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定位
2020-05-03周荣耀
周荣耀
摘要:当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差异化定位,这或可通过横向分流与纵向分层的方式实现。横向分流是指在人才培养后期按照就业、创业和升学三个毕业去向来培养;纵向分层是指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按照单一技能工匠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技术服务型人才、管理领导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阶梯式分层培养。
关键词:艺术教育专业 差异化 人才培养定位 分流培养 分层培养
2019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数达1048.6万人。批量化地培养人才致使出现了人才同质化问题,难以适应职业岗位和学生个体的多重需求。破解的切入点之一,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差异化定位。
一、不同学者的不同主张
针对批量化培养的局限,有学者主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符合企业、社会、学生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针对宽泛的职业岗位或职业群,使从业人员能够具有弹性的可广泛迁移的职业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宽泛的职业需求”,“从高技能人才的外延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全是高技能人才……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高技能人才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要考虑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特征, 符合当前社会对不同职业岗位人才的要求,又要考虑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学者甚至批判地指出,“当前高职教育存在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过分强调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忽视了职业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近视症。”
二、差异化定位
差异化定位是指为防止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内部多种岗位乃至同一专业对应多个职业岗位的实际,以及不同个体的学习品质和学业、职业发展期望,而有意识地强调把同一批同一专业的入学者培养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职业人的一种教育设计。以艺术教育专业为例,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预期至少有两个层次,即仅能胜任幼儿园某一门类如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音乐教师,和能够胜任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甚至还能兼任语言、健康教学活动的全科教师。
三、如何差异化定位
如何进行差异化定位呢?蔡洁等人主张培养身心健康“自然人”、正直诚信“社会人”、团结协作“基本职业人”、技能高超“准专业职业人”、对口就业“专业职业人”、个性化就业“普通职业人”。乍一看像是要培养6种人,其实是强调培养人才所应具备的不同层次素质。徐春雨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认为应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过硬型人才、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型人才”。这是聚焦类型的定位,没有结合具体的专业来阐述。蒋春姣在论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强调,基于行业标准 、市场的需求和人才可持续发展,高职学前教育“多元综合”卓越人才就是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全面的素质、过硬的能力、一两项艺术专长”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多元综合素养。可问题是就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素质而言,绝非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如此“多元综合”的卓越人才。在这一问题上,李海东等人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原则的探讨可谓空谷足音,他们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遵循5个原则,即适应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多因素分析原则、针对性原则、能力导向原则。
高职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定位有横向分流和纵向分层两个维度。下面以高职艺术教育专业(专业代码670117K)为例,重点围绕纵向分层来展开论述。
(一)横向分流
横向分流的差异性定位主要是基于学生在职业和学业期望的不同而考量的。我们或可尝试在横向上,在前期和中期完成基本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中后期根据不同学生及家长对高职教育的不同预期,着重在就业、创业、升学三条路径上进行分流培养。
对希望在毕业后尽快就业的同学,就应该着重在其职业能力和就业求职能力培养上加大力度。对有志于创业的同学,就要在考察其创业意愿是否强烈、创业基础是否具备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其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对希望进一步提升学历的同学,则应该继续加大对知识、理论的学习,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思维的水平。必要时对专升本的相关程序和要求开展专题讲座式的短期培训。
(二)纵向分层
学生个体之间在原有基础、学习品质和学业职业期望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差异化定位正是基于这些差异性而提出的一种思路。对原本旨在培养学前教育领域中的艺术类师资的艺术教育专业来说,可以根据其差异而确立如下由低到高5个层次的培养目标:
1.单一技能的工匠型人才(单一艺术技能培训师)
2.复合技能型人才(幼儿教师/小学教师)
3.教育技术服务型人才(教育技术提供者/教育资源开发者)
4.管理领导型人才(幼儿园园长/策划)
5.创新创业型(综合素质最高者)
高职学生中综合素质最低者,不妨放低要求,在力求其完成所有必修课程且合格的导向下,尽早帮助其确立培养单一技能的学业职业志向。如艺术教育专业中有不少同学只在音乐(甚至仅限于对某一种器乐)、美术(甚至仅限于对素描或者速写、油画、国画等)或舞蹈(甚至仅限于对芭蕾舞、拉丁舞、现代舞、街舞、某种民族舞当中的某一种)有兴趣有一定基础。不妨把他们的学业和职业期望降低到单一技能培养的层次,如果这一目标能够提前实现,可酌情拓展其他技能,向第二个层次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方向培养。
第二个层次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是目前幼儿园所要求的能够基本胜任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全科教师”,因此需要具备多项技能。对于渴望能够成为一名幼兒教师、奉献于学前教育事业者,可以让她/他们认识到,这些艺术技能的要求并非专业艺术表演的高标准,而且重要的是幼儿教育技术和教育艺术,要在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其爱心、耐心和细心。
第三个层次是教育技术服务型人才,要求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熟练驾驭教学仪器、设备,或者能够根据教师或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性地开发优质便利的教育资源的人才,比如多媒体课件开发者、喜欢且善于与教育环境中的机器设备打交道者,都可以在这个层次上定位。
第四个层次是管理领导型人才,面向艺术教育专业中的少数优秀学生,她/他们通过学习能够快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较快地具备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各项素质,且经过一定周期(比如三至五年)能够达到优秀幼儿教师的水平且能够胜任一个幼儿园副园长甚至园长的职务。
第五个层次是典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苗子。这种学生经过培养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园园长——当然这需要特定的周期,也能够成长为其他某些个行业里的佼佼者。这种学生虽然是极少数,但是也不能忽视。一经发现,应该根据其需要,培养其多方面的知识、理论、技能和素质,在其学习的全过程中实施高标准、严要求,按照一流人才的标准进行培养。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在原有基础、对学业的未来預期、学习品质、毕业后去向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即便在同一专业名下接受教育,仍然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考虑其差异化的需要。这种差异化培养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续在课程设计,尤其是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过程上的更为精细化的差异。而且,本文依托艺术教育专业这一个案所提供的思路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许多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或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适用性。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差异化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ZDX210)。
参考文献:
[1] 201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EB/OL],浙江教育网,http://www.cawpzx.com/guonei/14872.html,(2019-10-15),[2019-10-20].
[2] 杨勇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亚太教育,2015(30)253-254.
[3] 吴建设,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J],2004(1):68-70.
[4] 关云飞等, 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8(14)5-7.
[5] 黄义,牛全峰等,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0-81.
[6] 蔡洁,孔敏,井辉,桂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服务外包软件专业群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44-47.
[7] 徐春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2-34.
[8] 蒋春姣,论高职学前教育“多元综合”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12):121-122.
[9] 李海东、黄文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