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累加视角下地方政府社会防范治理的路径探索

2020-05-03董航宇浩媛媛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危机利益决策

董航宇 浩媛媛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地方政府加强防范意识,能够有及时应对危机事件处理的能力。社会中的不同主体在社会治理中会产生不同的行动逻辑,并会在不同的效能累加下会转换为一定的危机事件,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文章以“价值累加”理论为视角,针对不同主体在“结构累加、心理累加、行为累加”的作用下会分别产生“社会认同难、谣言漫步、社会控制不当”的问题,提出“提供有利环境:增强社会认同、重视信息发布透明:减少谣言传播、强化现场应急管理:健全社会控制”等解决路径,以期增强地方政府的社会防范治理能力。

关键词:价值累加;地方政府;社会防范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上新问题和风险因素不断增多。斯梅尔塞曾提出过“价值累加理论”来解释部分社会性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他认为,社会中存在不稳定因素是由“结构性诱因、结构性压力、一般信念、导火索事件、行为动员、社会控制能力较低”等六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六个条件若按顺序共同出现时,各自产生的动能就会增强,就会加大风险事件的发生机率,即“价值累加”现象的最终出现。

二、价值累加视角下社会防范治理的路径探索

(一)提供社会有利环境:增强社会认同,缓解结构压力

我国转型期产生的社会结构性压力主要体现就在于社会认同较难,但民众对于所处社会的认同及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的稳定程度及和谐程度。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表达逻辑来说,需要重视对社会认同感的培育,以此来缓解体制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压力影响。

(1)促进经济就业发展

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着力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依据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发展特色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此增加当地收入,降低贫富差距,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可以形成帮扶小组,对弱势群体进行定期入户慰问,增强民众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优化政府决策环境

地方政府在进行决策前,要优化法制环境,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明确政府公开信息的程序及责任。在政府决策中,覅放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和相关媒体的合法参与。在政策决策后期,需完善听证制度、新闻监督制度及民意反馈机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决策规范公开有效。

(3)拓宽利益表达渠道

地方政府在做出涉及多方主体利益的决策时,需要征询不同群众的建议。第一,组建小组对不同利益群体进行调研访谈征询民意,收集一手资料;第二,鼓励群众通过网站提出质疑建议;第三,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鼓励其从专业的角度对政府决策提出意见等。通过这些方式,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增强民众对利益表达渠道的认同。

(4)注意管理空间环境

对空间环境的有效管理也会减少社会性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地方政府可以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适当减少可以形成民众大规模聚集的场地,可以通过在市中心或关键路段修建纪念碑、喷泉等设施,在公园内种植树木、安置健身器材等方式,尽可能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娱乐休闲环境而非便于集会的空间场所。

(二)重视信息发布透明:减少谣言传播,缓解心理压力

对于社会中的利益无关者来说,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诉求,只是具备“盲目从众、跟风”等特点,但如果他们的普遍情绪如果不能被加以控制,就会在群众内造成某种非正式信息的漫布,形成信息的口头相传即“小道消息”的传达,这种传播往往在此时能够弥补甚至取代了正式传播渠道所提供的信息量的不足。因此,基于利益无关者的普遍情绪逻辑来说,应当重视发挥正式信息的作用,增强信息发布的透明度,以此来缓解民众的心理压力。

(1)畅通信息发布机制

地方政府在做出决策后,需要借助官网或者新闻媒体让群众知晓信息,在事件信息的整理、分析、預测等各个关节做好指导,及时进行新闻发布,形成联动工作体系,拓宽信息获取的方式,组建专门引导舆论的队伍,使群众以官方信息为导向,减少小道信息的泛滥,为突发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赢得主动。

(2)加强民众心理疏导

从源头上讲,地方政府应主动了解群众心理,掌握群众动态,建立健全信访制度来让群众发声倾诉,让群众通过正规合理合法的平台表达情绪,以此来控制一般信念的滋长和蔓延。从导向上讲,地方政府应通过宣讲先进事迹、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先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民众进行嘉奖等方式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三)强化现场应急管理:健全社会控制,缓解行为压力

对社会危机事件的处理来说,地方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分为预防型社会控制和紧急型社会控制。地方政府在事件发生之前、过程中以及事态平息之后所做的决策、措施以及所使用的工作方法等都会对事态持续时间、恶劣程度以及后续的影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基于政府的官僚思想逻辑来说,应强化地方政府现场应急管理的意识,健全社会控制能力,以此来缓解行为压力。

(1)健全前期社会控制

①地方政府要树立事前危机观念,有计划地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机构、法律和制度,提前为信息收集、监管预测、资源动员等方面做好准备。同时应注重效率,加强决策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在制定决策方案时预见性和防范性。

②地方政府要具备沟通交流的意识,在信息时代下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与各利益主体的互动交流,西区各方意见,以此来完善决策。同时进行交流内容和方式的创新,灵活运用心理学博弈论等理论知识,增加决策方法的技术含量,提高决策的艺术性。

(2)提高现场控制能力

地方政府在现场处置中应确保处置有序。第一,在危机事件爆发时,应迅速做出反应,成立统一指挥的现场应急处理部门,明确职责进行合理分工,保证应急预案的流程化规范化的操作。第二,地方政府的相关领导应积极与事件中的民众代表进行平等的沟通协商,态度温和且耐心地了解各个利益主体的基本诉求。第三,审慎使用警力。对于普通民众等利益诉求群体应以维持现场秩序为主,不可草率利用警力解决,二对于居心叵测鼓动群众闹事的不良分子则运用警力集中打压。第四,地方政府要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应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利用政府官网等方式公开发布信息,并约见主流媒体的记者,重视报道议题的舆论引领作用,以此奠定其他媒体的报导基调和方向,发布过程也要做到透明,不隐瞒事实真相,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结语

当今我国正经历着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等两方面的改革,改革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政府会面临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因此需加强社会防范管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何在日常管理中有效化解危机事件的隐患以及如何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地方政府从“应平衡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加速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协调好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提高关系调处能力,加强决策的民主化,转变危机决策观念,增强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置能力”等多方面不断完善自身,逐步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到治理服务型政府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 斯蒂文芬克.危机管理:对付突发事件的计划[M].1986.

[2]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2003

[3] 薛盈旭.领导者处理危机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4).

[4] 隋菁菁.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06).

[5] 王一惠.浅谈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嘉陵江铊污染事件为例.[J].新西部,2018(06).

猜你喜欢

危机利益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