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5-03张秀春
张秀春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愈加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中心内容,为此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保障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但是纵观当前学术界对于思政理论课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局限于教学的框架分析,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微观角度,研究角度缺乏新颖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随着经济发展改革而出现的全新改革思路,其反思性、创新性能够极大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的角度,同时对于促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深入地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基于此,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对策,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供给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承前启后的新时代,仍存在众多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伟大斗争。青年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同时也是新时代建设过程中的最大变量。因此,开展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筑牢现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根基,不仅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与社会稳定,对于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更是影响重大。但是现阶段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随着多元化思想产品与服务的出现,现代大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与选择也更具自主性。若此时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话,必然无法为现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提供导向性作用。所以说强化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势在必行。对此,文章尝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重新审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供给,创新课程研究思路,提出改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供给水平不均衡
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意志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的供给水平,而教师的整体供给能力往往体现在其职称结构、学历背景以及年龄结构等方面。现阶段,各高校思政教学供给水平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学校以及课程教学供给水平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教学供给主体能力上的不平衡发展。这也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供给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題。
(二)教学供给条件不平衡
供给条件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教学供给的纵向分析来讲,不同区域间、学校间以及专业之间的思政课程教学供给条件的不平衡。无论是从师生比、教学经费、教学规模还是教师工作量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不同区域、不同高校甚至不同专业之间均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思政课程专职教师配备不充分的问题尤其突出,进而导致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供给在教师工作量及教学规模等方面的不平衡问题;其二,从思政理论课教学供给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供给的横向分析比较来讲,与专业课程教学供给条件相比,思想理论课教学供给条件无论从课时安排、课程定位以及思政理论课教师地位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不平衡。
(三)教学供给缺乏可选择性
现代大学生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供给的主要“消费者”,在社会意识形态愈加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对于教学供给提出了强烈的自主选择性需求。因此,思政教学供给侧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的不同需求。然而纵观当前思政教学供给,仍缺乏可选择性。无法满足实现多样化教学供给,主要体现为立体化思政教材缺乏完善性、思政专职教师配备缺乏多样性、评价考核方式缺乏多元性等方面。
(四)教学供给体系不完善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供给是由教师教学供给、课程教学供给以及学校教学供给等不同小体系所构成的大体系。然而,现阶段思政教学供给不同构成体系之间相对闭塞,尚未形成完善的四通八达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供给格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课程之间缺乏互动性,高校思政体系中四门课程之间缺乏深入交流探讨,同时思政课程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协同性;其二,不同高校之间缺乏深入合作与交流,不同高校之间供给体系的闭塞,不仅限于不同区域之间的高校缺乏帮扶引领,同时同一区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高校在教学体系供给方面同样缺乏深度合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对策分析
(一)树立教学供给改革观念
思政教学供给的深化改革,首先要树立教学供给改革观念,剔除以往教学供给中的惯性思维与惰性思想,形成主动革新思政教学供给,推进教学供给改革,以满足现代大学生政治需求的思政课程改革意识。
首先从政府方面来说,我们必须承认,当前思政教学供给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掣肘,导致教学供给改革困难重重。所以,只有政府出面,才能一改思政理论课“表面重要”的尴尬局面,营造良好的供给改革环境。思政教学供给改革能否受到高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关键在于思政理论课的定位。政府应提高思政理论课的生态地位。长期以来,思政课与语文、英语,同被划为“公共课”,与专业课程相比,其课程地位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矮化,因此,政府要对思政课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进行重新定义,塑造其在大学课程的核心地位,给予其应有的尊重,以此带动高校师生对思政课程认识的提升,确保思政课程教学供给的高效开展。
其次,从高校方面,在政府的推动之下,高校方面也应不断优化思政课程教学的制度环境,以形成思政课程教学供给改革观。详细说来,从高校课程建设横向来看,要构建完善“大思政”教学供给体系,创新思政教学供给方案,实现高校各类其他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的协同发展,保障他们能够同向同行;从高校建设纵向来看,就是要变革高校思政教学供给主体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分配制度,激发供给主体的供给动力,为供给主体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导向。
第三,从教师方面,思政教学供给改革观的树立,不仅需要政府提供强制性、支持性条件,需要高校方面的引导与推动,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教学供给改革意志,唤起思政教师的精神潜能,真正落实思政教学供给改革观的形成。广大高校思政教师应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将大学生培育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积极推进教学供给标准化建设
首先要不断完善教学供给标准体系。虽然党中央对于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出了诸多标准与要求,但是,针对当前思政教学供给实情,仍需继续细化,建设完善的思政教学供给标准体系,实现思政教学标准化建设。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分别落实:其一,落实人才成长标准,理清思政教学供给目标,为思政教学供给提供导向,确保教学供给的精准性;其二,落实师资专业标准,为思政教师指明发展方向,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其三,落实区域供给标准,针对当前不同区域、不同高校之间各自为营的局面,应建立“教学供给共同体”,建立思政教学供给大格局,将各区域、各高校的思政教学真正串联起来。
其次,充实教学供给资源。具体来讲,就是丰富思政教学供给的物质条件,为教学供给标准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其一,要不断创新教学经费供给方式,经费是思政教学供给标准化建设的物质基础,高校方面充分发挥经费对教学供给的激励与调节作用,严把经费使用关,并设置部分竞争性经费,以激发教师的教学供给动力;其二,提升思政教学储备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一方面要拓展思政教学后备人才体量,满足各高校思政教学人力资源缺口,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思政教学后备力量的质量,变革思政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对其学术能力的培养,还要不断强化教学能力训练,提升思政教学后备力量的教学供给能力。
(三)建立完善思政理论教学供给机制
首先应建立众创众享的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升機制,打破当前各教学供给体系之间各自为营的壁垒,形成互联互通的思政教学供给“大格局”,提升教学供给整体水平。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推进:其一,建立优质课程资源推广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高校以着力打造自身的精品课程体系,并在MOOC上发布,如此不仅能够提升课程的权威性,同时能够保证课程资源的质量。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借助慕课平台,建立完善的优质课程资源推广机制,实现精品思政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其二,建立教师轮动机制。高校思政教学内容涉及到政治、哲学、经济以及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毕竟术业有专供,不同教师各有其所擅长领域。因此,高校应实行教师轮动机制,将思政课程下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小组,不仅能够发挥不同教师各自专业优势,还可以避免一课一师造成的审美疲劳;其三,实行精准帮扶机制。缩小不同区域间思政教学供给差距,实现全国思政教学供给的均衡发展,则需要借助精品扶贫战略思想,实行精准帮扶机制。具体来说,即要实现优质思政教学供给方案的共享,实现教学供给主体的共享,实现教学评价考核体制的共享。从以上三方面将帮扶双方进行捆绑,建立双方“命运共同体”,避免精准帮扶机制的开展陷入形式化。
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教学选择机制。真正好的教育是将学生的长远发展放在首位的教育。实现教学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充分契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性,尊重他们的自主权。一方面要强化国家政策与支持,为高校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供给,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供给模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有部分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但是仍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保障高校多元化、创新性教学供给。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思政教学供给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丰富思政课程教学供给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期待,打造多元化的思政产品与教学服务,实现教学供给与学生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思政教学仍存在着教学供给水平不均衡、条件不平衡、缺乏可选择性、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树立教学供给改革观念、推进教学供给标准化建设、完善教学供给机制等方面完善思政课程教学供给,以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芳.以课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基于华中师范大学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7(05).
[2] 邵彦敏,张春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话语重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