]。[l]这个音受晋城话音系内部结构制约读为[],这是徽宗语受当地方言影响而调整的结果。如上所述,中原徽宗语舌尖元音字在塞擦音和擦音字后附加韵不同,而晋城徽宗语则无区别,因此晋城徽宗语形成了两套可以自由替换的徽宗语结构方式。
(六)儿系字
规则: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韵相同,声调一律为[312],反切下字读[tʂ],如表12:
四 晋城徽宗语的可能来源
晋城徽宗语兴盛的时代在清代。清光绪年间泽州府犁川镇的盲艺人程天和(约1872—1932)是最为著名的泽州四弦书艺人,他擅长徽宗语,经常用徽宗语课业授徒或与其他瞽目艺人交流。据此可推测晋城徽宗语的历史至少有150余年,但徽宗语的流传仅靠口口相传,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所以晋城徽宗语产生发展的历史尚不确知。
徽宗语曾大量存在于中原河南地区城镇居民、算命盲人、江湖艺人口中,可以说中原地区(主要是河南)是徽宗语广泛使用的地区。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与豫西北诸县毗邻,考虑到晋城瞽目艺人活动范围有限,其重要的演出地点就是晋豫交界地带,因此,我们推测晋城徽宗语源自河南的可能性较大。
五 晋城徽宗语与中原徽宗语的异同
晋城徽宗语源于中原地区徽宗语,受到晋城方言的制约而有所调整,二者主要区别如下:
1.中原徽宗语附加韵为[-ai],晋城徽宗语附加韵为[-ei],这与晋城方言将普通话[ai ie uai ye]韵字读为[ei iε uei yε]有关,二者的区别仅为音值的差别。
2.今晋城方言保留入声读音,晋城徽宗语对入声字的切分有自己的特点,当被切字是入声时,反切下字也是入声,保留入声韵和入声调,但喉塞韵尾已不明显,这是徽宗语规则与晋城方言冲突情况之下的自身调整。今中原地区已无入声,因而不存在入声韵,也无喉塞韵尾,当地徽宗语也无入声韵。
3.韵母为舌尖元音的字在晋城徽宗语与中原徽宗语中切分方式明显不同。中原徽宗语舌尖元音在塞擦音后,只有类似结构2的切分方式(附加韵为[-],附加声为[l-]),而在擦音后则是结构1的切分方式(附加韵为[-],附加声为[/tʂ-])。晋城徽宗语无论声母是塞擦音还是擦音,两种结构可以通用。
4.儿系字晋城徽宗语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音同韵,反切上字声调一律为[312],反切下字附加声为[tʂ-]。中原地区徽宗语儿系字单字音读为[l],徽宗语的附加韵为[],附加声为[tʂ][2]77。
6.中原徽宗语有顺切和倒切两种形式,即反切上下字顺序颠倒。如“张”可以顺切为[⊂tʂai⊂kɑ],也可以倒切为[⊂kɑ⊂tʂai]。顺切和倒切在中原徽宗语中没有差别,可以自由替换,晋城徽宗语一般不能倒切,只有顺切一种形式。
六 漏八分也是一种反切语
在晋城瞽目艺人口中还有一种叫作“漏八分”的隐语。它的使用人口更少,使用范围更窄。主要使用人口为60岁以上的晋城鼓书或四弦书瞽目艺人,目前使用人口已不足10人。这种隐语的具体产生年代现无据可查。漏八分也是一种反切语,同样是将每个字音拆分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声母后添加附加韵,韵母前添加附加声。与徽宗语比较,漏八分的附加音规律较为简单。根据四呼的不同,附加韵为[-/i/u/y],附加声为[m-]。被切字与反切上字是双声关系,与反切下字韵母并不全为叠韵关系。被切字是舒声的,被切字与反切下字韵母相同,被切字是入声的,反切下字韵母由入声韵变为舒声韵[ɑ/iɑ]和[/i]。漏八分中被切字四呼情况与反切上字一致,与反切下字不同。反切下字中没有合口和撮口呼,被切字是洪音的,反切下字为开口呼,被切字为细音的,反切下字为齐齿呼。
声调方面,反切上字一律为入声,但是调值随着舒声走:被切字为上声的,反切上字声调[312]变为[31],被切字为入声的,反切上字声调[4]变为[31],被切字为平、去声调的,反切上字不变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声调相同,但被切字为入声的,反切下字声调由[4]变为[22]。如表13:
此外,漏八分中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部分字在漏八分中反映出晋城及泽州方言中曾梗摄开口细音字文白异读[-i文/-i白]的现象,如“明镜钉”等字。“鹤”字的反切下字主元音为[o],应是[]受唇音声母[m]的影响而圆唇化和高化的结果。另有个别字声调混淆,在漏八分中不能区分,需要在词汇环境中区分,如货[xu52]和火[xu312],反切上下字同为[xu312-31m312]。这些特殊字数量较少,不乱其类,特殊读音胪列如表15:
七 结论
从晋城徽宗语与中原徽宗语的比较可见,六条主要差别中有五条都与晋城方言音系制约有关。晋城徽宗语源自中原徽宗语,但仍遵循当地方言的语音规律,这也符合徽宗语作为一种隐语的社会属性。如果说晋城徽宗语是中原徽宗语借入后的“旧瓶装新酒”似的改造,那么漏八分则是晋城瞽目艺人的独创。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反切,但与徽宗语有较大差别,特别是体现出晋城方言保留入声的特点。对于瞽目艺人而言,创造出一种流行范围更小,更不易为行外人掌握的隐语十分必要。山西晋城徽宗语来自中原徽宗语的可能性很大,但与流行于京津、东北、山东等地的[mai-ka]式反切语有什么样的关系,需要结合中原地区移民史加以研究。此外,晋城徽宗语除两切(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外,也可以有三切和四切,三切和四切都是在二切的基础上,中间附加一个或两个附加音,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由于晋城徽宗语和漏八分使用人口较少,且出于行业保密的传统,学界尚未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这两种极具晋城方言特点的反切语正濒临灭绝,亟待保护和传承。(1)本文所引晋城(泽州)方言、徽宗语、漏八分语料都来自作者2019年3月在山西晋城的亲自调查。被调查人为泽州四弦书传承人:马莉(晋城市泽州县人,女,47岁)和李兰香(晋城市泽州县八公镇人,女,56岁)。对她们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