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2020-05-03时筱淞

青年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抑郁心理健康

摘 要: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是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和谐稳定。然而伴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复杂化现象,自我调节及自适应较为弱化,易引起抑郁心理。这也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难题。对此,结合实际工作案例,针对轻度抑郁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消除不良心理影响,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抑郁;心理健康

一、案例概述

小J,大二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常导致心理阴影,一蹶不振,进入大学后情绪状态长期低迷,性格较为孤僻,人际关系不和谐,曾出现抑郁早期状况,表现为脾气急躁、畏缩不前、不进行交际、失眠头痛、压力大,沉默寡言。家长及该生申请校外住宿陪读一年,状态仍无改观,影响学业,一学年累计学分达到留级标准,遂通知家长并予以留级。跟随大一学生学习,但状态仍无起色,情绪低落[1]。

二、案例归因

了解基本情况后,与该生家长、同学及课任老师进行了进一步沟通,对其认识如下:

(一)高考失利成诱因,心理落差致低迷

通过与小J家长沟通得知,小J在生源地高中学习时成绩优异,名列前茅,性格也相对开朗,高三多次模拟考平均分均为600分以上,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然而,在当年高考中,发挥失常,分数未达一本分数线。从高考结束的那一刻起,小J开始越发的沉默不语,脾气愈加急躁,日常与父母沟通较少,对未来失去信心。父母考虑到复读压力更大,对孩子的自信心将有一定的影响,遂在父母的劝说下进入本校学习,然而,小J自入学以来心理状态一直没有调整过来,对高考失利耿耿于怀,特别是对于曾经优异的成绩到如今的失利状态,心理出现了极大落差,直接导致了个人情绪低迷,沉默寡言。

(二)思虑过度轻抑郁,人际交往亮红灯

通过与小J大二同班同学沟通发现,该生日常愁眉不展,怀揣心事,在入学后不久小J出现了失眠多梦、持续头痛,并因脾气急躁与同学及家长出现争吵,产生矛盾;在校期间与同学很少交流,几乎不参加任何的集体活动,性格变得更加孤僻,情绪长期低落,根据表现出来的症状为典型的轻度抑郁。此外,授课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反映小J课堂不活跃,往往躲在最后面的角落里,注意力不集中,出勤率不高。通过家长反馈,该生每天想着曾经的失败,加之入学后的陌生感,导致失利状态与大学不适应心理相叠加,无法重建自信,更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家长为了防止情况恶化,遂向院方提出校外住宿申请并陪读,陪读期一年。在一年里小J的状态并未有所好转,反而因校外住宿对本人的人际交往和个人性格的养成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小J更加孤僻,不会与人沟通,更加沉默寡言,逐渐形成自我封闭。

(三)家长说教施压力,母子沟通存障碍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影响较大,特别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人际交往、生活方式、思维逻辑、情感状态会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辅导员在与家长了解情况时,家长曾描述与孩子沟通模式,通过事件的详细描述,不难发现,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只是单纯的说教,大道理堆砌,语气中带有一丝责备,父母对于孩子的现状也经常唉声叹气,一脸愁容,而这些责备的话语和负面表情给小J施加了巨大精神压力,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积极乐观的情感调节,又没有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长期处在低沉、压抑的家庭环境里,对于小J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也是导致陪读一年没有任何起色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得父母与孩子沟通越来越少,不愿意敞开心扉谈心谈话,沟通存在障碍,渐渐的小J对于父母的想法和做法产生了排斥。

(四)学习渐成“雷区”,三观逐渐模糊

小J因为自身状况,加之周围的家庭环境和大学环境,导致学习没有状态,请假频繁。因为高考失利的主因,对于现有的大学生活失去了自信心,最终学习渐渐成为了自己的“雷区”,无法触碰,不愿面对。学习成绩亮起了红灯,多门课程导致不及格。也渐渐的对于自身未来发展失去了目标,无法客观的评价自己,对眼下所处的境遇略显麻木。生活和学习没有树立目标,缺少人生规划,对个人价值实现采取回避态度,每天消极度日,多以游戏、睡觉来麻醉自己,封闭在消极的世界里难以自拔。

三、案例措施

从上述案例过程可以看出该生问题较为明显,诱因较为单一,后续影响因素虽然多元化,但归根结底主要是由高考带来的心理阴影导致的,是否能走出高考的阴影、重塑目标、及时疏导和沟通成为工作重点。如果任其发展不施加心理干预及良性引导,将会加重该生的抑郁状态,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综上摸排的情况及归因,作为辅导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工作:

(一)初次与当事人谈心谈话,重建自信心

摸排具体情况后,及时联系小J,并单独与小J进行面对面谈心谈话。见到小J本人,表情冷漠,沉默寡言比较明显,谈话过程中多以单字、短句回复,并未有过多的表达,眼神闪躲,不自信及排斥表现凸显。为了帮助他打开心结,重建自信,辅导员以朋友身份从以下几方面做切入点,帮助小J做好心理疏导:第一,鼓励他高考只是过去,高考并不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未来,高考的失败并不代表人生的失败;第二,高中成绩优异证明本身具有一定实力,应该相信自己,更加自信,决定权在自己手中,合理的规划现在的大学生活,树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做好人生规划;第三,来到大一是一次重生的機会,将过去不好的经历转变为自身逆袭的动力,重建自信,迎接各种挑战,也给自己一个定位,我们应该学会坚强,更应该勇敢的面对自己,事在人为,只要自己肯下功夫,一定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二)多次与家长沟通,转变与孩子的沟通模式

家长因工作较为忙碌,日常对于小J的学习和生活只注重结果,不看过程,经常会因结果责备小J,带入一些负面情绪,即便无心但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小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说教式的教育。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个性发展更加突出,说教式的长篇大论早已不适应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别到了大学阶段,青春逆反期与学生三观定型期相交汇,更加排斥说教式的教育,家长的说教往往适得其反,甚至激化矛盾。对此,针对小J父母,辅导员进行了多次沟通,首先,建议家长转变沟通方式,变说教式教育为鼓励式教育,变大道理的说辞为幽默风趣的话语,言辞需要感性化;其次,建议家长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多包容;第三,休息或放假期间,家长应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身体力行的“演示”人与人沟通的过程;第四,对于小J学校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等家长应多关心,多与孩子聊天,以倾听者角度进行沟通,让孩子多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轻易否定;第五,孩子情绪低迷时,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或者转移注意力方式进行排解不良情绪,摆脱负能量的包围,防止因为一个矛盾点不断纠结,从而形成思虑过度。

(三)班级干部主动接触,形成良好交际氛围

通过委托所在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进行日常观察,多接触,多沟通,辅助小J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形成大学学习节奏。班级干部动员小J多参与集体活动,帮助他快速融入集体。旨在为小J构建良性的人际交往氛围,通过一段时期的建设,小J在一些学院及班级集体活动中开始跟大家一起参与,形成了一定的集体荣誉观和向心力,并在班级中交到了朋友。在日常学习中,小J请假次数减少,所需修读课程出勤率高,上课听讲注意力集中,跟授课老师有了互动,课堂座位已从后方挪至前几排,状态明显变好。

(四)学习方面见成效,负面情绪自我消化

后续辅导员经过与小J本人多次约谈,与家长沟通,对小J進行了长期的密切关注,对该生及时疏导,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过去的两个学期,学习成绩全线提升,无挂科现象,部分课程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并获得奖学金。与辅导员沟通更加顺畅,开始敢于表达想法,更加自信,对未来的打算也有了自己的规划。自我存在的一些负面能量能够自我消化,转变动力,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上来。与家人沟通也逐渐向好,无论与家人线下生活还是在线上自媒体平台与家人互动,相处氛围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假期一家人旅游的照片上可以看出,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氛围更加融洽。

四、启示与思考

(一)新生入学适应期要格外关注

新生入学时,伴随着角色的转变、环境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活的转变等等相互影响,不适应性较为明显[2],所以更加要注意新生的不适应心理,及时梳理问题归因,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评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辅以心理疏导工作,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做好学生入校后的心理建设,辅助学生完成由高中时代及后高中时代向大学生活平稳过渡。可通过培养集体向心凝聚力及荣誉感,快速营造良性的人际交往氛围,促进班内、班与班、各年级及各院系同学之间的交流,大力消除或平衡内心的不适应心理。对于反常学生或者严重不适应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层次调动公寓室友、班级同学、学院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领导老师及家长,对该生给予帮助,不断丰富教育方式,由内而外良性引导。

(二)格外关注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

性格孤僻、内向对于大学生活及未来社会工作具有一定影响,对此,针对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帮助内向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教授与他人沟通技巧[3],辅导员应积极带动氛围、动员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帮助学生找寻兴趣点,为学生搭建平台展现自我。此外,性格内向和孤僻学习往往不善于表达观点,沉默寡言,对于日常产生的矛盾和带来的不良心理大多采取被动承受的方式,会与同学产生一定的误会,从而容易引起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应及时对该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疏导不良情绪,辅助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制定规划、提升沟通能力、学会人际交往,做好阶段约谈与长期观察。

(三)线上线下双向良性引导,关注学生动态

日常观察中,学生的真实想法真实的心理状态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线下观察只能作为部分参考。而现在大多学生处于新媒体与自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学生对于手机电脑具有依赖性,上网时间较长,网上日常的言论能够体现学生近阶段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可以从网上作为切入点,以轻松风趣的话术包含正能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用平等的交流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对部分不良行为或不良思想进行及时的纠正,把握学生思政的宏观方向。同时,线上一对一的交流谈话具有一定的及时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紧张心理,让学生在相对理性的状态下客观讨论自身情况,能够更好的解决日常心理问题,短时间内即可排解不良心理影响,将损害降到最低。

(四)发动党员、学生干部及性格开朗学生优势

学生党员具有一定的思想认识高度和良好的品德素质,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树立模范典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次,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管理班级、服务班级的积极性,积极配合辅导员形成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集体荣誉感,团结互助,良性沟通;第三,依托性格开朗学生充分带动班级氛围、配合班级干部形成号召力。结合上述学生特质,可以积极发动各方优势,对本班级同学进行氛围营造,共同克服困难,积极解决日常难题,旨在形成团结、稳定的班集体,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更加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兴芹.浅析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与干预[J].教育现代化,2019(19):245.

[2] 蒋登翔.大学新生环境适应性障碍案例分析[J].智库时代,2018(38):171.

[3] 梁素丽.谈辅导员该如何促进性格内向学生的自我发展[J].文化教育,2008(32):199.

作者简介:时筱淞(1986.10- ),男,吉林通化人,硕士,助教,通化师范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抑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