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难点与突破

2020-05-03胡雅妮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突破全媒体

胡雅妮

摘要:新闻写作历来被认为是传统、单一的平媒化传播方式,在各大高校的该课程教学中,师生共同的感觉是难教、难学、难懂、难会,更难运用。特别是在键盘写作、手机写作、视听写作的今天,课堂用笔写作对学生来说必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新闻写作早已不是“通讯写作”的时代,随着媒体传播的逐渐融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写作赋予了更加广泛的含义,注入了全新的诠释。本文通过对新闻类专业写作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结合目前传媒市场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提出了新闻写作教学改革的教学思路和人才培养建议。

关键词:新闻写作:难点;全媒体;教学改革;突破

一、教学现状与难点

在現有的《新闻写作》教学体系中,不少院校从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配、内容取舍到教师教法上,都显得极为落后和过时。“全媒体时代”呼唤与之接轨的前瞻性思维和相应的教改策略。

1.课程老化,教材陈旧。

在许多高校的新闻教学课程体系中,目前基本沿袭文字传播时代的主体构架,基础理论、历史、文学和平媒类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如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新闻史、传播类理论等几乎涵盖了大学一、二年级的主要基础课程,其他专业课也主要是以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的写作和制作体系进行编排设置,而对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课程却少之又少。

从教材内容上看,很多知识远远过时,就《新闻写作》而言,大多高校选用的教材版本陈旧,新媒体的内容几乎没有专门涉及。我们可以简单推算一下,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最快至少一年到两年,也就是说,学生现在学的是四、五年以前的内容,三年、四年以后学生毕业到媒体工作,所掌握的却是八、九年以前的知识和技能!

除此之外,各类教材的内容重复、交叉、“大而全”的状况更是让教师没有重点、无所适从,学生重复学习、没有新意。

传媒更新加速和发展周期不是五年,更不是十年而是一年甚至半年!互联网,手机传播的迅猛性、侵吞性和融合性发展说明了一切。这需要我们急速改变观念,在新闻院系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必须要具有超前的意识和与市场接轨的具体策略。

2.教法传统,大锅填鸭。

在教法上,传统讲授依然是主导的方式,不少教师教学的生动性、互动性不够,实例陈旧,前沿知识少,与现阶段的传媒市场严重脱轨。

由于师资和教学硬件等原因,许多院系都是大班教学,即使小班教学也有40多人,这样,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新闻写作》需要对多种传播媒介的写作技能加以反复训练,大班教学不利于个别点评、学生信息反馈和对症下药。

全媒体记者要求掌握多种应用技能,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功能和班级设置问题有待改进。

二、策略与突破

互联网的飞速扩张和升级触发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由于网络的快速性、随意性、多样性、互动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新闻发布的特权之外形成了一个“全民记者”、“全民编辑”、“全民受众”的庞大资源互动系统,任何新闻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多媒体的全方位覆盖,产生“多米诺”乃至“几何级数”效应。

敏感传媒人感到了网络的威力,意识到扑面而来的恐惧和竞争压力,呼之欲出的“全媒体时代”由此应运而生。

新闻院系是为媒体传播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面对媒体的变革,我们理应作出同步甚至超前的反应,快速谋划相应的思路和策略。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对于具有传统媒体丰富经验的院系专家教授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无需赘言,前沿观念的树立、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教法的改进是教学母体造血机能改善的必由之路。

2.调整课程,新编教材。

为适应“全媒体记者”的新闻写作要求,在高校院系的课程设置中,应增加开设新媒体写作的相关课程和内容,如“网络新闻写作”、“手机传播写作”、“视频图文配说”、“网络论坛、博客和微博传播”、“微信推文写作”等图文应用方法。对一些过于理论、历史、文学和平媒化的课程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减。

对于现有的同类教材,要进行归类合并、提炼和取舍,去粗取精,选为所用。将各类教材中的精华理论、实用技能集合整理,并补充前沿知识。同时,有条件的院系可以自编教材。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去向,由任课教师自写自编,这样的教材既实用又同步,既得心应手,又推陈出新。3.改进教法,加强互动。

《新闻写作》是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又是非常枯燥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中除了精讲要点方法外,要多结合范例进行讲评和鼓励学生发言讨论,生动的教学和互动氛围尤显重要。在小班教学的前提下,“一对一”的点评更能对症下药和获取反馈。

传媒院系的学生悟性高,动手能力强,要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长处和强项。针对他们的特点量身定制教学方法,使他们适合未来传媒的不同需求,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结论与建议

《新闻写作》是高校新闻院系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字传播体系的制约,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诸多滞后的弊端,这样下去,必将与当今瞬息万变的新闻传播市场严重脱轨。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诠释,对“全媒体记者”的要求更加前沿、宽泛而多样,新闻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前瞻性”是现代传媒人必备的意识。作为培养传媒人才的高等院系,这种意识则尤显重要。我们在惊醒的同时要及时地反思问题、研究策略和办法,才是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的明智之举。

了解市场、预测发展、更新观念、调整课程、修改教材、改进教法是新闻写作教学的改革之路。要认清现实,努力与时代接轨,这需要我们主动、频繁地触及自己逐渐老化的神经。

参考文献:

[1]郭光华,新闻写作(第二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突破全媒体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