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单实现微观层面校企合作

2020-05-03张智华张海燕

青年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张智华 张海燕

摘 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教育、职业、职业教育三个概念入手,依据职业是设计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纽带这一逻辑前提,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工作任务单(简称工单)引入职业教育课堂。通过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的实践,得出从微观层面选择工单作为校企合作基本单元的合理性、可实现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工作任务单;教学模式;微观层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转型”是职业院校谋求发展的核心要义。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是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一般是指学校和企业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而建立的,要考虑政策方针、法律依据、责任划分、利益分配、风险防控等因素,要找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各方都受益的平衡点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题,我们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寻找在微观层面把教学内容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的载体,实现产教融合,继而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一、教育和职业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教育,要从社会化和个性化两个方面促进个体发展,为国家培养服务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人才,还肩负影响文化发展的使命。

职业是指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2]。人要服务于社会,通过“职业”来参与社会的不同分工与合作,为社会创造劳动价值,并获取合理的劳动报酬来维持生活、发展个性。职业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水平相关,强调利用不同的技术、能力来满足社会分工;职业与社会伦理相关,通过创造劳动价值来获得社会对个人物质或精神方面的肯定,强调劳动报酬的获得;职业与个人生活和个性发展相关,强调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生活需求。

二、职业教育与工单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3]。

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发展与个性成长,是人和人互相影响的活动。职业院校的核心工作是围绕着学生、教师、家长、雇主、技术人员等这些鲜活的人来开展的,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学习成果评价等都必须以人为中心,要以职业为纽带。

既然职业是职业教育的纽带,那么把某一个岗位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引入课堂是可行的。把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老师承担原来企业里的师傅带徒弟的职责,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做中学、学中知。这需要事先提取某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工艺标准描述清楚,加工成适合教学的工作任务书,并将相关的操作指南、電子教程、视频、考核办法以及参考资料一起封装成工单,按照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循序渐进、逐级递进的方式来安排教学进程,以任务验收标准来评价学习成果,以“会干活、能出活”的岗位能力要求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再把思政教育、沟通表达、安全教育等内容统筹安排形成“大平台、多出口”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工单制教学模式。

工单让学习内容和工作岗位之间有了直接的对应关系,把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职业素养、操作规范、技术标准、行动能力乃至安全管理等内容前置到学校里学习,并在实践中构建职业能力。工单,是“职业”这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纽带上一粒粒扣子,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扣在了一起,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扣在了一起。工单,这一学习载体关注到了人是职业教育中的关键因素,从微观层面入手,以最直接、有效且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三、工单来源

采用工单制教学的前提要有足够丰富的工单库[4]。全国工单制教学联盟(以下简称工单联盟),汇集了十多家企业、数百所学校的老师和工程师共同开发教学工单,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专业群开发的工单已经接近一千个。这些学校或者企业并没有签订校际、校企合作协议,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源源不断地往工单资源池中添加工单、注入活力。

教学工单的主要来源,具体有如下几种:

(一)校企合作大平台开发

院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约定共同开发工单、教学资源集。有软硬件产品的企业针对产品的应用、推广来开发工单,将企业文化理念输出给教师和学生,培育潜在用户,也是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一种途径。可以把员工培训、外包项目梳理成工单,带到学校以“校中厂”的模式来实施;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学习。在此基础上,企业与学校可以联合开展“订单式”的专业人才培训或者现代学徒制教学,有利于企业降低人员招录和培养的成本。

(二)工程师+教师合作开发

由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员描述清楚工作任务,包含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能力要求等生产要素,老师结合教学场地、学情等教与学的因素收集、开发、组织学习资源形成教学工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零距离对接。

(三)教师开发工单

教师带着开发工单的任务深入到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收集素材、丰富阅历,完成知识、能力更新。另外,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论坛、交流社区、微博等分享的案例也是来源于实践的,老师把这样的项目改编成工单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四)实习学生+导师开发工单

安排经过工单制教学训练的学生带着开发工单的任务进行顶岗实习或毕业设计,选择工作当中的典型任务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完成工单开发任务。导师可以是学校老师或企业工程师,以工单撰写、答辩的质量来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而他们开发的工单会将企业的需求、技术、文化带入校园,在下一个学期就能应用到教学中,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快速迭代。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工单开发模式,也是全员推动教学质量可持续改进的一种途径。

四、工单制教学突破点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一批加入工单联盟的学校,从2017年底我院信息工程系就开始组织教师参加联盟的线上师资培训,在联盟院校老师的指导下从尝试开发工单、小范围内试用工单教学。2019年初部署了“工单课堂”教学平台,以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基础架构,逐步推广应用工单制教学。网络技术专业因为工单资源丰富、师资队伍力量比较强、教学成果显著提升,成为了带动我院信息技术专业群发展的核心。借鉴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等联盟院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我院两年来实践,工单制教学模式的突破点在于:

(一)自底向上的内生力

源于教师、学生、工程师、校友这些人的自底向上的内生力保证了工单来源的多元化、多样性,无处不在的泛在化合作从微观层面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实现工学结合。

(二)应用推广难度小

以工单为基本单元的校企合作灵活、机动,可操作性强,推广应用难度小。可以从一节职业体验课、一个实践项目、一门课程小范围试用,再向一项拓展任务实现、一项技能竞赛训练、一个岗位训练链路覆盖,逐步整合、优化,形成一个专业的教学体系。由于其“大平台、宽口径、多出口”的集群效应,最终会形成一个和IT产业紧密对接的信息技术专业群。

(三)以学为中心

工单制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为中心的OBE教学设计理念,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负责,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单链来学习,以工作标准、客户满意度来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以学生学习成果来评价教师教学成果。以工单为单位的学习反馈机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显式地呈现学校教学成果给社会各界来评价,有利于建立符合国际教育范式的可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

(四)动态调整专业群结构

工单来源于实际工作,每年至少有一批顶岗实习的学生会带回新的工单,再加上工单制教学联盟院校、企业之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以工单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周期缩小到了6个月,可以实现快速调整专业、专业群结构。比如2019年推出的“1+X”中的WEB前端认证考试,工单联盟中的内蒙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完成工单开发,并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分享给联盟中的师生。

(五)有利于教师发展

西部地区职业院校,要在区域经济内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不容易,招聘到有企业从业经历的高水平教师更不容易。而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快,师资队伍要跟上技术进步颇具挑战性。工单制教学模式打破了原來课程的局限,教师指导、督促学生完成的工单都是基于实际应用需求的,自己也能快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开发工单的过程中、与联盟院校、企业中的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也是紧贴行业、产业动态来行动的,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六)拓展社会培训服务

学校在履行社会培训服务职责时可以无缝对接、水到渠成。当学校接到培训任务时,按照岗位需求形成一个学习工单链就可以组织教学活动了,有利于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职工继续教育。这样做也扩大了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也是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要素。

五、结语

工单来源于企业,又经过教师的修改和完善,在工作任务书、质量监控单两个工作属性的基础上加上了学习资源集、情景训练场两个学习属性。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要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工单无疑是微观层面一个比较适合的“粒度”选择,因为它更容易让职业教育的各个利益方搁置分歧,以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职业人为共同目标,激发了参与职业教育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活力,来实现工学结合、协同发展,共同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职业院校,区域经济规模不大,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不是短期内能改观的,更应该面对现实,选择工单制教学模式,在泛在化的多边合作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真正让产教融合在微观层面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95(07):10-13.

[2] 张应立.基层民警职业风险、原因及对策分析[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9, 171(01):109-116.

[3] 肖敏,桂捷.新时代职业教育扶贫的特点、价值与实现路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7):79-82.

[4] 程治国,陈素羡,贾素生.“工单制”模式开启网络技术专业“做中学”的金钥匙[J].中国培训,2017(21):65-67.

基金项目:2018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工单制教学促进信息类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18gszyjy-1。

作者简介:张智华(1968.03- ),女,汉族,甘肃秦安人,大学本科,工学学士,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