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利用短视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研究
2020-05-03崔莹
崔莹
摘 要:高校利用短视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着对短视频的模式化输出和公式化运用的问题,缺少对短视频媒体理论的研究和新媒体时代学生话语权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方式和价值导向,而在这一媒体去中心化和裂变式传播的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也要注意寻找适合学生特点,利于学生接受的方法。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运用新媒体,积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路径。而在当前众多的媒体传播形式中,网络短视频以其对碎片化时间利用和移动场景应用的良好适用性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传播形式之一。根据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止2019年6月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48亿,用户使用率高达75.8%, 而我国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可见,短视频的传播对高校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日益注重网络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利用短视频进行思想引领。例如: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航空工业等中央机构和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纷纷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使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流行起来。可见,借助短视频进行价值观宣传和舆情引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很多高校也在实际工作中开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类短视频的生产与运营路径,不断增强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类型短视频的生产能力。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高校在短视频的制作与运营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宣传目的不明确,短视频内容乏善可陈,同质化严重,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运营意识等,而这些问题背后体现的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对短视频这一网络教育新形式理解的不深入,制作运用的段位不高,在短视频运作上存在着模式化输出和公式化的运用的问题,违背了短视频以个体为中心的理念,降低了短视频本身的灵活度,进而导致传播影响力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限。这就需要我们从现象出发,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文章就将从以下两个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和梳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
一、流于表象:单纯在平台上投放,缺少渠道拓展和运营管理
我国短视频行业起步较早,但爆发式发展则是自2016年开始的,绝大多数人对短视频的理解也停留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形形色色的网红,令人咋舌的画面上。但是,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发展中的重要模块,不仅仅是个平台,它是由上下游产业集合成的规模化发展的行业,媒体平台处于行业下游,也就是我们通常知晓的各个短视频平台。从另一个角度讲,短视频与文字、图片、音频和长视频一样是可以在各类媒体渠道上传播并产生影响力的媒体形式,而作为媒体形式,它并不受媒体平台的限制,不仅可以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呈现,也可以出现在传统媒体和长视频平台上,是非常灵活的形式。根据这两点,当前很多高校的媒体中心对短视频的运营方式就显得流于形式和表象,仅仅停留在自制短视频,在大型短视频的官方号中投放这两个步骤上,缺乏整体的和长期的运作机制。
首先,短视频作为媒体形式可以实现多平台的推广和多渠道的投放。从传播的角度讲,媒体需要受者,高校思想政治类短视频需要与广大受众的触点,这是完整的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类型平台的用户特点是不同的,青年学生群体对各个类型的社交媒体也有不同的偏好,活跃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为增加思政类短视频抵达受众的机会,多渠道投放成为必然。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注册账号,将思政类短视频通过多个短视频平台投放,也可以在自己的微博、微信等媒体账号上进行短视频的投放或转发,目前融媒体的发展态势和已有的平台关联性,完全可以支持这一点。我们看到北大、浙大等高校目前在抖音、快手上都有官方账号,在自己其它的新媒体平台上也有推广。
另外,一个成功的短视频不仅仅在于它内容,也在于它传播的声量效果上,目前很多高校短视频的影响力极其有限,这与不适应市场化的推广运营方式也有关系。专业的短视频MCN机构和PUGC都会有自己的宣發团队,不仅做好内容,也要想办法将其推广出去,可以通过与粉丝的互动,多个媒体账号的联动等方式进行。高校思政类短视频运营也应该尊重受众,研究平台规则,具备竞争意识。我们决不能将短视频做出来,单一平台上传之后就想当然的了事,需要在运营环节不懈的努力,通过多个媒体的矩阵化互动将优秀的思政教育内容传递到学生和更广大的群体中去,真正体现高校在青年群体中思想引领的作用和地位。而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建设全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宣传优秀的党的理论成果和弘扬正能量的工作中要正视媒体发展的大趋势,通过高校宣传媒体的实际工作,探索高校宣传媒体融合的工作路径,勇于承担责任和使命,筑牢主流舆论的坚实阵地。
二、内容难突破:亟需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与短视频的去中心化理念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涵盖了从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教育到法治道德教育的各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积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多种新媒体宣传阵地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类形式和途径将这些内容传递到青年学生群体中去,以达到育人的目的。这些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民族性和体系性的内容往往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去把握具体的呈现方式和尺度,而这一需求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了在传递过程中优先的话语权,内容制作和途径选择的主导权,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视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引导能力的提升。
而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能够吸引大量用户的原因之一就是去中心化。所有用户都享有均等的机会,平等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具体到用户的单一作品,即只要这个作品的内容吸引人,能够带动话题和流量,这个作品就可以在平台海量作品中脱颖而出,而不论用户本身姓甚名谁。如果一个用户能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不仅可以保持用户的黏性,让这部分忠实的粉丝保障新发作品的基础数据,其新颖的内容和优质的制作水准还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吸粉、固粉从而不断递进发展。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草根用户异军突起的原因。但如果后续视频内容同质化过高,一方面会因无味的内容流失现有粉丝,另一方面也会体现在完播率,评论等数据中,影响算法推荐,失去浮出流量池的机会。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短视频平台中网红不断迭代的原因之一。但总而言之,去中心化策略下的推荐算法使得机会均等成为了短视频平台的核心要义,还机会于大众,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数秒或数分钟的视频发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为他人的作品提供反馈,且无论正向负向。
所以当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用短视频这种形式时,似乎从理念上遇到了一个矛盾,思政教育的引导力和去中心化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在具体形式上就体现在了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话语权的体现上。绝大多数高校的短视频生产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内容以学校新闻、校园名片和安全法制宣传为主,兼有对社会热点的跟进作品等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覆盖面有限,不少高校的视频点赞数普遍较低,这与平台当中其它因内容吸睛,话题热度而拥有大流量的作品差异明显,可见高校短视频传统的内容输出在市场化的平台运作中显得水土不服。与此同时,青年学生群体在平台的运用中就显得更加如鱼得水,他们当中不少已经成为了直播平台的主播或短视频平台的知名UP主,他们在不同平台的不同板块中占有一席之地,内容产出也涵盖了科技、音乐、生活和生活等多个类别,可见学生群体是有在社交媒体中发声的意愿和能力的,他们借助媒体行使了话语权,且传播力不容小觑,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年轻的学生群体对社会热点的敏感使得他们在内容创意上具有持久的活力。
其实分析起来,两者并不矛盾,利用短视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保有自己的引导能力,也可以顺应自媒体时代的去中心化导向。首先,利用短视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政治立场和传递正能量,因此,我们应该正视青年群体的主体地位,尤其在人人可以发声的网络时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学生话语权就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为保证利用思政类短视频传播的有效性,就要围绕受众,也就是青年学生群体开展工作,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根据思想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开展工作,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取创意于受众,体现去中心化的要义并不会直接导致视频内容的导向不正确和质量下降,因为从视频运营的角度来说,虽有创意先行,但内容的拔高、提炼,具体的拍摄制作和推广都是可以把控的。引导力不应是对制作主体和主题的固化,而可以化为无形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这考验的其实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程度,对教育内容呈现尺度的把控,所以,因担心对引导力把控不力而舍弃促进传播力提升的灵活创作方式的做法大可不必。
具体来说,高校思政类短视频内容生产可以采用群体创意产出+专业团体制作的方式进行。群体创意是指内容创意不仅可以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來自于育人对象——学生。让内容来源于学生群体,可以让他们发挥创造力,丰富内容创意和表现形式,另外,学生团队的自由创意可以体现他们的话语权,也可以让我们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而学生喜爱的多种呈现形式更符合市场和广大青年群体的需求。例如:高校短视频制作完全可以培养自己的KOL,学生身份的KOL往往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系列,思想政治类教育内容,有需要严谨表达的,也有可以通过实事入手循序阐释的;还可以通过脱口秀、影视作品赏析和校园生活纪实等多种内容形式吸引受众,从运营角度来说,一个官方账号需要严肃,但偶尔的诙谐互动也十分吸引人;此外,借助高校自身的学科背景增加内容深度更是可以抬升视频在平台同类视频中的身价,这是其他用户所不具备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高校短视频制作的亮点。而专业团队制作也符合目前很多高校的现实需求,部分高校拥有传媒类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部分高校自身实力有限,多是通过教师和不停轮换的学生团队进行制作,鉴于这种情况,这部分高校不仅仅可以依靠自身,也可以外包给校外的专业机构。这样才能保证拍摄和后期剪辑的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可以从政治性和思想性上对视频内容进行把控,着力于为视频植入价值引导的精神内核。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短视频的运营应既把稳短视频的内容方向,又要尊重受众,尊重市场规律,方能在多元化价值观充斥的网络中将坚守阵地,并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王璨,张安琪.如何有效提升高校短视频节目质量——以《绥便说》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11).
[2] 杜晓煦,郭力瑄,蔡顺,孔帅.高校移动短视频的应用现状及应对策略——以抖音APP为例[J].视听,2019(09).
[3] 赵辰玮,刘韬,都海虹.算法视域下抖音短视频平台视频推荐模式研究[J].出版广角,2019(10).
[4] 金雪,魏江洋.当前高校短视频建设之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09).
基金项目:文章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专项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利用短视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SZYB201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